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看不到神?现代科学为什么不能证实神的存在?这是许多人常常议论的话题。让我们从开创中华文明的先祖轩辕黄帝两次求见广成子的经历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
住在东方的轩辕黄帝听说远古仙人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上(位于现甘肃省内),于是不顾路途遥远,风尘仆仆地前去拜师问道。黄帝在四十来岁时第一次去崆峒山求见广成子。这时他已做了二十多年的天子,于是不免摆起了国君的架子和排场: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节坐木车在后,另外还有文臣、武将、武士等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地向崆峒山进发。
为了表示诚意,黄帝在崆峒山下,焚起香草,青烟袅娜,香气袭人,群臣边舞边唱,喧闹声振动山谷。广成子现身与半空云端中,语意深长地对黄帝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说毕,拂尘一扬,广成子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无功而归。
黄帝反思广成子的话,回国后勤劳焦思,忧国忧民,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做出了一番伟业,受到后世敬仰。传说文字、养蚕、舟车、音律、医学、算数、婚姻、丧葬、等都起源于黄帝时代。
二
黄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一直思念广成子。又过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黄帝在一百岁时决定再次上崆峒山拜师问道。这一次黄帝单独一人,悄悄离开轩辕之丘上崆峒山。这时的黄帝学会了谦恭,于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长者(仙人赤松子),赤松子指点黄帝说:“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一路上,黄帝不断思索这四句言词,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黄帝所过之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
广成子早知黄帝又来求道之事。黄帝的心诚、志坚感动了广成子。当黄帝膝行到崆峒山下时,广成子立即派出金龙把他接上山去。之后,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回国后,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在一百二十岁时,黄帝乘龙白日升天。
黄帝两次拜师问道,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至诚程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也给了人们许多的启示。第一次,黄帝虽然心中向道,表现出一定的敬意和诚意,但同时又表现出自大、浮躁之心。黄帝虽然见到了广成子,但并没有得到道。第二次,黄帝没有了自大、浮躁之心,其向道的诚意、毅力、吃苦精神终于感动了广成子。
三
人在宇宙和自然之间是渺小的。神(仙)并不看重人间的贫富贵贱,只见人心,有没有信神与对神的至诚之心是能不能见到神(仙)的前提。也就是说,能不能见到神(仙)取决于什么样的“心”。是对神的傲慢、自大之心,还是一片至诚向善之心。
现代科学不仅不信神,不敬神,把神说成是迷信,诽谤神,而且还破坏神给人规范的道德,和神的旨意背道而驰!这怎么可能看到神呢,神怎么会让实证科学测量到、看得见呢?!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你成天诽谤一个人,你说你要见他,他愿意见你吗?这是用人心来形容神,自然失敬失准,就说这个意思。
实证科学因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和仪器探知神的世界就否定神的存在,是因为实证科学本身的局限。如果找不到,那么就说是没有神。这和掩耳盗铃何等相似。事实上,实证科学既不能证实神的存在,也不能证实神的不存在。在谈论“天人合一”中,我们看到实证科学的机械解析的思维是错误的,而在对待神的问题上,其心态又是完全错误的。
四
赤松子指点黄帝的“只在心上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科学如果真想证实神的存在,那么不妨首先学会谦卑,自我收敛和对神的尊敬。
“信则灵,不信则无”,这话很有道理。至诚信神的人就能够看到或感受到神,不信的人就感受不到更看不到。其实信不信,神都是存在的,只是信就可以看到,不信就见不到。
人要探索宇宙真理,人要寻找神、寻找自己的归宿,首先要先诚其意,摆正心态,这是个修心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正法、正道难求。虽然贵为天子,黄帝的求道之路也如此艰难。正因为得之不易,修道之士都知道珍惜。在古代,从中国的众多修道者,到许多虔诚的宗教人士,在磨(魔)难面前,都坚守对神的信念,毫不动摇。今天的中国又如何呢?
五
黄帝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奠基人,而且还是中华五千年正统文化的奠基人。修炼是正统文化的组成部份,是人返本归真之路,是人探索真理之路。事实上,人人心中都埋有修炼向善的种子,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返本归真的愿望,人们都在期待着,寻找着。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我们内心有很多矛盾无法得到解答,我们只能在生活中苦苦寻找自己的答案,多听、多看、多思考,定能达到心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