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了,终于啃下了“硬骨头”,“小南京路”上的居民即将告别居住的窘迫

文摘   2024-11-30 11:05   上海  

截至今天

宝山区吴淞十四街坊二期旧改项目

二轮签约率达97.73%

300多户居民即将开启美好新生活



旧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作为一个历经20多年动迁未完成的改造基地,吴淞老镇改造项目的收尾意义不凡,艰辛不言而喻。


到底难在哪里?如何推进?“硬骨头”怎么啃?


期  盼






地块征收项目正式生效后,张云霞就开始忙着打包了。嫁进吴淞街道昌北路的家已经37年,张云霞一家居住的2层小楼尽显老态:当年布置新房的墙纸早已泛黄、剥落,多年前搭出来的厨卫,空间逼仄,原本不大的客餐厅还是儿子的卧室兼书房。


岁月中,张云霞的家在变老,老街也变得破旧。



吴淞老镇紧邻吴淞渡口,是出入上海的门户,也曾是去崇明、长兴和横沙三岛的必经之路,拥有过繁华的场景。张云霞印象中,这里一度商铺林立,小吃店、餐馆、百货中心、服装店应有尽有,街道上人来人往,相当闹热,是吴淞区域的“小南京路”。




30多年过去了,老街周边不断焕新,高楼林立,而走在昌北路上,两侧自建的老房却已破旧风化、有的甚至要靠几根木桩支撑加固、环境脏乱差……而每到大风大雨天,这里处处安全隐患重重,这一片的居民都会被提前安置到附近的学校。今年台风“贝碧嘉”期间,有几户处房屋用于加固的瓦片就被吹走了。




张云霞和这里的居民们想改造、盼改造意愿强烈。


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吴淞老镇改造项目因种种原因几度按下“暂停键”。而这一停,时间线竟拉长了20多年……


军  令  状





吴淞十四街坊二期地块东至淞浦路、南至淞兴路、西至同泰路、北至淞滨路,呈“品”字形。目前共有320户、约1020户籍人口。



今年5月23日,宝山区委专题会议明确:以“解决地块历史遗留矛盾,彻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目标,采取“区属国有企业托底、政府征收方式”重新启动推进该旧改项目,并确保11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征收任务。


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一场旧区改造全面拉开。困难如约而至。各种矛盾和困难也相互交织、叠加。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是一场硬仗。


该地块上,共有产权房比例近80%,其中大多涉及矛盾纠纷较复杂的房屋继承。实际居住人和其他在外居住的产权人之间矛盾重重。有些家庭成员人在海外,有些家庭成员彼此间少有联系。



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宝山选派街道最优秀居委书记及六位年轻骨干加入基地征收组,更好地倾听居民呼声、解决居民诉求。今年5月,在基层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宋奕奕“临危受命”,来到旧改项目一线,担任吴淞街道和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街道还搭建了和丰居委调解委员会、公信评议、监督评议等平台,针对各家情况做到“一户一档”,安排律师提前介入,协助解决居民家庭矛盾,前前后后召开了近40场调解会,调解成功率达100%。


针对疑难杂症,通过每周例会,采取“点单式”召集,组织相关委办局坐到一起,协调解决。



针对居民合理化诉求,工作组也根据共性需求进行了方案优化,并做到所有政策公平、公正、公开。“征收方案座谈会先后召开了5场,收到了48份居民的反馈意见书,我们根据共性需求征收方案优化。”比如,过渡安置费发放时间及均衡实物补贴上尽量让居民满意。


历时184个日日夜夜,11月22日,吴淞街道十四街坊二期旧城区改建项目首日签约率达96.02%,标志着签约生效,地块改造工程实质性启动。


温  情





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的事,但如果真正把工作做实了,就能收获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温情。


在房屋征收现场一间办公室,挂着一面居民送来的锦旗。这次征收阻碍中,有80%都是家庭矛盾,即便在居民签约后,工作组人员也会继续为居民家里进行调解,“因为我们不是为了签约而签约的,实实在在的是想把老百姓的家庭问题解决。”宋奕奕强调。



虽说宋奕奕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实际中也遇到过难以调解的居民“家务事”。宋奕奕印象最深的一次调解,花了近8个小时。那户居民是一对母女,房屋的其他产权人住在外区。一上午苦口婆心地沟通后,家庭成员间对利益分配始终存有分歧。母女俩和其他亲戚不欢而散。眼看着好不容易凑齐的现场协调会将无功而返,宋奕奕立马挽留住几位亲戚,提议到老街吃碗馄饨。当气氛缓和后,宋奕奕再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破冰”。



短短半年,工作组的用心用情破解了各种矛盾纠葛。


面对张先生多年的积怨情绪,第二征收小组周靖和同事们用时间和耐心去化解,冒着七八月间的高温,来回二个多小时,先后二次前往租住在浦东新区的张先生家送材料、讲解政策、了解诉求。一次又一次的电话、微信和上门沟通,一回又一回的贴心解答,最终打开了张先生的心结。


而小奚、阿芬、刘姐、小李组成的四人小组同样用真心感动了其中一户居民。这位居民一人带着已是耄耋之年又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住在老房子里多年,因担心房屋面积有限,征收款无法改善居住环境,从征收组进场就有抵触情绪。工作人员为其制定了配房方案,打消了他的顾虑,同时在平时,尤其是台风“贝碧嘉”期间对母子俩照顾有加,让他顺利签下了协议。



征收工作中,老街坊里的“热心肠”也为整个进程增添了温度。首批签约的居民唐志祥就是其中一位。出生在此的唐志祥已在这里生活了70年,见证了地块改造的波折,尤其珍惜此次机会的来之不易。


平日里老街居民要是对旧改政策有什么疑惑和不懂的地方都会想着问问他,他也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将旧改意愿征询、评估机构选定、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签约等各阶段的政策及流程向居民讲解,让不理解政策的居民能够听得懂、能理解。遇到有邻居因为多年来的个人恩怨问题,不愿坐在一起调解时,他也会充当“老娘舅”,为邻里疏解心结。“这次征收我们要珍惜,一起走出‘老街坊’,奔赴‘幸福之家’”。


loading


当即将与老街告别,再次回望,这里,有居住的窘迫,也有团聚的温暖,更有新生活的开启……



唐志祥已经在老街附近租好了住处,购置的新房也在附近,不久就要装修,他说要见证老街的“新生”;张云霞也打算把新家安在吴淞,因为这里有她熟悉的温情。


(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话匣子
一群正经的记者“不正经”地说正经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