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其正直无畏和清廉著称。值得一提的是,千年之后包家的家训和精神依然传承不息,还培养出一位杰出的后代。
............................................................................................................................
第29代孙被誉为世界船王,以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续写着包家荣耀的篇章。
............................................................................................................................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包拯的发展史
包拯字希仁,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家乡庐州合肥以风光秀丽著称,山水相依、景色宜人。
............................................................................................................................
很多影视剧说包拯出身平民,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包家在当地颇有声望,是一个典型的官宦之家,祖辈们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一定的声望和财富。
............................................................................................................................
包拯的祖父包修曾在朝廷任职,是一位有名的贤达之士,为人正直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包修退休后回到家乡,继续关注地方事务,致力于帮助乡邻广受好评。
包拯的父亲包肃同样如此,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虽然未能在朝廷中担任高职,但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合肥,包家有着广阔的田地和庞大的宅院,家族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
家中有田有钱,长辈品行又比较正直,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包拯受到的教育自然优于常人。
家中的长辈常常以祖辈的事迹教育他要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包家的书房里收藏许多珍贵的典籍,这是包拯从小接触到知识的宝库。
他从小就立志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家族争光、为国家效力,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终于考中进士,这一刻对于包家来说无比荣耀。
宅院里张灯结彩,亲友们纷纷前来道贺,庆祝儿孙的这一伟大成就。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显得优秀,科考成功包拯被朝廷授予官职,为在父母身边尽孝希望能在家乡为官。
然而,朝廷并未满足他的请求,最后被派往其他地方任职。在外任职期间,包拯始终牵挂着家中的父母,在信中常常询问家中的情况并叮嘱家人照顾好父母。
不久父母相继患病,他心急如焚辞官归乡照顾父母,朝廷虽然不愿失去这样一位有才之士,但包拯却执意坚持,最终这一请求得到批准。
回到家乡全心全意照顾父母,亲自为父母熬药,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五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深感悲痛,在父母的坟墓旁搭建草庐守丧三年。
守孝期满后,昔日的好友纷纷劝他出来做官,包拯坚守孝道额外为父母守了两年丧,之后才重新踏上仕途,而这时距他考中进士已整整十年。
朝廷知道包拯是个有才华的人,很快授予他新的官职,包拯以清廉正直著称,敢于弹劾不法官员,深受朝廷和百姓的信任,很快在朝廷中崭露头角。
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他揭发许多不法行为,其中最著名的是对淮南转运使王逵的弹劾,哪怕对方有着强大的靠山包拯依然不屈不挠,最终王逵被罢免官职。
包拯以其正义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民间正义的象征,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一位黑脸包公,额头有月牙印记,专门断案如神,成为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二、包拯的家训
都说“富不过三代”,其实若家教严格,财富能够一代代的传下去,精神财富更是如此,包拯的家族便是这样。
包拯一生共娶两位夫人张氏、董氏,以及一位小妾孙氏,张氏嫁给包拯一年后因病去世,没有留下子嗣;董氏则为包拯生下一子二女,其中儿子名为包繶。
包繶自幼聪慧,深受父亲的喜爱,19岁时娶了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一年后两人生下一个儿子包文辅。然而好景不长,包繶在21岁时突然病逝,包文辅也在5岁时因病夭折。
知天命之年接连失去唯一的儿子和孙子,家中香火几乎断绝,一连串的打击使包拯深感悲痛。
包拯60大寿之际事情出现转机,儿媳崔氏抱来了一个男婴,告诉包拯这是他的小妾孙氏所生的儿子包綖(后改名为包绶)。
原来,早年孙氏因与包拯性格不合被送回娘家,当时已经怀有身孕但没有告知包拯。崔氏得知事情的原委后,立即将孩子抱来,此事让包拯十分惊喜。
包拯为这个儿子取名为包綖,意思就是对晚年得子的珍视,不过他仅陪伴幼子四年,就突发疾病去世。
正所谓长嫂如母,崔氏担起抚养包绶和过继来的包万年的责任,将他们视如己出。
在崔氏的悉心照料下包绶茁壮成长,还继承父亲的遗志与品行,不管官职多高都廉洁自守、刚正不阿,进入官场后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深受百姓的爱戴。
然而包绶的生命也未能长久,48岁时病逝,尽管仕途短暂,但清廉正直的品格对包家的后代影响深远。
据悉,包拯临终前立下51字的“包家家训”,告诫后代子孙不得贪污受贿,否则不得回归本家,死后不得葬入祖坟,这条家训影响深远,使得包家后代在仕途和商业上都能保持清廉的传统。
包拯后代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包玉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孙,继承先祖的优良品质,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世界闻名的航运企业家。
三、船王包玉刚
1918年,包玉刚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商人之家,父亲包兆龙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家庭条件优越。不过,包兆龙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能在优渥的环境中保持勤奋和独立。
包玉刚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早早便学会独立,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求学,之后考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期间接触到航运业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瞒着父亲退学进入银行工作,不到几年便成为上海市银行的副总经理。
然而,包玉刚并不满足于银行业的成功,亦或者说这并不是他的梦想,思虑再三决定辞职追寻对航运的热爱。
二战结束后他来到香港开始航运事业,刚开始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才勉强买下一艘老旧的货轮,困难不仅没有网包玉刚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经营航运生意。
他采取了与一般公司不同的策略,选择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很快公司站稳脚跟并开始盈利,还用赚来的钱不断更新船只,扩大船队规模,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航运帝国。
当然,他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20世纪60年代,全球航运业面临严峻挑战,油价上涨、运费下降,许多航运公司面临破产风险。
包玉刚通过精明的经营策略和及时的调整,成功地度过这段危机,远见和决策能力使得公司不仅没有受到重创,反而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玉刚将公司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航运企业,拥有的船队规模十分庞大,曾一度拥有210艘船、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堪称世界船王。
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还在社会上赢得广泛的尊重和认可,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商界精英都对其刮目相看,成为全球航运业的传奇人物。
现如今宁波大学已成为国内知名高校并培养无数人才,却鲜有人知晓该所学校是包玉刚出资创建。除此之外,他还捐资修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并多次捐款支持中国的发展项目。
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他对祖国的热爱,也展示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成为许多后来者学习的典范。
包玉刚身处商业巅峰,却始终保持着包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清廉自守不为金钱和权势所动,还常常教育子孙,要以祖先包拯为榜样,做一个正直、清廉、有责任感的人。
在这样家族教育的影响下,包氏家族的后代们继续秉持着祖训,积极投身于各行各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见包家的“祖训”才是传承千年的真正财富。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73岁,他的一生短暂却用实际行动,展示包氏家族的精神风貌。不仅继承包拯的清廉传统,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包拯的清廉和正直在北宋时期赢得百姓的爱戴,也通过家训影响后代,精神将在后人心中永远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卓越、正直无畏。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