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关军和谷爱凌:谁的奥运精神更有意义

文化   2024-08-28 11:22   贵州  


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比赛的中途,突然遭遇意想不到的极端天气。

直到第二天凌晨,救援队才在在一座山上找到黄关军的遗体。

在黄关军的亲人们悲咽痛哭之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才知道,在这些马拉松比赛遇难者里,有这么一位年轻的聋哑人。

出生底层平民家庭的黄关军,在1岁那一年,由于打错了针,黄关军耳朵失聪,命运从此改道。

在日记中,他曾经写道:“那些年,我很想读书,我很想成绩好,很想去读大学,可是,每天白天,老师讲的,我怎么都听不懂,跟不上学习。每天晚上,我都急得大哭。”

初二那一年,他不得不辍学,靠打零工、当外卖小哥、饭店服务员......养活自己。

从出生到离世的短短三十几年,黄关军就一直默默无闻地活在社会的褶皱里,出了自己家里人,从未有人关注过他。

由于又聋又哑,即便是同自己的家里人,黄关军也很难进行有效沟通。

于是,独自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饱受孤独折磨的他,把跑步当成了最好的宣泄。

“寂寞一个人”是黄关军给自己取的网名,个性签名是“寂寞长跑”。

每天,在村子里,他闷头一跑就是十几公里。

 面对如此巨大的运动消耗,他却经常只能靠吃泡面给自己补充能量。

清瘦文弱的他,明知自己这辈子注定与奥运冠军无缘,却从不放弃韧性坚持和挑战自己。

在短短三十四年的人生中,聋哑残疾的他,固然没有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但是,至少也未沦为社会的负担。

靠自己的不屈不挠和韧性精神,黄关军独自撑起了一片寂静无声的小天地,把跑步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直至那一次,在甘肃白银马拉松比赛中,意外永远败给极端天气......

在那一次从天而降的惨剧中,唯有作为聋哑人的他,无法发出声音对外呼救。

当无声的绝望,从脚底慢慢往全身浸透,逐渐把整个身体和思绪都吞没之时,他都经历了写什么呢?他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

在被极端天气杀害之前,他一定流了很多很多眼泪。

这些撕心裂肺的细节,我简直不敢想象,只能默默为他哭泣。

我一直认为,奥运精神存在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体育竞技场上的奥运精神,它属于站在聚光灯下的奥运健儿。比如,谷爱凌。

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奥运精神,它属于活在社会褶皱里的普通百姓。比如,黄关军。

那么,哪一种奥运精神更有意义呢?

对于绝大多数芸芸众生来说,成为谷爱凌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她的成功,与我们相距数百个天文单位。

无论怎么努力,哪怕拼得精疲力尽,绝大多数普通人,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注定将在平凡中度过一生。价值几个亿的广告代言,想都别想拿到。
遗憾的是,我们总是给予谷爱凌那一种属于竞技场的奥运精神万般的荣耀,却严重冷落忽视了黄关军那一种属于普通人的奥运精神。

若是谷爱凌哪一天痛失金牌,她可以公开哭泣,而且一定会有众多网民和粉丝陪着她哭泣。

若是黄关军败了,只有家里人会安慰他。他也许连哭都不会哭,因为他极有可能从未奢望哪一天自己能在马拉松长跑中夺冠。对于他来说,跑步,不是夺得奖金的比赛,而是支撑灵魂的信仰。

写到这里,因为文章封面的需要,我搜了搜黄关军的图片。

在百度上,黄关军生前自己缝补衣物的这张照片,再次击中了我的泪点。

即将奔赴甘肃白银参加马拉松的他,嘴角挂着一丝笑容和期待,猛然触痛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位。

上天对他如此不公,他却仍然活得如此的恬淡平和、随遇而安。

对于我们这些注定将来平凡中度过一生的老百姓而言,真正有激励意义的,必是在生活逆境中,黄关军那一种吃苦耐劳、甘于平凡、永不言弃的奥运精神。


真人真事:底层互害,权力接管

叫虱
浙大毕业不工作博士,50岁辞大学教职;超越左右,独立思考;不婚不育,闲云野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