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温里的代表方,理中汤。理中汤,或者说理中丸,也是《伤寒论》里的一张经典方,主治脾胃虚寒。我们先看一下方证。
理中丸(《伤寒论》)
方证: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组方: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 (各三两)
《伤寒论》原书里面,对理中丸的应用场景,主要讲了两点:一个是大病初愈,总喜欢吐唾沫,或者说吐口水,这是脾胃阳气虚弱,没办法化水;水饮于是停聚在胃,引起的。另一个场景,是霍乱之后,出现的虚寒表现;这个在今天基本已经见不到了。
不过,如果说是脾胃虚寒,那在临床上可是十分常见。比如长期慢性的腹泻,比如肚子怕凉、手脚冰凉,还有肚子疼、肚子胀,食欲不好,不爱喝水,尤其喝不了凉水。很多时候,这些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这些情况,如果再伴随舌体胖大,舌色淡白,脉象沉弱,右关脉弦,就都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范围了。
现在脾胃虚寒的人,是挺多的。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打击脾胃阳气。夏天天热,我们吃根冰棍,这不算过。但是大冬天吃冰棍,就不太合适了。冰棍一吃就是三五根,这也不太好呀。然后各种冷饮,在冰箱里镇一下,再喝起来确实很爽;但是不喝水,光喝冷饮,就过分了吧?还有些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冬天从来不喝热水,只喝常温的凉水,这同样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我们不妨这么想,我们的脾胃是一口大锅,在锅底下有小火,一直在慢慢加热。每天吃进去的饮食物,都是靠这点小火,才慢慢化成气血的。如果这口锅底下的火很旺,甚至水都快烧开了,这时候我们往里面加点冰水,降降温,是没问题的。问题是,随着年龄增长,锅底下那把火,会慢慢变弱。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体谅一下这口锅的难处,再往里加水的时候,加那些已经烧过的温水,而不是继续往里面倒凉水,再用这口锅来煮饭,就能省下一点火力了。如果不在意,继续肆无忌惮去损伤脾胃阳气,终于有一天,阳气干不动了,上面那些表现,腹胀、腹泻也好,手脚冰凉也好,就该出现了。而且,如果没有外援来帮助的话,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我们前面讲中药原理的时候,讲过一个案例。那个70岁的老爷子,腹泻20多年了。最后吃附子理中丸,吃了一盒,大便就好了很多。说明理中丸对改善脾胃虚寒的状况,效果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