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冬日的暖阳下,一面写着“开州区作家协会乡村振兴文学创作采风走进温泉镇”的红色横幅格外耀眼。
从北方流来的东里河慢慢流淌,不声不响,犹如不经意从指尖逝去的岁月。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毫无疑问,温泉镇是许多开州人内心深处的森林。千百年来,盛产食盐的温泉,影响了无数开州人的生活。包括我。
位于东里河两岸的温泉镇,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此前,我作为一名记者,多次来这里采访,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面对面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探寻他们内心深处的心声,打捞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不过,作为一名作家来采风,这却是第一次。这种不同的身份带来的新鲜感,让我对眼前熟悉的风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打开百度查询,全国取名为“温泉”的乡镇有20多个。开州温泉镇是其中之一。这些乡镇名字的由来,差不多都是因为境内有数量不等的温泉。开州温泉镇自不例外。据记载,早在汉朝时期,今天温泉镇所在的地方就发现了有几股温热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汩汩冒出来,形成天然的温泉。聪明的古人,通过温泉味道苦咸,得出温泉含有食盐成分的结论,便在温泉涌冒之处,筑成水氹,建灶熬盐,形成盐井。到清朝时期,温泉镇已拥有5眼盐井,90余口煮盐锅,还发明了独特的“烧笼炼咸”制盐技术,是三峡地区重要的食盐生产地,当地交纳的盐税成为该县重要的税利来源。
工业的发达,总会促进商旅文化的兴旺。在小小食盐的催化下,温泉镇人口逐渐稠密起来,商旅文化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秦巴古道上运送食盐、茶叶等物资的马帮络绎不绝,将大巴山南麓的开州与中原大地联系在一起。仙女洞的美妙传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一度时期,这里曾经是万世县、清水县的县治所在地。温泉镇因此得名为“县坝”。上世纪60年代,温泉镇县坝村发掘出一幢甬壁和一块镌有“清水县”三字的石碑,可惜在特殊时代被拆毁了。后来,温泉镇又雨后春笋一般兴起了水泥厂、煤矿、工艺厂等,成为重庆百强镇之一。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温泉镇的热闹喧嚣渐渐归于平静。今天,穿行于温泉古街的青石板上,打量着一座座记载了无数岁月的板壁房,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一张张鲜活的面庞,听到了一声声沉重的呼吸声。站在东里河上的“甩甩儿桥”上,看着两岸的民居,我想,没有永远的繁华,也没有永远的寂寥。
近年来,温泉镇走上文旅融合的道路,对温泉古街进行打造。一方面,是以两条古街(中心街、燕子街)历史建筑风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主线,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古街,延伸发展周边的古洞、古寨、古栈道等优势资源,形成农旅融合旅游重要节点;另一方面,是以古镇温汤公园开发建设为中心,利用丰富的地热水资源,挖掘天然温泉康养系列的商业产品,打好温泉浴旅游品牌,带动周边各景点的游客量,提高温泉旅游知名度,将温泉镇建成以温汤为主题的康养旅游风景区。此外,建成农旅融合旅游三大功能区:生态旅游拓展风景区、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区、山地特色产业体验区。
换句话说,昔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温泉,正在褪去工业重镇的旧颜,换上旅游胜地的新衣。
这样的场景,以四季轮回的姿态,渐次出现在温泉的大地上。
——春天,县坝村1000多亩粉色、白色、玫红色、金色的油菜花齐齐绽放,像是在大地上打翻了染料瓶。人们携幼扶老走出家门,在东河边野炊,品尝刚刚丰收的羊肚菌;
——夏天,田园里稻谷飘香,山坡上清脆李挂满枝头,成片的高粱红遍田间地头,凉爽的仙女洞、七里潭等地游人如织;
——秋天,双龙村的琯溪蜜柚硕果累累,压弯枝头,随便采一个下来,果肉酸酸甜甜,鲜嫩多汁,在一瞬间引爆味蕾;
——冬天,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温泉古街那古色古香、温馨整洁的民宿,放松心情之余,来到附近的温泉里泡上一会儿,疲惫和烦恼全部化解在这温暖的泉水里……
这样的生活,你期待吗?这样的旅行,你喜欢吗?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这还是村上春树说的。人生就是一列不断前行的火车,火车的终点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那些相遇的人和风景。如果你来温泉,注定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
所以,来吧,趁时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