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兰古韵 大美黄平】飞云崖景区 别有洞天处处景
政务
2024-12-02 17:59
贵州
兴隆街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向帮扶单位请示汇报,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促成了15万元重安城区路灯维修亮化工程的资金筹措和工程的实施。
飞云崖在县城东北12公里的东坡,古滇楚驿道从大门牌坊前经过。陈孝新 摄
明正统八年(1443),指挥常智在此创建月潭寺。天顺间,中使太监阮让营室两翼,正德初,按察副使朱玑增建月潭公馆。后经不断扩建,遂形成拥有亭台楼阁、殿宇厅堂的古建筑群。崖自建后,累有自然损毁,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及清咸丰五年(1855)两毁于兵。曾修葺、重建多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此贮存军火。新中国成立后,1963年,黔东南州人民委员会拨款维修。1966后“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派”对雕塑、铭刻、绘画、亭台、楼阁、池馆、轩榭等进行打、砸,面目全非。1983年以来,各级政府又陆续拨款维修、复原,现工程待峻。飞云崖建筑群,由月潭寺、月潭公馆、养云阁3建筑组及10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既是庙宇建筑,又具有园林建筑风韵。原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今存建筑总面积1400余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分为东、西两大部分。陈孝新 摄
东部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门飞云崖牌坊之后为皇经楼,其间两侧以碑墙相连。楼后,东面沿溪建有长廊与滴翠亭;西面有月潭寺牌坊,北面为飞云崖,崖前有鱼池一方,围以雕栏,中构三孔连拱小桥。池西经踏垛10余级,于东上飞云崖之转折处,凿岩为基,建碑亭1幢,穿亭东上,经接引阁与小官厅达飞云崖。其间有精砌石级,外护雕栏。崖下构青石台阶,有石栏维护,崖前两峰俏立,圣果亭,幽云亭,立于峰顶。陈孝新 摄
东部建筑中,接引阁尤具特色。阁倚崖而建,为重檐歇山式阁楼,装修精致,色彩典雅。其后壁为天然石壁,岩壁有石洞,可盘旋登楼,岩外建阁,阁内有岩。陈孝新 摄
西部建筑布局于月潭寺牌坊之内,规制壮丽,自成格局。韦驮楼贴坊而建,平面呈梯形。楼后:西为大佛殿;北为养云阁;南有翠秀园。大佛殿由院门、两厢及正殿组成,正殿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前有轩廊,殿用材硕大,雕饰精美,飞金流碧,雄伟壮观。养云阁亦称大官厅,昔为接待游览官员之所,阁前两侧游廊与过厅——云在堂相连,阁后置井、池,是一组古雅富丽的廊院。主阁为单檐歇山式,四周环廊。其屋面一反常规,与檐下卷板均呈拱形,造型奇特,在贵州古建筑中仅见此一处。王永龙 摄
寺西南原有月潭公馆,计“大门、游廊九间、上房三间”曾数经兴毁。寺后有砖质围墙,墙外为高山,有小亭点缀其间,为保护此山岩溶植被,1988年又增筑外墙千米。明、清时期,飞云崖碑碣林立,中有王训《月潭寺记》、王守仁《月潭公馆记》与《圣果亭记》、赵延臣《重修飞云崖观音洞记》、福康安《新葺飞云崖洞殿阁记》等碑刻及鄂尔泰《黔南第一胜景》的题额均毁。今存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文学家吴维岳《飞云崖记》碑,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大学士和珅《飞云崖》诗碑及光绪二十五年(1899)状元曹鸿勋及阎兴邦、田雯、洪亮吉、林则徐、何绍基、郑珍等人诗碑16方。飞云崖壁刻有明、清摩崖20余处。其中有“飞云崖”“天下奇”“云中佛境”“如登普陀”“望云”“归云”“云停水立”等等,均存。2006年5月25日,飞云崖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