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碗冬季调补汤,帮孩子排出一身的痰、湿、热!阳气足、抵抗强

文摘   2024-11-28 07:31   广东  


最近广东地区降温明显,家长和孩子们都要注意添衣保暖。而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孩子明年体质如何,长高多少,都与今年冬季“藏”得好不好大有关系。家长要想办法帮孩子把阳气“藏”好,来年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生长,体质也会更好。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意思是冬季这三个月,阳气潜藏,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但同时也代表着万物正以收藏的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的勃勃生机作准备。


小雪后,天气越来越冷,人体内的阳气也顺应自然的规律,逐渐封藏起来了。所以,冬季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藏”。把阳气潜藏,使其不外泄。藏得好,来年春季,阳气就能茁壮升发,孩子的体质和生长发育也会更好。如果藏不好,孩子来年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一些温病或过敏性疾病也容易发生。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阳气的收藏?家长怎么来应对?可以参考下面的思路。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是阻碍冬藏的首要因素


冬季寒邪当令,而寒为阴邪,不仅易致病,还易伤阳气,是影响冬藏的首要因素。


《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季受寒不一定会马上表现出来,而会伏藏于人体,内郁而化热,到了春季,天气逐渐转暖,体质较弱或寒邪尚未完全排出的孩子,就容易诱发高热、咳嗽、头痛、咽喉肿痛等温病。


“儿为虚寒”,孩子的生理特点本来就是虚寒底,阳气不足,在寒邪越来越盛的冬季,很容易受寒,导致生病或耗伤阳气,不仅不利于冬藏,还会留下疾病隐患。


因此,家长在整个冬季,都要积极帮孩子驱寒温阳,防感防咳。即使生病了,阳气足的孩子也能缩短病程,好得更快。接下来我来讲讲具体的干预方法。


● 散寒,泡脚效果快

 

每周泡脚保健,主动散寒。通常在睡前泡脚,泡好之后不要让孩子再在冷地板上跑来跑去,暖暖地上床睡觉最好。这段时间可以每周给孩子泡2~3次作为保健预防。


孩子频繁打喷嚏,要马上干预驱寒。打喷嚏其实就是身体在驱外邪。孩子频繁打喷嚏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着凉受寒了;二是过敏性鼻炎发作。打喷嚏、流清鼻涕就是受寒初期的表现,此时就要及时驱寒,不要犹豫。


可以用感利通沐足液兑水给孩子泡脚,受寒初期可以连续用2~3天,日常保健也可以1周2~3次。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泡脚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 暖好脾土,防感防咳


如果孩子不配合泡脚,可以贴敷肚脐眼来散寒。肚脐眼就是神阙穴,位于身体中焦,也是脾土所在。可借助一些外敷的药物通过神阙穴来帮孩子温中散寒,日常也要重视对这个部位的温养。体质好的孩子,中焦脾土都是暖暖的。


有的孩子不配合泡脚,尤其是小宝宝,可以用一些辛温的药泥来贴敷。这个制作过程比较专业,推荐家长直接使用暖贴,孩子白天活动或者晚上睡觉都可以贴敷,效果好且方便。


家长可以取一贴暖贴贴在孩子的神阙穴,再搭配大椎穴,贴2~4小时,可连续用2~3天。


如果孩子受寒期间出现咳嗽的问题,可以加贴在天突穴和肺俞穴的位置,同时搭配小儿三仁方,每天2次,连续用2~3天。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儿三仁方(杏桃宁):


南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¹

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¹

莱菔子:消食除胀、通利大便¹


(2岁以上可用,寒咳、热咳、寒热夹杂咳嗽均可饮用)


冬季及时帮孩子驱寒,防感防咳,是保证阳气顺利收藏的第一步,而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内热重”。



 


积滞内热,阻碍阳气的潜藏与储备


冬季阳气潜藏的关键是“阴阳平衡”,而内热重导致的热邪会使体内的阴阳失衡。热邪不仅损伤阴液,还会影响阳气的“潜藏”功能,导致阴气被耗损,阳气无法有效存储和潜藏。


孩子内热重时,阳气不仅无法有效潜藏,甚至容易外泄,一方面会导致孩子在寒冷的季节反而容易出现发热、口渴、喉咙痛、精神不安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孩子的阳气难以在冬季得到有效的滋养和充实。这样,孩子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就会降低,冬季更易受寒感冒或发生感染。


而防内热、清内热,要从内热的根源——脾胃“积滞”着手。


因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幼稚,稍微吃多了就满负荷,很容易积滞,导致脾胃“淤堵”。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内热就产生了。加上冬季孩子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好,家长少不了给孩子吃温热的食物进补御寒,也更容易产生内热。


而脾胃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堵住了,心火下不来,肺气不容易下降,肝火胃火容易往上走,孩子就会出现脾胃积热、肺热、心肝火旺的表现,并且常常同时出现。


由此可见,消除内热,关键在于保持脾胃“通畅”,及时疏通脾胃的积滞,使其不“淤堵”。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内热则自消,冬季阳气才能顺利潜藏。


● 观察和调整生活方式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口气大、睡不安、大便不调、烦躁易怒、舌头红、舌苔黄、眼屎多等内热重的表现时,第一时间是回想最近孩子的生活方式,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是零食吃多了、肉吃多了、晚睡了、运动少了,还是不开心了?


家长先调整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比如停一停各种零食,饮食清淡,多吃豆腐、白萝卜、大白菜等蔬菜,少吃或不吃肉,减少用眼时间,适当运动,晚上尽量10点前入睡,顾护好孩子的情志。这些都是调理的基础。


● 疏通脾胃“淤堵”


孩子积食是脾胃“淤堵”的元凶。我常常强调家长要用好“10秒法”,积极预防孩子积食,发现积食要及时帮孩子助消化,这也是在消除内热的根源。除了改变生活方式,还可以喝小儿消积茶,连续用两三天,配合清淡饮食。


小儿消积茶(新三星汤):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¹

麦芽:行气消食、运脾开胃¹

莱菔子:消食除胀、通利大便¹


● 清一清体内的“火气”


除了消除内热的源头,孩子内热重时表现出来的“火气”,也需要清一清。这里要注意,孩子清火跟成人不同,不能经常使用寒凉的凉茶或方剂,以免损伤脾胃,得不偿失。


孩子清火要在顾护脾胃的基础上,以清心肝火、清心安神为主。孩子的体质特点是“心肝常有余”,心肝火旺的情况也很多见。通常脾胃积热的同时,也会伴随有舌尖舌边红、口舌生疮、烦躁睡不安、脾气暴躁、眼屎多、小便黄等心肝火旺的情况。


这时候可以搭配清热方一起调理。每天两三次,连续喝两三天。


小儿清热方(沁芳宁):


莲子:养脾益肾、养心安神¹

菊花:平肝、明眼目、疏风散热¹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髓、明眼目¹

淡竹叶:清泻内火、除烦止渴¹


这个冬季,孩子不受寒,不内热,阳气就能藏得更深。阳气足了,孩子才会少生病;中焦通了,火清了,孩子才不会被温病困扰;冬天收藏好阳气,明年春季孩子就有足够的能量蹿个。


参考文献

1. 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


-广告-

许尤佳育儿
许缘儿童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