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集体)名单揭晓,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厦大研支团)榜上有名。
山海相连,心手相牵。
自1999年,先后有312名厦大研支团成员来到宁夏支教,为孩子们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2022年起,厦大研支团将永宁县闽宁镇纳入支教版图。2023年7月,梁怡婷、谢泓鑫、张诗怡接过3位前任支教老师的接力棒,奔赴闽宁镇这片热土,续写山海协作教育帮扶新篇章。
“创新‘互联网+支教’模式
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
5月23日下午5点左右,永宁县闽宁镇闽宁中学的音乐活动室里飘出优美的口风琴声,一曲《萱草花》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带着孩子们演奏的是厦大研支团永宁分队队员、支教老师谢泓鑫,“孩子们的整体表现让我惊喜,乐理知识掌握得很快,乐感和节奏感非常好。”
2023年7月,梁怡婷、谢泓鑫、张诗怡初到闽宁镇,干燥的气候、不同的饮食习惯、听不懂的方言,让3人不太适应。如何去应对?用加湿器,勤补水,自己动手做饭……3人渐渐适应了西北的生活。
根据闽宁中学的前期对接,3人主要代7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并协助教授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及延时服务课。入校后,作为厦大研支团永宁分队队长的梁怡婷,开始琢磨如何发挥3人特长和厦门大学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完成一年的支教工作。
怎样让综合实践课有趣又好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人合计后决定:以“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为综合实践课总课纲,采取集中备课、轮流上课的方式,一堂课设立一个主题,带着孩子们去了解中国各大城市的底蕴特色,鼓励他们做不同城市的研学游攻略,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探究能力。
“游厦门时,我会给孩子们讲厦门大学,带着他们设计梦想阶梯,引导他们画出梦想阶梯和梦想大学,以及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梁怡婷说,看似细小的举动,却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还能激发他们走出去看世界的大梦想。
“我的梦想大学是老师的学校——厦门大学,长大后我要去那里读书。”课堂上,七年级(9)班的刘文博大声说出了他的梦想。
学生们在制作掐丝画
术业有专攻。凭借细致和耐心,梁怡婷协助闽宁中学掐丝画社团的老师授课,俘获了一波孩子的“芳心”,也获得了“知心姐姐”的称号。
谢泓鑫发挥钢琴、手风琴的特长,主动承担起音乐课——口风琴的教授,带着社团的孩子们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目前孩子们能完整演奏《送别》《外婆的澎湖湾》等多首曲目,潜移默化中,音乐素养不断提升。
张诗怡则发挥专业优势,协助课程老师开设3D打印课和创新课。
“我们研支团还依托厦门大学的优势资源,创新‘互联网+支教’模式的实践探索,给闽宁中学的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课程体验。”梁怡婷说。去年,他们申请到厦门大学的线上品牌课程——“南强名师名讲堂”,链接到直播资源开设线上云端云讲堂课程,让厦大名师线上给闽宁镇的孩子们授课,拓展支教领域,已讲授过的《黑洞》《水下摄影课》备受学生好评。
“今年4月23日的《水下摄影课》分享课,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梁怡婷说。授课的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杨位迪老师,杨老师利用自己潜水实拍的视频画面,线上云端展现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同时为达到更好的课程效果,他还特意邮寄来4副VR眼镜,让孩子们佩戴后沉浸式体验海底世界,激发他们求知的好奇心。
“画面很新奇很震撼,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彩色的鱼群,缓慢游动的海龟……原来海底世界是这样的!”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新课程,自幼没见过大海的七年级(8)班的王茜忍不住感叹,内心不由萌生走出去看世界的梦想。
“我希望自己不仅是老师
更是孩子们的朋友”
“大家仔细观察,3D打印机开始工作了,它是不是利用热熔材料一层一层在打印?”5月22日下午4点半,在闽宁中学创客空间教室里,张诗怡正在上课,围在身边的孩子们带着好奇的眼神紧盯着打印机工作,“一个苹果大概需要10—12个小时才能打印出来。”打印机旁摆放的中国地形图、病毒分子、黄河母亲等是社团去年的3D打印作品。“我去年选修了3D打印课,每个阶段的课程都很新鲜,今年继续来上课。”八年级(8)班王洋洋开心地说道。
今年春季,闽宁中学开设创新课后,谢泓鑫协助科学课老师备课上3D设计课。课堂上,学生呈现出兴趣高、基础差的情况,而课程设定目标为:6月校园科技月,社团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3D打印作品。这让谢泓鑫犯了难,该怎么办?
