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德江:探索“334”路径 谱写“强村富民”新篇章

政务   2024-11-22 15:41   贵州  

探索“334”路径

谱写“强村富民”新篇章


铜仁市德江县



近年来,德江县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聚焦“两强两富”目标,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立足“县级统筹、乡镇主抓、平台共建、抱团发展、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发展思路,围绕“一主两辅”产业布局,探索“334”发展路径,通过健全“三项机制”、搭建“三个平台”、拓展“四种业态”,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在一线集聚,全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促进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实质跨越。


“3”—— 健全“三项机制”



健全组织推进机制
“一盘棋”统筹谋划


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方案,县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任“双班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强村富民”重点工作跟进机制,实施挂图作战,明确牵头部门,细化责任清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一条链”协同发展


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推行政策分红、效益分红、激励分红、集体分红“四次分红”模式,创新“四金”联农带农,引导村民流转土地收“租金”、就近就业获“薪金”、育强产业增“资金”、利益联结分“股金”。激励引导村干部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取分红资金的20%用于发放村干部激励报酬。2024年,实现分红1800万余元,累计发放村干部激励报酬151.3万元。

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一杆子”精准施策


县级每年统筹东西部协作资金不少于1600万元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低于县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的60%投入农业产业发展。“强村富民”行动实施以来,统筹安排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3.92亿元投入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5个。



“3”—— 搭建“三个平台”

01.村村共股建公司


整合各村闲置资金、村干部自筹资金等,在22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把本乡镇能力强、懂产业、善经营的村党组织书记选聘为公司法人。县级选派28名专业人才,全过程指导22个强村富民公司建设,构建“1+6”公司运营管理制度。乡镇(街道)委派监事专职监管、委派会计专业核算,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专项监督,确保公司运行有章可循。

案 例

德江县平原镇整合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沉淀资金共同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公司承接白茶加工和集散中心建设、开办“农资超市”等业务,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900余万元、收益近100万元,促进15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30万元。

02.村企共商强工坊


采取组织发力建、村企合力建、能人助力建“三力合建”的方式,打造6类“强村富民工坊”。每个乡镇(街道)依托闲置房屋、服务阵地、安置点门面等资源,分别打造2-3个村集体参与的实体工坊,22名科技特派员采取“定点+流动”,实施技术指导,推动“强村富民工坊”高效运营。

案例

复兴镇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工坊+村民”模式,在皇氏奶牛场内规范组建德江县复兴镇皇氏牧业劳务服务工坊。目前,工坊有工作人员6人,为皇氏牧业输送固定工人34人,储备劳务人员411人,派遣劳动力5770,人均增收1.1万元。


03.村民共富兴农场


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大力培育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县乡两级农技人员“蹲点式”技术包保,及时研究解决家庭农场生产技术难题。将家庭农场人才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举办新型经营管理班、“粮油+家庭农场”班等,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水平和生产效能。2024年,投入中央财政专项衔接补助资金300万元,培育家庭农场200家。

成效

全县累计培育家庭农场205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5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80家。



“4”—— 拓展“四种业态”


拓展“自主经营型”集体经济

依托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强村富民公司、工坊、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轻工业。服务业等,秉承自主经营、自主销售、自负盈亏理念,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做优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案 例

桶井乡同心社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组织方式,流转土地700余亩,建成同心食用菌基地,种植黑木耳381亩、食用菌410亩,年产值400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5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1万元。

拓展“投资入股型”集体经济

村集体通过盘活集体“三资”,用好社会和政府等投资资引进企业投资兴业,参与县域优质资源和项目开发,发展“飞地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案 例

枫香溪镇先联社区村集体和致富能手分别投入资金100万元打造木材加工厂,由村集体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用水事宜,公司负责生产经营,明确社区持股51%、公司持股49%,按照村集体经济40%,公司60%的方式分红。工厂运营3个月来,产值230余万元,盈利45余万元。

拓展“资源盘活型”集体经济

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城镇发展,扎实开展“三资”清理,积极盘活闲置厂房、鱼塘、商铺、土地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反租倒包、自主经营等方式,变“闲”为“现”,变“废”为“宝”,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案 例

稳坪镇枫香村盘活闲置资源,成立德江县海溪沟集体联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闲置稻田80亩用于水产养殖,建成3个鱼塘,投入鱼苗19万尾,首年产生收益达40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分红7万余元。同步举办“海溪河畔·鱼您同欢”主题摸鱼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达68万余元。

拓展“劳务服务型”集体经济

发挥村党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通过成立劳务公司、组建农机服务队、劳务合作社、专业化生产队等,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资产+劳务”运作模式,以劳务介绍、劳务供给、劳务培训等方式,激活闲散劳动力,村集体通过劳务提成、生产承包、项目承建等方式增收。

案 例

煎茶镇组织有条件的村(社区)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劳务专业合作社,结合辖区茶企用工需求,采取“党政统筹+茶企主导+村(社区)组织+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招聘模式,促进群众务工。2024年为群众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支付务工报酬400余万元,集体经济增收413万元。



结语:经过不懈探索,德江县“强村富民”实践从“试点运行”到“遍地开花”,有效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空白地带”,实现了资源集约化利用、集体持续性增收、群众长期性受益,特别是通过自主经营、投资入股、资源盘活、劳务服务,因地制宜建公司、强工坊、兴农场,发展壮大经济实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绘就了强村富民新画卷。





源:德江县委组织部

精彩推荐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全文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三中全会精神(全程实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侧记



细致 精致 极致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铜仁组工”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杨芬 曹洋     编辑:张伟

铜仁组工
发布铜仁市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