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的四种情况
文摘
2024-11-26 19:07
重庆
病人体内有痈脓,呕吐,吐的是脓,不能强行止呕。身体为什么要呕吐,吐脓?这是身体在向外排痈脓,这时要顺势帮身体一下,用药帮身体向外排淤堵,药物的势能和身体的势能形成合力,可用桔梗。桔梗向外宣散,桔梗向外宣散的势能和身体势能方向相同,疗效就会好。人的身体是非常精密的,也很智能。治病要顺势而为,根据身体的需求用药,而不能主观臆断。如果只想止呕,这是见病治病,没有整体辨证,方向是错误的。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呕吐,脉也弱,小便又很通利,身体微微发热,手脚冰凉。病人呕吐,向上排病消耗了津液;小便利,小便属于表,也消耗津液。身体有微热,身体调节津液向体表,身体发热了。但是手脚又凉,津液不能濡养四肢。这个人是津液虚,胃弱。体表的津液不足了,肠胃里面是弱的。津液一直在损耗,这就不好治了。能量不够了,就是要补能量。阴阳:阴,脉是微细的,因为手脚都冰凉了,如果不是气滞等淤堵闭阻造成的,尺脉沉取是弱的,是阴证。表里:表和里。因为身体热、手脚凉属于表,呕吐属于里。生附子补能量,干姜温里,炙甘草建中补津液。温里补津液肠胃恢复正常运行了,就不呕吐了,津液运行到体表,就不发热了,手脚也热乎起来了,病就好了。吴茱萸(一升,汤洗七遍)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六两,切)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干呕,吐涎沫,涎水口水。头痛,有表证;干呕,吐涎沫是胃弱,胃虚寒同时有水饮。胃和头部同时有疾患,可以用吴茱萸汤。胃弱,用生姜、大枣和人参来建中补津液;头痛,里有寒性的水饮,用吴茱萸。吴茱萸味道非常苦,味苦辛,性温,苦能够疏通淤堵,味辛能够解表。前面练习做的吴茱萸汤医案,病人吐,头晕,吐清水很多,一直吐。有的吃饭就吐,有时候吐饭,大部分时候吐的是清水,这是吴茱萸的证。大家练习医案如果有疑问,想不明白,可以先看吴茱萸条文的相关部分。如果自己看明白了,就进步了。学的东西,必须消化了才能变成自己的。如果直接告诉答案不容易变成自己的,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自己吃饭,才能品尝食物的味道,口感好,学习也是如此。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病人呕吐,身体发热。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发烧,用药后退烧了,但后来又烧起来了,没有胃口,吃不下饭。这是能量不够了,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吃了三次小柴胡颗粒,第二天就退烧了,辨证很重要。辨证准确,八纲辨准了,方子自然就出来了,有上热就清上热,里寒就温里。不能辨证时说有里寒,开方却没有温里,那写里寒干什么?病人呕吐,呕吐是胃弱,少阳病的本质就是胃弱。身体发热,里外不交通;呕吐,胃是弱的,上下不交通,这是半表半里证。在问证的时候还要问是否有口苦、口干、咽干,头晕,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嘿嘿不欲饮食等证。如果是虚证的半表半里证,用小柴胡汤。如果同时肠道有淤堵,少阳阳明合病,去人参、炙甘草,加枳实、芍药和大黄。小柴胡汤有脾四味,参姜草枣,大柴胡汤去掉了里面的人参和炙甘草,只有生姜和大枣来补津液,加上芍药、枳实、大黄疏通淤堵,有枳实,有大黄,有点小承气汤的意思,相当于半表半里证和里实热证合病了。以上四个条文是呕吐的四种情况,有痈脓,里虚寒,胃寒有水饮,胃弱上热。除了这四种情况,还有胃弱上热、肠道淤堵的大柴胡汤证,也有表证气上逆的呕吐,临证时可以随证治之。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病人受寒,大吐,大下之,用了催吐的方法,比如用瓜蒂散;大下之,用大黄芒硝泻下,这些都会损耗身体的津液能量。人体能量的基础是津液。极虚,这种极虚的情况能量不够了,进入阴证了。复极汗者,接着又使劲发汗。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接着让病人喝热水来发汗,因为肠胃里的津液都很少了,喝了水不能气化,肠胃虚寒,胃弱了就会吐。为什么?胃虚寒了,因为汗吐下把津液损耗了。津液来自于肠胃,汗吐下以后,肠胃里没有津液,是虚寒的,这个时候应该用四逆汤,不能再发汗了。喝水可以喝姜枣水、姜糖水,或者干姜附子汤、干姜甘草汤。经过体表向外排汗,还有向上催吐,向下腹泻,津液大虚了,所以要补能量,恢复肠胃的运化能力。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受寒呕吐,哕就是呕吐。我老家河北那里也说哕这个字,以前认为是土话,在上学的时候也没有学到这个字,原来在《伤寒论》里有。东汉时期河南这个地方就说这个字,张仲景是河南人,哕就是呕吐。腹满,腹部胀满。这个时候呕吐,肚子胀满,好像是气滞,呕吐是胃弱。这是虚证,还是实证?如果是虚证,哕而腹满,可以健胃,去气滞;如果是实证,同时有半表半里证,可以用大柴胡。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这又回到《伤寒论》的辨证处理方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犯何逆,这个病是怎么得的,病因是什么?根据身体的需求进行治疗,这就是顺势而为,明白身体遇到了什么困难,顺势帮助身体一下。如果是虚的呕逆,有气滞,可以用橘皮汤或橘皮竹茹汤,在《金匮要略》里有讲到;如果是肠道有实热的淤堵造成呕逆,可以用承气汤;如果是半表半里证和里实热证的呕逆,可以用大柴胡汤;如果是有半表半里证,津液很虚,有淤堵或者里有热,可以用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加大黄也可以。曹颖甫治疗过一例病人,病人四天没有大便,打嗝,身体发黄,肠道有淤堵,有湿热。用了大承气汤加茵陈蒿,病人不打嗝了,呃逆停了,身体的黄疸也消了,病好了。
国学功夫
推广科普伤寒古中医,了解养生治病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