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窑博物院文物修复室,伫立着一件件由碎瓷片拼接修复而成的古陶瓷。借助古陶瓷基因修复技术,沉睡千年的瓷片记忆也逐渐被唤醒。
作者 | 冯伟 谭雨鲜
题图 | 素三彩鸭形香薰
你听说过“基鸭联盟”吗?
最近,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一个“基鸭联盟”正走进大众视野:因瓷建库,在破碎中探索完整基因,建立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以物传文,用产品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以“岁岁鸭”为代表的陶瓷文化IP;共建共享,聚平台资源促进瓷器可持续性发展,成立国际瓷器研究联盟。
什么是“基鸭联盟”?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鸭联盟”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新期待?
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
“我,来自北宋景德元年。为了见到你,我已经走了一千年。”
曾作为生产皇家御用陶瓷的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了数以万计的精美陶瓷,因除少部分烧制成功的产品被送往皇宫,剩下绝大多数“皇室御用同款”或瑕疵品被打碎后埋入地下。
随着近年来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申遗工作的深入开展,尘封多年的古瓷片逐渐苏醒,成为研究陶瓷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本。
为探寻瓷片的记忆,给瓷片找到新家,2022年6月,在景德镇40多年来考古出土的海量标本基础上,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相关机构创立了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
复原出宣德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那么,如何让埋藏在地下的碎瓷片与当代世界实现“穿越时空的对话”,实现古为今用呢?
“首先得对古瓷片进行考古信息采集和整理绘图,完成基因标本制作;再从中提取考古、造型、纹饰等方面的核心信息,以及相关博物馆收藏、历史文献、研究成果等延展信息,才能构建起一个信息丰富、多元、立体的数据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研究室工作人员童玉婷介绍道。
基因库囊括了景德镇地区不同时代、不同品类的所有古陶瓷个体基因的总和,包括实体形态或数字形态的基因标本,以及基因信息等。它致力于帮助瓷片儿回忆往事,并计划在3-5年内完成近5万件唐代至民国的景德镇官民窑陶瓷标本的制作。
“古陶瓷基因库给符合条件的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开发团队提供了一个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可以让数据库中的海量信息转化为研究成果、设计素材、创意IP等等,从而把全世界的陶瓷研究者、爱好者和相关应用者串联起来,实现基因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共建共享。”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
在御窑博物院文物修复室,伫立着一件件由碎瓷片拼接修复而成的古陶瓷。借助古陶瓷基因修复技术,沉睡千年的瓷片记忆也逐渐被唤醒。
在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内,工作人员正在处理瓷片标本。
“她们说,我盈盈欲碎,我坚不可摧。”
1987年出土于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成化地层的“素三彩鸭形香薰”,设计理念十分巧妙,伸颈昂首,尾巴上翘,张嘴好似在鸣叫。鸭足与中空的方形底座相连,底部有青花书 “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方形款。
鸭身分上下两截,上半截为盖子,下半截用于盛装香料。鸭颈中空与口相通,腹部合缝处有6个巧妙的隐孔,空气自隐孔进入鸭腹,当薰香点燃置于鸭腹内,便会从鸭嘴处“焚香四溢”。
500多年前,它是御窑厂的众多皇家订单之一,器成后无缘被皇室享用,为避免流入民间,被打碎后深埋地下。
500多年后,它在考古发掘时重见天日,被收入到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人员合作完成修复。
这只“素三彩鸭形香薰”又名“岁岁鸭”,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明朝的瓷器工艺和独特风格。素三彩的工艺,搭配协调,既不过于鲜艳刺眼,也不显得单调乏味,符合中国传统的清新脱俗、高贵典雅的审美观念。
岁岁鸭跨年集福会
于是,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鲁迅美院工艺美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策划和推动下,鸭形香薰IP与文创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在IP设计过程中,保留了文物原型的色彩和视觉特征,如花眼、翅羽、鸭掌、海棠等,又赋予其现代的个性特征和角色变化,如细腻、嘴碎、自愈、不屈等,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设立,让“岁岁鸭”的诞生和走红,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研究人员熊喆回忆道:“面对考古挖掘出来的数百万不同年代、不同器型、不同纹饰的碎瓷片,过去大家只能通过机械式的拼搭和试错来分类筛选瓷片,有时一个瓷瓶的修复需要10余个技术人员工作一个月以上。如今,古陶瓷基因库海量瓷片样本数据、计算机智能拼接等数字化技术,给文物修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对于这件文物的修复和激活,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深有感触:“因为这只鸭子深受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喜爱,我们提炼了它的花眼、翅羽、鸭掌、海棠等局部特征设计IP形象,并为它取名‘岁岁鸭’,赋予了岁岁(碎碎)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如今,爆火的“岁岁鸭”不仅是一个网红文创,也是基于古陶瓷基因库开放数据打造的IP典范。随着它的火热出圈,以青花螭龙、青花麒麟、斗彩天马、红彩云凤、绿彩狮子、海水瑞兽等传统陶瓷纹饰进行活化利用的“小伙伴们”,不久也将陆续登场。
岁岁鸭IP发布
“瓷器上流淌着的,是色彩挣脱枷锁的历史,是艺术观念解放的历史。”
历史上,瓷器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加大对瓷器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长时间以来,虽然各国学者从艺术鉴赏、工艺分析等多方面对其开展了多维度的研究。但是,资料发布、成果分享、研究合作等方面却明显存在着分散甚至割裂的情况,跨学科和跨国界的融合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得益于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为了探索人类陶瓷发展的足迹和基因密码,2023年10月18日,“国际瓷器研究联盟”在景德镇正式成立,得到了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机构200多名学者的响应参与。
联盟旨在将分散、割裂的资源和人才联通起来,推动瓷器领域的信息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打造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促进瓷器及其相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共同讲好全球瓷器故事。
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成立大会。
当前,“国际瓷器研究联盟”已在北京、杭州、伦敦等地建立多个工作站,开展了多项国际联合课题,初步建设了世界瓷器互动地图中英文网站。
全球瓷器爱好者、研究者可以通过这个“可视化的数据库”,分享涉及考古挖掘、沉船打捞、码头货运、港口贸易、展陈场所等陶瓷文物全生命周期数据,把古往今来的产瓷地、交通线、事故点、目的地串联起来,为研究陶瓷文化传播提供多元样本。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国际瓷器研究联盟持续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相关机构和瓷器爱好者参与和合作。
今年9月18日,国际瓷器研究联盟与英国东方陶瓷学会达成战略合作,着力推动世界范围陶瓷研究资源共享。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涉及瓷器起源、发展、交流、融合的探索不断深化,关于瓷器起源、传播与全球化的学术研究深入开展。
未来,联盟还将通过举办国际性大会和联展、发行国际性学术期刊、制定陶瓷表征科技信息提取国际标准、牵头发起世界性的联合课题等形式,持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好地讲述江西故事、中国故事,努力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推荐视频
责任编辑:俞 跃
校 对:罗 虹
审 核:陈俊绮
文章来源:当代江西
长按二维码下载景德云媒客户端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