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融合推进城乡社区高效服务和精细治理

时事   2024-11-18 15:30   北京  

      在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西草店社区,孩子们正在乡里中心学习拓印。洛阳市洛龙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白天在乡里中心的服装加工车间上班;中午带着老人在乡里中心食堂就餐;孩子下午放学在乡里中心的“四点半”课堂托管;晚上有时间可以参加乡里中心组织的技能提升培训课程,或者在乡里中心大广场上跳一段广场舞放松身心……这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五头村村民张娟一天的幸福生活写照。
近年来,洛阳市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要依托,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场所“去行政、去形式、去柜台”,将腾退空间进行整合,3年来共建成集养老托幼、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卫生健康、农事服务、便民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乡里中心2131个、城市社区邻里中心363个,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供需匹配,

汇聚更多“帮手”


涧西区武汉路街道秦岭路社区下辖4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7000余人。社区党委书记贾鹏飞说,居民群众养老、托幼和再就业需求强烈,但社区原先的阵地资源有限,仅能向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政务服务,社区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
2023年,秦岭路社区紧抓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将发电小区闲置场地调整为社区建设用地,建成2层共1200平方米的社区邻里中心。
“在布局邻里中心功能时,我们坚持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贾鹏飞说,社区“两委”成员没有安排专门的办公室,大家都集中在便民大厅现场办公,面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与此同时,社区党委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入户等形式摸排居民意见建议,形成服务“需求清单”;一方面深入挖掘辖区143家商企资源,推动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秦商汇”,通过“秦商汇”这座桥梁梳理服务“资源清单”。将两张清单进行有效匹配,秦岭路社区邻里中心精细布局了“三邻九室”服务阵地(即邻里食堂、邻里会客厅、邻里议事厅和图书室、舞蹈室等),成为居民群众想来、常来、爱来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和议事中心。
“建设乡里中心和邻里中心,是洛阳市委、市政府融合推进城乡社区高效服务和精细治理的创新举措。我们注重把乡(邻)里中心打造成行业协会商会、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场景、主阵地。”洛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洛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已经与12家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958个志愿服务组织、385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推动这些组织和机构以乡(邻)里中心为依托,成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活跃力量、有效帮手。

 聚焦市场运营,

强化自我“造血”


“仅乡里中心运营这一项,去年村集体就增收62万元,为群众分红31万元。”提起乡里中心市场化运营,宜阳县香鹿山镇香泉村党支部书记史功伟难掩内心的喜悦,打开了话匣子。
香泉村3层楼的乡里中心临街而立,17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爱心发屋、掌上餐厅、托育中心、技能培训室等10多个功能空间,目前已有95%的面积实现市场化运营。
“就拿托育这一块儿来说,香泉村实现了‘一增一减’。”史功伟介绍道,一方面,村里将闲置的淀粉厂厂房改造成乡里中心,吸引托育中心入驻,每年有4万元固定租金入账;另一方面,通过“谁收益谁投资、以场地换资金”的方式,将内部装修等部分交由托育中心负责,节约资金30万元。按照这种模式,香泉村乡里中心在建设初期共节省资金360多万元。
“坚持公益为主、兼顾商业服务是我们的主要思路,目的是让乡(邻)里中心可持续运营。”洛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说,在规划建设乡(邻)里中心初期,就提前植入运营理念,有序配置政务服务场景和生活场景、社交场景、亲子场景、健康场景、休闲场景、教育场景等商业业态,探索创新“委托第三方”“设立平台公司”等运营形式和“场所换服务”“公建民营”等运营模式,增强了乡(邻)里中心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全市已经有60%左右的乡(邻)里中心不再需要政府“输血”就可以提供服务。

 聚焦功能拓展,

提供暖“新”服务


“这是我今天在一个小区拍摄的照片,个别楼栋前的生活垃圾没有及时清运……”正在洛龙区关林街道石油社区邻里食堂吃午饭的快递员小郑一边吃饭,一边将语音和拍摄的照片传给社区工作人员。
石油社区邻里食堂在邻里中心一楼,运营商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就餐优惠服务。邻里中心根据运营商优惠情况,适当减免部分租金。
目前,洛阳市363个邻里中心和城郊736个乡里中心已全部向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开放,免费提供临时休憩、避暑取暖、饮水充电、就餐优惠等多项暖“新”服务。
“每餐能便宜2~3元不等。钱虽然不多,但暖胃更暖心!”小郑吃过午餐,到邻里中心二楼休息一会儿,顺便给手机和充电宝充电。
“新就业群体在享受暖‘新’服务的同时,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洛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石小琳说,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利用新就业群体深入背街小巷、广泛接触居民、灵活机动性强的职业特点,推动他们到社区“报到”,成为兼职网格员,通过“问题发现随手拍”“边送外卖边观察”“生活垃圾随手带”等形式,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发现基层治理风险隐患,构建“问题发现—信息上报—事件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来源:《中国社区报》11月18日头版
本报记者:范晓翌   通讯员:吕琼琼 刘慧超

辑/设计:于佳
审校:马思津
监制:马怀刚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中国社会工作报》全国各地邮局随时订阅
邮发代号:1-117
联系电话:010-83666582/83666586/83666587
投稿邮箱:zgshgzb2025@163.com

中国社区报
《中国社区报》是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主管的党报,是全国社会工作系统新闻宣传主要阵地。反映人民建议,宣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展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成就,报道“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推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经验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