肛周脓肿,用“内疏黄连汤”治好了

健康   2024-10-29 17:50   四川  

明医公开课

>>>3497<<<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旁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笔者曾应用清热解毒活血法治肛周脓肿(未成脓期),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如下,与同道共享。


赵某,男,36岁,因“肛门肿胀、疼痛1周”于2024年3月3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过食肥甘、辛辣火锅后出现肛门肿胀、疼痛。自述开始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初步诊断为痔疮,曾给予口服化痔丸治疗,服药3天后症状未见缓解,后遂来诊。


刻下:肛门肿胀、疼痛,伴见全身不适、寒热交作、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肛肠专科检查:膝胸位,肛门周围11点距肛缘1cm处可见一1.5cm×2cm大小肿块,局部红肿,触诊肿块质硬,压之疼痛明显,有灼热感,无波动感。指诊肛内触及12点肛窦处疼痛不适。血常规:白细胞数13.94×109/L,中性粒细胞81.8%。


诊断:西医诊断为肛周脓肿(未成脓期);中医诊断为肛痈(大肠湿热)。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减:黄芩12g,焦栀子12g,黄连6g,赤芍15g,当归12g,槟榔9g,木香6g,薄荷(后下)6g,桔梗9g,大黄9g,连翘12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前服。


3月7日二诊: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肛门肿块缩小,压之仍觉轻度疼痛。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11.84×109/L,中性粒细胞76.8%。守上方将大黄改为熟大黄6g,加薏苡仁9g、牡丹皮9g、皂角刺6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前服。


3月10日三诊:服上药后诸症消失,大小便正常,肛门肿块缩小,压之已不觉疼痛,余无其他不适。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70×109/L,中性粒细胞72.0%。建议采用热水熏洗、坐浴肛门善后,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患者因过食肥甘、辛辣火锅后出现肛门肿胀、疼痛。继之发展为肛周脓肿(未成脓期)。中医认为肛周脓肿(未成脓期)基本病机是大肠湿热,因湿热下注大肠,气血凝滞,热毒蕴结肛门而成。本病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易消退,成脓溃后多成为肛瘘。故病变早期中医主张“以消为贵”的原则,应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防止病变向肛瘘发展。治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消肿溃坚为法,临床常用内疏黄连汤加减治疗,此方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中黄连、黄芩、焦栀子、大黄泻火解毒、燥湿泄热,赤芍、当归活血散瘀止痛,槟榔、木香理气行滞,薄荷、桔梗、连翘疏风散结以消肿,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又能协助清热解毒。诸药配伍有升有降,通泄三焦之火,调畅气血;苦寒直折,使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二诊时,诸症明显减轻,守原方将大黄改为熟大黄并减量,力求药性缓和,以防损伤正气,加薏苡仁健脾利湿、扶正驱邪;皂角刺解毒透络以消肿溃坚。三诊时,诸症消失,大小便正常,肛门肿块缩小,压之已不觉疼痛,余无不适。血常规结果亦正常。之后配合中医外治法以热水熏洗坐浴肛门调理善后,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

长按扫码注册点击查看详情

0成本打造自己的空中药房

免费听微课 | 学临床医案 | 打造工作室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中国中国医药报,作者吴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医医院。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投稿请添加明医客服微信:mingyikefu

有其他感兴趣的、想了解的、想学习的内容

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点“阅读原文”也可轻松注册!

明医公开课
广邀明师,谈医讲道,传承岐黄,探赜索隐,莫逆之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