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贵州:穿越千年的墨香,镌刻在山川间的诗行

时事   2024-11-07 15:00   贵州  

想知道在古代

人们独特的社交方式是什么吗?

发的“朋友圈”是哪种形式?

跟着多彩妹一起来了解

👇👇👇


·


题壁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诗人会将自己的诗作题写于墙壁、山石之上,

正如网友们所说,

题壁诗就像是古人的“朋友圈”

它允许诗人和其他人公开发表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社交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

题壁诗还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

即便是在旅途中,

诗人也能够借助题壁诗记录下

自己对朋友和自然的感慨,

这些诗篇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在黔山秀水间,

历史的风韵悄然镌刻于石壁之上,

成就了“题壁贵州”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


贵州,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他们或游历于此,被山水之美所打动;

或贬谪至此,于困顿中寻得心灵的慰藉。


于是,一首首题壁诗应运而生,

如同颗颗璀璨的明珠,

镶嵌在贵州的山川之间,

闪烁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芒!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题壁贵州的世界,

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墨香与情怀!


《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词碑建于1973年。该词碑宽25米,高13.55米,用396块云南大理石嵌成碑面,镌刻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


中央红军长征时,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兴隆卫书壁》





《兴隆卫书壁》

明·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王守仁,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相较于王守仁,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所熟知——王阳明。而与王阳明这个名字相伴相生的除了“心学”还有一个地名——贵州。


贵州,这个在五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在王阳明的笔下展现出“此境奇绝”的绝妙风采。也正是在这块“福地”,本以为是“渡劫”之旅的王阳明却在此悟道成圣,从此走上“开挂”之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王学圣地”。


王阳明在贵州题诗的碑位于兴隆卫的飞云崖上(今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1508年初春,王阳明遭辱被贬,到达兴隆卫时,站在飞云崖上俯瞰山城美景时写下《兴隆卫书壁》。诗中“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一句,生动传神的描写了“黔路”的艰险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一幅攀登崎岖山路的暮归人图景跃然纸上。


飞云崖,亦称飞云洞,留存数十处摩崖摩崖,历代到此的文人墨客都不惜立下自己的笔墨,因此这里变成为了一个“书法博览馆”。根据统计,飞云崖保留的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总量位居贵州第一。除了王阳明之外,还有宋湘、鄂尔泰、傅恒、福康安、林则徐等著名的人物到此留下墨迹。


《咏文峰塔诗》






《咏文峰塔诗》

清·陶廷杰

水抱全城万象涵,到头关键岂空谈。
千夫建石方圆合,七级凌霄日月参。
故址立成新雁塔,中峰长镇老龙潭。
一枝健笔钟灵秀,振起人文冠斗南。





据《明清贵州700进士》(厐思纯著)《都匀市志》等史料记载:陶廷杰,字涵三、子俊,号莲生,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先后担任湖广道和山东道监察御史、吏部给事中(谏官),兼稽察富新仓、广东学政、刑部给事中、江苏苏松太道、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


▲1969年的都匀文峰塔


陶廷杰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力除积弊,平反冤案数十起。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重视教育文化;他学识渊博,尤以诗歌造诣很深。时任甘肃按察使的陶廷杰,得知家乡都匀文峰塔年久失修而损毁,很快捐银1000两并致书家乡重建文峰塔,都匀太守陈西桥、知县钟海民也捐银2000两,次年建成七节新塔。


此诗歌寄托了他对家乡“拾青紫科第者蒸蒸日上”的期望。如今,文峰塔成为昌盛都匀乃至黔南文化的象征,是都匀城市文化地标之一,是贵州唯一载入《中国古塔》图册的石塔,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飞云洞题壁》




《贵州飞云洞题壁》

清·宋湘

我与青山是旧游,青山能识旧人不。
一般九月秋红叶,两个三年客白头。
天上紫霞原幻相,路边泉水亦清流。
无心出岫凭谁语,僧自撞钟风满楼。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任惠州丰湖书院和广州粤秀书院主讲,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四川及贵州乡试主考官、曲靖广南永昌三地知府,累迁湖北粮道。


宋湘以翰林身份主持贵州乡试时曾游此地,现在旧地重游,心中自然别有一番感触,这首题壁诗抒发了宋湘重游飞云洞时的物是人非、年岁不与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短暂而变幻无常,而自然则是永恒不变的。


《黔灵山题壁二首》




《黔灵山题壁二首》

清·赤松

青山隐隐白云横, 一片闲花野色晴。

溪上数椽茅屋稳, 绿阴清昼有书声。


翠嶂清溪跨白牛, 乐眠水草已忘忧。

横吹铁笛无腔调, 水月松风一韵收。




这首题壁诗是为弘福寺开山僧人赤松所作,描写黔灵山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恬淡闲适的情趣。清康熙十一年(1672)僧人赤松斩草开石,辟为佛地,创建弘福寺于山上,称黔南第一丛林。


诗中的黔灵山那时候还不是公园,清康熙十一年 (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至此,见大罗岭南众山之间有片窝地很平,于是向罗氏化缘求捐,赤松结茅庵于山中,初期取名"黔灵山寺",意为"贵州之灵山",后来改名弘福寺。


黔灵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是贵阳市民休闲和外地游客的打卡点,始建于1957年,公园依托黔灵山而建。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黔南第一山”。


这些题壁诗,

如同贵州大地上的文化密码,

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去传承。


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人的足迹与情感,

更蕴含了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如今,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不妨放慢脚步,

用心去聆听那些题壁诗中的低吟浅唱。


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

你会与一首诗、一段历史不期而遇,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贵州、爱上贵州!


传承文化瑰宝,绽放时代光芒。

“题壁诗”作为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

让贵州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
永远流传于世!

多彩贵州网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图片部分素材来自贵州画报、黔南旅游、爽爽贵阳

海报设计、编辑:李沁鑫

编审:安轶伦

审签:李   蓓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官方账号。多彩贵州网是贵州全媒体数字平台,贵州省地方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