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心说丨如何打破心理怪圈?战胜“白熊效应”的终极指南

教育   2024-09-12 23:20   湖北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参加学术会议演讲前,反复默念“不要紧张”,结果却适得其反,紧张感不降反升,愈演愈烈;


论文ddl近在眼前,告诫自己“千万别拖延了”,结果一边想着“别再分心了”,一边默默点开了视频软件;


更别提那些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瞬间,明明已经尴尬到极致,心里喊着“快忘了快忘了”,但那些画面就像电影回放,一遍遍在脑海中循环播放……


这种越用力越难摆脱的困境,正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在悄悄作祟。



-01-


什么是"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也称为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对实验参与者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要求:“接下来的五分钟,尽量不要去想白熊。”结果却是,大家越努力抑制这个想法,白熊的形象越是频繁地出现在参与者的脑海中。


实验结果表明,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想或做某一件事情时,我们的注意力反而会集中到这件事情上,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事情的关注。越是不要做、不要想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



  White Bear Effect 



-02-


产生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总爱跟我们唱反调呢?



监控过程的悖论:当我们试图抑制某个念头时,大脑会出现无意识的监控行为,时刻警惕目标念头确保其不被想起,监控进程会时刻提醒你别想这事儿,结果反而使得这个念头不断在脑海中出现,引起你更加强烈的关注。

负面情绪的强化:通常我们想要抑制的念头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焦虑、尴尬、愤怒等负面情绪,大脑在试图处理这些情绪时,控制能力减弱的同时还会反复聚焦到那个念头上,从而使我们难以有效抑制住那些念头。


-03-


如何打破白熊效应的循环?


接纳而非对抗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对抗某种情绪或想法,它反扑得反而越厉害。与其一味要求自己“别分心”“别焦虑”,不如尝试接纳这些负面情绪,承认它们的存在,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它们,和它们说声“嗨,你来了啊”。



转移大法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越不想越想”的怪圈时,不妨停下来,给自己找点别的事情做,让负面情绪渐渐淡出自己的思维视野。比如,当你拼命想忘记某个尴尬的瞬间时,不妨去看一部喜剧,或者去做个小运动,让自己彻底换个频道。


换个角度看问题

当你意识到某个念头挥之不去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它。比如,当你在为某次失败的经历苦恼时,不妨试着将这个经历看作一次学习机会。失败?尴尬?都不过是成长的垫脚石,换个角度,它们都是宝贵的经验,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积极暗示大法

不管是让自己不要想什么、不要做什么,都是试图通过否定式暗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思维,很容易踏入“白熊效应”的陷阱中。不妨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自我暗示,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说“我可以”“我一定行”这样的话。


学习放松技巧

当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训练,帮助你舒缓身体和心理状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例如深呼吸、冥想、瑜伽,都是对抗“白熊”的好帮手。





白熊效应虽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不少“捣乱”的角色,但它并不是无法应对的怪物。下次,当“白熊”来敲门时,不妨试试这些招数,让它在你的世界里也变成一只温顺的小家伙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白熊效应”

[2]王莉.白熊效应[J].小读者之友,2024,(06):42-44.





来源: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 | 窦润沁

审核 | 王   园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官方认证微信公众账号。“武小研”立足于研究生视角,发布实用的研究生学术、生活、文化、职业、实践信息。欢迎与小研互动,小研与你一同度过珞珈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