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联邦理工大学Advanced Science:超快速烧结制备致密Li₇La₃Zr₂O₁₂薄膜,用于锂金属全固态电池

学术   2024-11-26 00:01   上海  


基于Li7La3Zr2O12(LLZO)的固态锂金属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电池,且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高温耐受和不易燃储能需求。然而,LLZO固态电解质(SSE)的生产及其集成仍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烧结工艺具有挑战性。超快烧结(UFS)法通过热冲击促进颗粒融合,缩短烧结时间并降低烧结温度,进而减少锂损耗,从而避免生成导电性差的La2Zr2O7(LZO)相,被用来解决LLZO烧结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当的能量密度,LLZO SSE的厚度必须小于100微米。但是目前使用UFS方法生产纯度高、完全致密且自立的LLZO SSE仅能生产毫米级颗粒,无法满足商用电池要求。



文章简介


本研究展示了UFS技术在生产相纯、致密且自立的LLZO SSE膜方面的有效性。使用UFS制造出密度高达99%、厚度小于50 µm的LLZO膜。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XRD)技术,深入分析了烧结过程中结构和形态的变化。此外,使用XPS全面评估了LLZO膜的表面特性。在Li/LLZO/Li对称电池中,所得LLZO膜的临界电流密度(CCD)达到12.5 mA cm-2。锂电镀/剥离实验表明,在1 mA cm-2电流密度和1 mAh cm-2面积容量限制下,LLZO膜在250小时内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图文解读


图1 A) 用于 LLZO 膜超快烧结的典型温度曲线。B) 超快烧结 LLZO 膜的 SXRD 图。C) 超快烧结 LLZO 膜的力-位移曲线。超快烧结 LLZO 膜的E)顶视图和 D、F) 截面 SEM 图。


进行多组超快烧结实验以优化烧结条件。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和温度对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以下、烧结时间少于45秒时,可获得高多孔性LLZO膜;而超过1200℃、烧结时间超过80秒则会导致膜的过度致密化和熔化。XRD和SEM证实(图1B、D-F),在1200℃烧结45秒可得到密度达到5.08 g cm-3的纯相立方LLZO膜,且其抗弯强度高达139 MPa(图1C)。


图2 A) 在以 100 °C min-1 的加热速率将 LLZO 膜加热到 1000 °C 的超快热处理过程中测量的de-binded LLZO 膜的 SXRD 图。B) 在热处理的不同阶段,de-binded LLZO 膜的 SXRD 图。C) 在de-binded LLZO 膜的热处理过程中立方 LLZO 和 La2Zr2O7 相的晶格常数和质量分数的变化。D) 在氩气环境中以 25 °C min-1 的升温速率将de-binded LLZO 膜热处理至 1000 °C 时测得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和质谱分析曲线。


为进一步了解烧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了SXRD和热重分析-质谱分析(TGA-MS)(图 2A-D)。结果表明,在温度升高至1000℃过程中,LLZO膜释放出水分和CO2的。SXRD结果表明,水分和CO2的释放伴随着LiOH的形成,推测LiOH在浆料制备过程中与水反应生成。温度升高至300℃时,LiOH开始去质子化,而350℃时,La2(OH)2(CO3)2分解为La2O2CO3、水和CO2。TGA数据显示,350-500℃间有约7 wt.%的质量损失,表明LLZO膜中存在大量La2(OH)2(CO3)2。进一步分析表明,650℃时,La2O2CO3分解为La2O3和CO2


在进一步加热LLZO膜时,Li2CO3的反射逐渐减弱,并在750°C时完全消失,这一变化与Li2CO3的熔化和分解过程相关,生成无定形的Li2O和CO2,并通过质谱(MS)得到了验证。随后,在625-770°C的狭窄温度范围内,LZO的反射强度迅速增加并随之下降,同时出现了La2O3次生相。这些现象可以解释为,在Li2CO3的热分解过程中,LLZO膜的孔隙内CO2的分压显著增加,导致了Li2CO3与CO2的反应,形成熔融的Li2CO3和纳米结构的LZO。LZO反射的增强表明了这一过程,但该过程持续约30秒后,平衡转向有利于Li2CO3的分解。进一步升温至500°C以上,Li2O与LZO反应导致了立方LLZO相的重构,伴随晶格常数的变化,最终达到立方LLZO的理论值(a = 12.9622Å)(图2C)。


图3 A) 根据未经热处理和经额外热处理的UFS LLZO 膜的 Li 1s、La 4d、Zr 3d 和 C 1s 峰计算出的原子比贡献。B) 无额外热处理步骤和有额外热处理步骤的UFS LLZO 膜的 LLZO、Li2O 和 Cadv 的相应 O 1s 等值分数。


为了进一步确定UFS后LLZO膜的表面化学成分,使用XPS结合氩离子溅射深度剖面进行了研究(图3)。XPS分析表明,LLZO膜表面主要包含C─C、C═O、O═C─O等化学键态,表明表面存在无定型碳(Cadv)及其相关物种,这主要来自LLZO表面与合成手套箱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Li、La、Zr、C等元素的峰位,得到与LLZO的化学计量一致的元素比,进一步确认了LLZO表面的化学成分。随着溅射深度的增加,Li2O和Cadv的比例逐渐减小,而LLZO结构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在约6 nm的表面层内,Li2O和Cadv是主要成分,而深层则以LLZO为主,这与超快烧结过程中的固态反应和Li2CO3与水分、CO2反应形成LZO和Li2O的过程一致。为了消除Li2O污染层,对LLZO膜进行了后热处理(post-HT),在充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900°C处理10分钟。XPS结果表明,后热处理显著减少了表面Li2O的数量,并促进了Li2O与LZO之间的固态反应,形成了纯净的LLZO膜(图3B)。


