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古卷阿北部的凤凰山上。《竹书纪年》载: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于卷阿。可见,早在西周初期这里已是王室贵族的游乐场所。唐初武德年间,高祖李渊为了缅怀周公的勤政德贤,下诏在古卷阿为周公建祠立庙,始称周公祠。唐以后,渐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历史人物的大殿点缀其间,并辅之亭、台、楼、阁等建筑多处。庙区东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唐玄宗曾下诏给其泉赐名"润德泉"。庙区玄武洞内有唐代所雕汉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发无冠、赤足戎装、手中掌剑、脚踏龟蛇,其玉雕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当地胜传摸像可治百病,故游人均以到此摸它为快事。 周公其实不姓周,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辅助周武王东伐纣王,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修订制度,严明法制。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200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在凤凰山南麓土梁上发现多处西周建筑基址,出土了众多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和2万多片刻辞甲骨,其中4片有“周公”字样的甲骨文。经专家推断,这里是周公家族的墓地。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2006年5月,岐山周公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经·大雅·卷阿》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人称这里为“古卷阿”。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山临泉而居,周兴起时许多著名事件都发生在卷阿附近。这里也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周公庙是为纪念周公旦而修建的专祠。周公,姬姓,名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辅佐武王灭商建周,助力武王治理周国,稳定周初政局,分封诸侯拱卫王都,营建成周洛邑城池,制礼作乐奠定万世基业,深受后世敬仰。
关注“岐山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安全管家常伴您身边~
点击“分享”、点亮“赞”、“在看”就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