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一艘满载新鲜渔获的渔船
驶到了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
新村港疍家渔排
“蓝湾碧波”海上餐厅
“这是本次开渔季,渔船带回港内的第一批气鼓鱼。”
“蓝湾碧波”海上餐厅
老板郭玉光
充满期待地说
这意味着餐厅的招牌美食——
气鼓鱼粥
能够补上充足的货源
气鼓鱼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耕海而生、以舟为家的疍家人,靠海吃海,大海也回馈他们以最鲜美的味道。在众多疍家“海”滋味中,气鼓鱼粥可谓是最经典的招牌美食之一,不仅吸引无数食客纷至沓来,更是熬煮着疍家人世代的烟火日子。早在1997年,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陵水渔排吃气鼓鱼粥,因为味道鲜美给出了“天下第一粥”的美誉。
请跟着小编的脚步
看看这碗被誉为
“天下第一粥”的海味佳肴
为何能俘获
这么多食客的味蕾?
记者在“蓝湾碧波”海上餐厅的一处网箱内发现,数十只气鼓鱼在水中游弋。作为这碗粥的“主角”,气鼓鱼霸气又呆萌的外表和“暴脾气”,是留给食客们的初印象。
气鼓鱼,又名刺豚鱼,身短而宽,如同刺猬一般,浑身长满又长又硬的刺,喜欢生活在近海海底的珊瑚礁石间。平时,气鼓鱼的硬刺平贴在它的身上,看起来还算“低调”。
但当遇敌时,这些硬刺便能帮它“虚张声势”。在水下,气鼓鱼一般会迅速吸进大量的水,全身胀大两至三倍,刺全部耸鼓竖立起来。体形比它稍大的鱼,骤然看见到口的食物比自己还大,往往落荒而逃。
在渔排餐厅,顾客点单后,服务员会从网箱内捞上一只气鼓鱼。“哼哧哼哧”,上岸后,感受到危险的气鼓鱼由于来不及吞水,会快速吸进大量空气,形成一个大刺球。只有当它觉得“警报”解除时,才会恢复平时的样子。
一碰就鼓,一逗就气,气鼓鱼“气呼呼”的样子经常萌翻食客。郭玉光告诉记者,这是渔排最畅销的海鲜之一,经常售卖一空,目前以野捕为主要来源。
防御、鼓气,这让气鼓鱼练出更为“紧实”的鱼皮。别看和“亲戚”河豚有些相似,但气鼓鱼的皮肉无毒,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肉质嫩滑清甜,无论与何种食材搭配炖煮,都能让汤汁浓稠、味道增鲜。
“不鲜不食”,这是海上人家坚守的美食理念。常年临海而居的疍家人,对于海鲜有着最地道的做法,利用世代传承下来的手艺,将食材的“鲜”与“嫩”发挥到极致。常人看来无法食用的气鼓鱼,疍家人却知道,在这尖刺下,藏着怎样的美味。在那段漂泊海上、靠海吃海的岁月里,他们发明出了气鼓鱼的最佳品尝方法——熬制成鱼粥。
气鼓鱼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鲜原料造就鲜味道,熬制气鼓鱼粥的大米也十分讲究。许多疍家人会选择刚收割回来的稻谷,碾成米后,最长储藏时间不超过10天,以当天碾出来的大米为最佳。
海风吹来悠扬的疍歌
气鼓鱼粥把疍家人的新生活
熬煮得更加活色生香
🍲 气鼓鱼粥烹饪过程
拔刺
用沸水烫浇气鼓鱼鱼身,持钳子将气鼓鱼表皮上形如三菱钉的尖刺拔除干净。
皮肉分离
沿脊骨剖开鱼体,将鱼皮撕下,皮肉分开,再去除内脏,将鱼肉和鱼皮处理成小块,盛入碗里备用。
熬粥
当季大米提前在锅里熬煮半小时以上。粥体雪白浓稠,米、水融为一体。
搅拌
加入切碎的鱼皮,先熬煮一番,一边倒入气鼓鱼块,一边搅拌。
(调味讲究:加入盐、胡椒粉、排骨粉、海南蒜油来增香。)
海南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
《经济日报》关注海南北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