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宠若惊,我的千字茶散文收到陌生人千字点评

文摘   2024-11-26 18:26   福建  

我的千字茶散文《我人生收到的第一单快递》收到东莞陌生人黄老师的千字留言,诚惶诚恐,在下在此转帖并附上拙文以备忘,以感恩,以回味乃至反省……

阅读完厦门郑启五先生的《我人生收到的第一单快递》,我是东莞黄金星,一位同样热爱书写与阅读的“毫不谦虚”之人,内心深受触动。这篇文字不仅是一次对个人记忆的回溯,更是对时代变迁中细微生活变化的敏锐捕捉与深刻感悟。

文章开篇即以快递这一现代生活常态为引子,却巧妙地引出了一段关于个人记忆与情感交织的故事。郑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将2006年那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新奇与惊喜的快递经历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快递业初露锋芒的年代。那时的快递,不似今日般铺天盖地、无所不能,它带着一种初生牛犊的羞涩与勇敢,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郑先生与快递员的对话、签收时的微妙心理、以及对包裹内茶叶的细致描绘,都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细节的珍视。尤其是当他揭开包裹,发现里面不仅是一盒精美的普洱茶,更是《茶界》杂志主编王龙茶友的一份深情厚谊时,那份激动与喜悦,仿佛也传递给了我这个远隔562公里的读者(我这个"毫不谦虚"的读者黄金星在东莞常平)。这种通过快递传递的不仅是物品,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让我深感温暖与感动。

文章中,郑先生对茶叶的品评与鉴赏,展现了他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对茶道的独特见解。他将普洱茶比作“古典美女”,不仅是对茶叶外观与品质的赞美,更是对茶文化深厚底蕴的一种诗意表达。而王主编赠送的“泡饮秘籍”,更是将这份茶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郑先生在品茶的同时,也品味到了友情的醇厚与人生的哲理。


此外,文章还巧妙地穿插了郑先生过去的旅行经历与随笔作品,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化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这种将个人经历、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既具有个人色彩,又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最后,郑先生以快递业的发展变迁为结尾,既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也是对时代进步的感慨。从最初的邮老大一家独大到如今民营快递的遍地开花,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深刻变革。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郑先生用文字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让我这个远在他乡的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温暖与感动。

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书写与阅读的热爱与追求。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晶,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思考与感悟,它们承载着我的真诚、我的理论、我的看法,以及我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代里,文字始终是我们连接彼此、传递情感与智慧的最有力工具。

郑启五《佳茗川上来

电话铃响了

“您是郑启五吗?”

“是的。”

“您有包裹,请您开门。”

人都到了门口了,竟还用电话替代敲门,这听起来有点像警匪片的开场白,因为我们厦门大学从创办到现在,一直都是自己到信箱取邮件和邮包通知单的,鲁迅先生早在1926年为此发的牢骚,现在还余音袅袅,几十年来从无包裹直送上门的好事。看来民间快递公司为了切一块“蛋糕”,向邮政发起了冲击。我小心翼翼地从猫眼往外窥视,只见背着书包的一少年人满头大汗,大白天的,还不至于吧。我毅然开门,取来快递的单据一张,签收时才猫了一眼,就差点笑出声来,没错,没错!

是我的包裹,这是我的茶叶包裹,友情寄茶的是成都《茶界》杂志的主编王龙茶友。于是心情一下变得很好,拆包的手也显得急切,老夫喝茶半个世纪,写茶25年,可享受编辑部的赠茶还是平生第一回,性情中人的我能不兴奋吗?作者向编辑寄茶,应该仍属于“文人相交,清茶一杯”的变奏,可以理解。而编辑向作者寄茶,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君子之交了,《茶界》为此开了一代新风,“佳茗自川上来,不亦乐乎”。


我兴致勃勃地揭开了包裹外面的布包,里面是一个精致六角桶盒,“普洱茶”三个字赫然入目,那布纹的纸桶盒装修得古色古香,棕褐的主色调,古茶馆风俗图走马灯似地圈住了纸桶的六面,还有“越陈越香”的字样。“好马配好鞍”,我曾把普洱茶喻为“古典美女”,但无论对普洱茶还是包装,珍藏多于品尝,王主编把这么大的一尊“下关佳丽”赐予在下,是要让我“茶屋藏娇”的吗?

“掀起你的盖头来”,才发现桶盒内所藏的不仅仅是“古典美女”,一小袋一小袋的散茶,或叶芽绿黄,或树皮黑褐,品种多矣!每袋中还置有纸条,打开其一阅看,乃王主编亲笔所书的“泡饮秘籍”,曰:“青城道茶,高玻璃杯,水温头泡不宜超过60度”,如此低温泡饮,可见叶芽之嫩!按理说,这般“锦囊妙计”应在泡饮时分才能一睹为快,无奈老夫偷窥心切,忍不住接着让另一小袋里潜藏的“秘籍”也随即走光,“陈年藏茶,可在随手泡内煮着喝”,嘿嘿,这茶块树皮一样厚硬,难怪要煮着喝,两茶关于水温的落差,可谓茶世界嫩老的两端。

王主编赠我分享的六角桶盒里,还有其他多款神秘散茶,以绿茶居多,不过刚被解秘的两款已经让我悠然起飞,老夫立有“走遍千山,品饮万茶”的狂言,现在泡面似的一桶宝茶,才初见端倪,就让我足不出户而坐享青城山念青唐古拉山。

其实青城山附近我多年前已曾两度转悠,先后涂有随笔《文殊院品茶》和《有缘识得“竹叶青”》,可回回楞是与“青城道茶”失之交臂。而念青唐古拉山我也曾云间远眺,留下散文《飞向拉萨》和《扎西德勒,西藏绿茶》,还品过藏胞烹煮的地道酥油茶,却不曾见识过“陈年藏茶”。

看来是缘分未到,一旦缘分修得,佳茗从天上来,不亦乐乎也。两茶虽小,足见茶世界之大,远非“走遍千山”就可以拥有的,不过老夫“品饮万茶”的欲念似与母校厦门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有相通的含义,享有的是追索途中的人生乐趣。

佳茗未泡,已心驰神往,茶未沾唇,已心醉神迷,呵呵,谢谢《茶界》王主编,感恩您赐予我人生的第一份快递茶哟!

那时的快递很低调,那时的快递很弱小,唯有邮老大一家当道,有谁知道今天民营快递精英千树万树梨花开,英武的快递员驾驶着电驴走遍了天涯和海角…

厦门郑启五
自己创作的散文随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