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道歉,南北吃货们吵翻了!山西人也爱吃→→→

民生   2024-11-12 07:40   山西  

近日

知名主播董宇辉在一档直播带货中,

评价内蒙古的烧麦,

是手艺不咋样的包子。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董宇辉直播视频截图


有网友认为,

“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傲慢和无礼,

不尊重地方美食”,

“用阴阳怪气的表情语气

说你们家乡的特产也会生气吧”。


11月5日,

董宇辉就此前称

内蒙古的烧麦是“裂开的包子”一事

作出回应,

表示自己没有恶意,

主要还是因为见识短浅。



11月8日,

相关话题再次冲上热搜。



董宇辉的一番言论,

再次让内蒙古烧麦成功出圈,

内蒙古官方账号纷纷喊话董宇辉,

邀请董宇辉老师来内蒙古吃烧麦。



内蒙古烧麦,

真的是手艺不咋样的包子吗?

来看看网友怎么说?



实际上,

内蒙古烧麦不仅是正儿八经的烧麦,

在民间传说中,

内蒙古一带还是烧麦的正统发源地。


内蒙古的羊肉烧麦有点历史


早在十三世纪,高丽国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里,就详细记载了元大都街头一种名叫“稍麦”的食物:“以麦面做成薄片,以肉为馅,蒸熟,与汤食之”。


据说当时在呼和浩特一带的茶馆中,只有一些清蒸面饼方便茶客充饥,小菜由茶客自带,店家只帮茶客把带来的肉和菜卷在饼中热一下,久而久之烧麦就诞生了,这种按面皮计价的方式也延续了下来。


图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视频截图


“老板,来二两烧麦”,这是内蒙古本地人经常的点菜方式。在内蒙古点烧麦不按笼不按个,而是论两,所谓的“两”是指烧麦面皮的重量,一两一般是八个,算上份量十足的羊肉生姜大葱馅,其实已过半斤重,所以流传着一句“二两烧麦憋死汉”。很多初来内蒙古吃烧麦的人经常闹笑话,“老板,来一斤烧麦”,“二两能吃饱?”


内蒙古羊肉烧麦好就好在皮和馅上,传统的肉馅是用羊肉、大葱、生姜、胡油、盐搅拌而成,羊肉是内蒙古草原羊,面皮则是用巴彦淖尔的雪花粉制成的为上好,肉馅肥瘦相间口感十分Q弹,面皮薄透如纸、褶皱似花,羊肉味道极鲜,没有很重的调料味也没有很大的膻味。


刚出笼的烧麦。一笼一两,一两8只

新华网发 赫雨田 摄


刚出锅的烧麦透过面皮可清楚看到里面的肉馅,使个巧劲儿把烧麦完整提起来晃一晃,汤汁在里面滴溜溜打转,再配上托县辣椒和山西老陈醋,把烧麦吸满料汁,放进嘴里又鲜又香,一口直接把人带到大草原上。


在呼和浩特市,还给烧麦专门开辟了一条美食街。2012年,呼和浩特烧麦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内蒙古,很多人的一天是从一两烧麦开始的,无论男女老少,不少人选择早起去烧麦馆吃烧麦,坐在一起倒上一壶茶,天南海北地聊着人生,人间烟火气就藏在这清晨的烧麦馆中。


图源:青橙融媒


烧卖、烧麦、稍麦

傻傻分不清楚


最早出现在《朴通事》里时叫“稍麦”,后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这种中华名小吃渐渐有了千奇百怪的多种名称。如从外观出发,烧麦有了不少花名。如清代《扬州画舫录》记载“文杏园以稍麦得名,谓之鬼蓬头”,烧麦成为扬州人口中的“鬼蓬头”。《闽杂记》里记载“馒头皮薄开口者,吾乡谓之烧麦,闽人则呼开口馒头,亦开口笑”,即福建人因外形将烧麦称为“开头笑”。《嘉定县续志》中也曾提及,在上海嘉定地区,烧麦因“形如纱帽”而被称为“纱帽”。


图源:《闽杂记》截图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方言不同,烧麦也分出了各种口音版的名字。如西北一些地区称之为“捎美”,湖北地区称之为“烧梅”,闽粤一些地区又叫它为“晓卖”。这些各式各样的名称,有些流传至今,有些名字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一直到现在,烧麦的名字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统一,叫烧麦、烧卖、稍麦的都有。


、北方烧麦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烧麦不仅“马甲”多,吃法种类也丰富多彩。如成书于明中叶的《金瓶梅词话》里,出现了“桃花烧卖”这一小吃,清代《儒林外史》提到猪肉心烧麦,清代中期的烹饪书《调鼎集》中载有“火腿烧麦、蟹肉烧麦、油糖烧麦、豆沙烧麦、肉丝烧麦”等多种烧麦吃法。清代学者傅崇矩所著、专门叙写老成都衣食住行的《成都通览》的食品及菜谱篇里,更是出现了大肉烧麦、地菜烧麦、冻菜烧麦、羊肉烧麦、鸡皮烧麦、野鸡烧麦、金钩烧麦、芝麻烧麦等近十种样式。