“我尝试着降低课程难度、放慢进度,目的是保护好孩子们的兴趣。”谢泓鑫想方设法把课程讲得形象且通俗易懂,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进度,把每一步3D设计都简化、做好示例,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仔细观察,3D打印作品快要成形了”
“谢老师的课程我们能跟上节奏,开始期待6月份属于自己的3D打印作品了!”七年级(7)班马芸苓满怀期望地说。
“闽宁镇的孩子们天资不差,希望在创新课上具备更严谨的态度和竞争的心态。”5月中旬刚刚结束的银川市科技素养大赛上,谢泓鑫带领闽宁中学创新兴趣小组的同学小试“牛刀”。就在孩子们沾沾自喜时,他却“当头棒喝”,告诉孩子们要看到还有更高更强的对手,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竞争心态,不能满足于一点点小成绩。事后,谢泓鑫在个人日记里反省:“闽宁中学的孩子学习生活节奏慢,这样做是否破坏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丧失目标和方向呢?我对他们的打击能否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呢?我是不是太严厉了?”
“我希望自己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有一次,张诗怡代七年级综合实践课时,班里的同学小刚(化名)晚来半节课。后来授课中,她发现小刚是个内向、不善表达的孩子,但学习刻苦踏实。课堂外,她抽空跟小刚交流了1个多小时。有了这次“走心”的谈话,小刚喜欢上张老师的课,每次上课坐得特别端正,下课后主动找老师交流,还分享个人喜好和小秘密。
“学生乐意与我交流,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感动,我希望在孩子们的人生历程中留下痕迹,他们曾经有这样一位朋友。”张诗怡自豪地说。
在谢泓鑫眼中,口风琴社团的孩子们乐感很强
“短短10个月
却让我们爱上闽宁镇”
“支教老师认真负责,他们的课非常受欢迎。”闽宁中学杨东校长评价,经过前期精准对接,3位老师到岗后很快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和厦门大学学科优势,给闽宁镇的孩子们带来更丰富更先进的知识,“他们是师者,亦是使者,带来东西部地区教育理念的碰撞,促进东西部文化深度交流。”
梁怡婷与掐丝画社团的孩子们一同展示精美作品
“永宁分队的3位老师代第二课堂,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掐丝画、口风琴以及创新课都赢得了学生们的口碑。”第25届厦大研支团团长唐晓宇说,本届研支团共22名队员,支教前将每名队员的专长与学校需求相匹配,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在不同的岗位上贡献青春和力量。
一年时间转眼过去了10个月。除了学校的授课安排,梁怡婷3人课余还积极参与永宁县志愿服务和相关社会团学工作,同时依托厦大研支团设立的“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公益品牌项目,动员募集到34万元助学资金,资助闽宁中学孤儿、单亲、脱贫边缘户等特殊家庭的450名学生完成学业。
“虽然只有短短10个月,却让我们爱上闽宁镇,闽宁镇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乡。”梁怡婷表示,支教结束返校后将组织假期实践队,继续以支教队、宣讲团的身份反哺闽宁镇,给闽宁镇的孩子们带来更多新知识和新拓展。“我希望利用剩下的两个月,协助课程老师把创客空间、3D打印课程完成,利用学校先进设备,把创新课开展起来。”张诗怡说。
“我们没有设立宏大的支教目标,用我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孩子看到人生的希望,走出山去看海。”梁怡婷3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这段终生难忘的支教生活,记录他们用心用情续写山海相连守望相助的故事。
转载自宁夏观察
来源丨《 新消息报 》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 张艳丽/文 韩胜利/图
编辑 | 申昱
责任编辑 | 林衍含 唐晓宇 申昱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