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双翼:地质学与考古学的跨界对话
10 月 13 日上午,新一期福博文化系列沙龙讲座如期举行。志愿者李晓敏老师以"锤铲争锋,合作共赢"为题,从地质学与考古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科普了两个学科的区别与融合。讲座涵盖了概念解析、时间年代测定、矿物学应用(珠宝、颜料、玉文化)、矿物在考古中的重要性(岩石、冶金)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将物与物相嬗之故娓娓道来。
李晓敏老师是文博深度沉迷者,地质学博士后,现任教于福州某大学。出于对科普工作的热忱,对文博事业的热爱,李老师进入福博志愿者团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甚嚣尘上的各种颇具"科学范儿"的谬论,她认为以科学为利刃斩断谣言之荆棘,是科普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讲座中,李老师展示了部分原石实物,通过生动鲜活的讲解,将繁杂的学科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矿物图片,让听众惊叹于石头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这些看似普通的岩石不仅拥有瑰丽的色彩,更是地球演化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忠实记录者。
通过讲解,大家对地质学和考古学的交叉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两门学科共享着年代测定、地层分析等诸多科研思维与研究方法,彼此借鉴。地质学关注岩石、矿物和地貌,探究地球的沧桑变迁;考古学则专注于人类活动的遗存,探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两者看似迥异,却殊途同归。它们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一张精密的时空之网,将地层与文物相互印证,让化石与器物彼此呼应,共同讲述着地球与人类共生共存的悠长故事。
每个人都是时间的旅者,"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在自然态中,我们感慨于"一眼万年"的宇宙之深邃与奇妙;而面对文物珍品,则能感受"一眼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脉络与传承。
作为福博志愿者,通过参与这样的沙龙讲座,大家增长知识,扩宽了眼界。在福博沙龙中汲取养分,丰富文化知识储备,让志愿者服务更有深度、更富内涵。
更多精彩,尽在福博文化沙龙!
供稿| 李丹(见习志愿者)
责任编辑| 于仲佳
审核|万晶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