发展到今天,南北方烧麦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烧麦  新华网发


北方干寒,自然期许从各色食饮里汲取丰富的热量。有什么能比上嫩爽厚实的肉更让人心生欢喜呢?北方人吃烧麦要的就是大口吃肉的豪迈和爽快,肉香满嘴。


烧麦

图源:央视频截图


越过秦岭淮河,寒冷褪去天气渐渐和暖起来,这时候人们对待烧麦便多了些许精致的讲究,单纯的肉馅开始显得单调,香软爽弹的糯米成了烧麦里的重头戏。比如,武汉就有一道重油烧麦,用糯米、肉末、香菇作为主料,加入灵魂调料——猪油。


糯米烧麦

图源:央视网截图


再往南走,人们对于烧麦馅儿的想象力就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在以茶点著称的广东省,一道“干蒸烧麦”,直接位列粤式茶点中的四大天王。干蒸烧麦,讲究精致的面皮,除了面粉外,还特意加上了鸡蛋和碱水,馅料则主要用比目鱼,荡出广式海鲜特有的咸鲜味。


广式烧麦

图源:广州日报


南北方的烧麦到底哪个更好吃?其实并不需要争来争去!每个非要强调自家的烧麦最好吃的人,实际上是对自己家乡和故土的依恋。


北方烧麦肉多汁浓,南方烧麦精致秀气,一定要探究到底谁更好吃,只能说:好吃的都好吃!


山西烧麦


烧麦,山西面食一绝,在三晋南北都有食俗,烧麦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味美可口,备受老醯儿的青睐。


山西烧麦以其鲜明的北派风格,可与广东的南派烧麦隔江媲美。


在山西,烧麦最多出现在早餐时段,再来一碗清和元的头脑,那就是绝配了,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来吃。


山西,烧麦配头脑是早餐的绝配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关于烧麦的传说


烧麦一词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明末清初,在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了今后娶上媳妇,弟弟在包包子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以便区分开。


就这样卖包子的钱给哥哥,“开口包子”的钱归弟弟。没想到很多人都喜欢这不像包子的包子,索性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在山西传播就改叫烧麦了。


关于烧麦还有一个最著名的传说。乾隆三年,山西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没想到这里的烧麦馅软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太原烧麦


太原烧麦

图源:迎泽发布


太原烧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源于古代的“稍梅”,稍梅本是山西太原的传统食品,因其顶端的褶皱像梅花而得名,后来随着制作师傅的迁徙和技艺传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烧麦。


太原烧麦的皮薄馅足,通常以羊肉或牛肉作为主要馅料,体现了北方饮食偏好肉类的特点。馅料调味讲究,肉质鲜嫩多汁,往往搭配上葱、姜、花椒等调料,味道浓郁而不腻。太原的烧麦在制作时还保留了山西特色的脆硬口感,尤其是在收口处,这种独特的口感是太原烧麦的一大特色。在太原,烧麦不仅是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头脑等特色小吃共同构成了太原早餐的标志性选择。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大同烧麦


大同烧麦可登大雅之堂,是大同饮食文化中最雅致的美食符号。大同烧麦可进寻常百姓家中,是最能展示厨艺的绝佳美味。大同烧麦,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美味可口,是大同面食影响最广泛的品类之一。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老大同人称烧麦为“稍梅”,稍部(顶部)形如梅花,故称稍梅。


大同烧麦历史悠久,久负盛名。老大同烧麦皮薄馅靓,要达到“夹起来是一溜儿、放下来成一坨”的境界。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据大同日报报道,老大同烧麦有常见的猪肉馅、牛肉馅和羊肉馅外,还有三鲜馅和素馅。三鲜馅烧麦的馅料用鸡肉泥、鱼肉、虾仁、猪肉、肥膘肉、玉兰片等调制而成。如果没有鱼肉,可以用海参取而代之。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正宗素馅烧麦的馅料有木耳、粉条碎或者油炸粉条碎、鸡蛋、黄花、油果碎(麻花)、胡萝卜、香菇、玉兰片。素馅讲究放油焖子。何为油焖子?把姜末、花椒用热油炝一下,将油放凉后倒入馅中,素馅要多放油,才能使馅“润”,这样才好吃。要是更讲究的素馅,则可将油果碎(麻花)换成油炸面筋。素馅烧麦风味独特,别具一格,只可惜现已鲜见。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图|见署名

文|综合自奔腾融媒 南方都市报 壹读 国家人文历史

太原腔调 中国黄河电视台 风烟食录 大同日报融媒等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转引自|文博山西

相关阅读:

幸会,督军府!

谁是中国古建第一大省?

《明臣王琼》:那些细节硬伤带来的遗憾~~

晋势力
晋势力:山西声音,山西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