图4 75 °C 下Li/LLZO/Li对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使用Li/LLZO/Li对称电池评估了所制备LLZO膜在电化学镀锂/剥离性能。EIS测量表明界面电阻达到45.3 Ω·cm2,与基于LLZO颗粒的Li/LLZO/Li对称电池测量结果相当。EIS结果还表明,相较于未经过后热处理步骤的LLZO膜,经过后热处理的LLZO膜在电池中的界面电阻显著降低。通过在75°C下对Li/LLZO/Li对称电池进行恒流循环实验测定了LLZO膜的CCD。实验结果显示,该膜的CCD高达12.5 mA·cm-2,在电流密度低于3 mA·cm-2时,电池的极化较小(图4A)。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LLZO膜的循环稳定性超过250小时,电池的电压极化保持在约5 mV(图4B)。此外,在较高电流密度(1.5 mA·cm-2)下,电池也表现出超过40个周期的稳定性。


图5 锂/LLZO/Pyr-IHF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LLZO膜在混合型全电池配置中的电化学性能也十分优越(图 5)。在电池的电压曲线和循环性能测试中,初始放电和充电容量分别为173 mAh·g-1和114 mAh·g-1,初始库仑效率达到151.7%。经过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0%,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EIS测量,电池的电阻在1000次循环后依然保持稳定(图5B、D)。




总      结


总之,本研究采用UFS技术成功制备了自立、致密的45微米厚LLZO膜。通过调整烧结时间(15-105秒)和温度(1100-1300°C),发现1200°C下烧结45秒可获得机械稳定、相纯的LLZO膜,密度达到5.08 g/cm3,接近理论值5.1 g/cm3的99%。这些膜表现出优异的机械强度,断裂力达到307 mN。对经过后热处理的LLZO膜进行电化学性能评估,发现其在Au/LLZO/Au对称电池中的锂离子电导率为0.55 mS·cm-1,表现出12.5 mA·cm-2的高CCD,以及在1 mA·cm-2下超过250小时的循环稳定性和在75°C下1 mAh·cm-2的极限容量。此外,在全电池配置中展现出卓越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300次循环后仍保持94 mAh·g-1容量。












文献信息:F. Okur, H. Zhang, J. F. Baumgärtner, J. Sivavec, M. Klimpel, G. P. Wasser, R. Dubey, L. P. Jeurgens, D. Chernyshov, W. van Beek, K. V. Kravchyk, M. V. Kovalenko, Ultrafast Sintering of Dense Li7La3Zr2O12 Membranes for Li Metal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Adv. Sci. 2024, 2412370.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12370





超快高温焦耳热冲击技术推广



01


超快高温焦耳热冲击技术介绍

      焦耳高温加热技术,特别是闪蒸焦耳热快速焦耳热技术,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加热速度精确的温度控制,这项技术为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该技术基于焦耳定律,通过大电流产生的电阻热,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材料的快速升温,甚至能在1秒内将材料加热至3000-4000℃的高温。这种极速的温度变化为材料制备和处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焦耳高温加热技术显著超越了传统加热方法,如马弗炉和管式炉,其加热速度之快,远非传统加热设备所能比拟。

马弗炉、管式炉升温装置VS焦耳热升温装置

02


焦耳高温热冲击装置

     焦耳高温热冲击材料制备装置可实现毫秒级别升温和降温,能达到1秒内升温至3000K的效果,试验样品可以是薄膜、块体、粉末等。对比现在常用的马弗炉、管式炉升温慢、加热时间长等缺点,极大地节约了科研人员宝贵的科研时间,并且会有与马弗炉和管式炉不同的冲击效果。该装置可抽真空或者是通氛围气体使用,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定制。公司致力于实验室(超)高温解决方案。目前我公司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催化材料、石墨烯等二维材料、高熵化合物、陶瓷材料等材料的超快速高质量制备。


1)焦耳加热装置标准版



2)焦耳加热装置通量定制版


03


应用成果

向上滑动阅览

  • Ultrarapid Nanomanufacturing of High‐Quality Bimetallic Anode Library toward Stable Potassium‐Ion Storage. Angewandte Chemie.,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3600

  • Ultrafast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 Induced Twin Boundaries of Spinel Lithium Manganat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2484

  • High-temperature shock synthesis of high-entropy-alloy nanoparticles for cat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3. DIO: https://doi.org/10.1016/S1872-2067(23)64428-6.

  • Rapid High-Temperature Liquid Shock Synthesis of High-Entropy Alloy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07703

  • Rapid, in Situ Synthesis of High Capacity Battery Anodes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Based Thermal Shock. Nano Letter 2016, 16 (9), 5553-5558. DOI:10. 1021/acs.nanolett.6b02096.

  • High-Temperature Shock Enabled Nanomanufacturing for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 10 (33), DOI: 10. 1002/aenm.202001331.

04


仪器信息可参阅

公司官网:

https://www.zhongkejingyan.com.cn/

仪器信息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8239/


扫码联系客服
联系人:刘经理
联系电话:17362009197

科研云
学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