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前,县一直是政府最低的一级行政区划,历时两千多年。
县制,县通悬,即国君悬在国都以外的飞地。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成型于秦汉时期。
秦代,万人以上者曰县令,万人以下者曰县长。设佐官县令或县长1名。县丞1-2名。县尉1-2名。
唐代,设县令1名,设县令助手(佐官):县丞、主簿、县尉(也曾经改为县正)。
两宋时期,设县令或知县(知县是由皇帝直接委派到地方兼领的朝官)。县令和知县的助手(佐官)设有县丞、主簿、县尉等。
元,设达鲁花赤、县尹、县丞、主簿、县尉各一人
明清,县官一律改称知县。两朝佐官,罢县尉,改设典史、巡检等。小县不再设置县丞,主簿是知县的主要佐官。大县设县丞、主簿。
民国,1926年前称知事,1926年后改称县长。
县丞、主簿——辅佐县令或县长的官员,工作职责是分掌一县之钱粮、税征、户籍、巡捕诸务。
典史的职能类似检察院、法院、公安局。
巡检的工作职能类似派出所,主掌治安,缉捕盗贼,其衙署一般设在边关要害之地,巡检司衙署会配备步兵数人至十余人不等。
武宣是广西最早设县之一,秦设中留,是武宣设县之始。唐代时改称武仙县,用最久的县名。一直到明代才改称武宣县,并沿用至今。
武宣古代官制曾经设有知县,县丞,主簿员,县丞、主簿,教谕,训导,巡检等。
清嘉庆《武宣县志》记载武宣官制:
官制
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明洪武间裁)
驿丞一员(久裁)
主簿一员(明永乐裁)
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县廓镇巡检一员
典史一员
东乡长塘司巡检一员(明成化间裁)
安永司巡检一员(雍正十三年裁)
周冲镇巡检一员
闲得巡检司一员
据清嘉庆和民国二十三年《武宣县志》有记载的武宣历代知县唐代1人(供奉在文庙名宦祠),宋代1人,元代无记载,明代46人,清代103人。
在本地任职而勤政爱民,特别有声望,德业突出之官员则被称为“名宦”。逝后由当地士民举荐,经当时朝政审核批准,将其牌位入祀于所在地方名宦祠。县官员,则于春秋两季带领士绅祭祀。
武宣名宦祠奉祀李颂等十五位名宦
唐:知武宣县李颂
宋:知武宣县主薄梁頵
明:知武宣县麦宗祥、知武宣县叶乔、知武宣县张逊、知武宣县君璿、知武宣县吴赴、知武宣县张昶
清:提督军门张旺、知武宣县王锡九、驿监道张维远、布政使司李涛、监法道张若霈、知巡抚部院彭鹏、按察使司黄元骥。
武宣名宦祠
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六眼村一位村民,每年上坟时发现一祖坟多年没人来祭拜,然后每年上坟都顺便拜拜。
墓碑主人竟然跟清代武宣的一位官员有关。
碑文如下:
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
驰驱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
尔广镇,乃广西浔州府武宣县教谕刘建昌之父,
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
兹以覃恩,他赠尔为修职佐郎。锡之敕命,于戏!
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
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勅命
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之宝
大意是武宣县教谕刘建昌之父教子有方,皇帝赐予修职郎称号。
《武宣县志》记载:“刘建昌,宣化人,举人,乾隆二十三年任。”与墓碑中的人物时间吻合。宣化为现在的南宁市一带。
清嘉庆《武宣县志》
刘建昌之父墓和墓碑
来源:武宣关注
编辑/校对:陈拉拉
审核:潘最
▌武宣文化:
▌武宣老街:
一条河,一座城,我们的武宣老街!
武宣老街,那些不离开的人儿
奔跑中的武宣,西街老房子拆迁在即,这是我们最后的回忆
▌精彩活动回顾:
▌武宣旅游推介:
灵湖,那你不曾得体会过的韵味!
▌记录大藤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