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砚斋言 | 凤姐最大的失策

文化   2024-11-09 07:01   上海  


作者:墨砚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贾府原本是不必落到这一步的。


可卿托梦凤姐,给了一个很好的方案: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Part1

这是一整套策划:


祖茔祭祀缺稳定钱粮,家塾供给亦无长久保障。


如今的贾府看似繁荣昌盛,实则如虚幻泡影,随时可能消散。


所以,当下应趁富贵之时,在祖茔周边大量购置田庄房舍,此乃家族根基之所在,犹如构筑坚实堡垒。使祭祀费用有稳定来源,家塾也可借此长久存在。


然后与同族订立明确规约,按房轮流掌管每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等事务,形成有序循环,避免内部纷争与不良弊端。


讲这么多,做这么多,核心其实只有一句:


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说白了,祭祀产业在家族遭遇变故时,意义重大。


从律法层面看,祭祀田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特殊地位。


《大清律例》中规定,亏空入官房地内,如有坟地及坟园内房屋、看坟人口、祭祀田产俱给还本人,免其入官变价。


这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祭祀田产受到法律保护。即便家族获罪,诸般财物皆可能被官府收缴,唯有这祭祀产业,恰似风暴中的避风港,为家族血脉延续提供保障。


子孙后代借此尚可读书务农,不致流离失所,仿若黑暗中的一丝希望之光。万不可被眼前的繁华表象所迷惑,需谨记‘盛筵必散’这一不变之理。”


历代家族的兴衰受多种因素影响。政治风云变幻无常,家族若卷入权力斗争,或触犯律法,便可能面临抄家没产的厄运。秦可卿提议购置田产设立祭祀产业,实乃明智之举。


钱泳的《履园丛话》记载,毕秋帆先生(毕沅)由于和珅案被连累,嘉庆下旨抄家时他已经故去,而“家庙例不入官”这条法条是被遵守了的。


咸丰死后,慈禧联络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肃顺的亲哥,顾命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赐自尽,家产抄没,但他在北京西郊五路居的祖坟、祭田以及直隶定州大小王庄的庄田仍得以保留,用以养赡族人。这些实例都证明了祭祀田产不入官规定在实际中的体现。



Part2

然而,面对秦可卿这极具远见的托梦,凤姐却如同迷失方向的行者,未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


当时的她,大概沉醉于贾府的权势与荣华,周围人的奉承让她自我膨胀。或许她内心认定,自己就是掌控贾府命运的主宰,贾府的辉煌是她的不朽成就,根本不会走向衰败。她将秦可卿的话置若罔闻,忙于追逐金银财宝,热衷于权力的争夺,却完全忽视了潜在的危机。


贾府最终的衰败自然是一场典型的悲剧。而真正的悲剧,不是全员恶棍或者小人作祟,而是在于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抗拒。


贾府在表面的繁荣之下,隐藏着种种矛盾和危机。家族成员的骄奢淫逸、内部的权力争斗、经济上的入不敷出等问题逐渐积累。尽管秦可卿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但由于王熙凤等关键人物的短视和未能有效执行,家族未能及时做出改变和调整。最终,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贾府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和没落。


当然,这一悲剧结局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传统家族制度的固有弊端,以及人性在面对利益和欲望时的弱点。即使拥有强大的势力和财富,若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终难逃脱命运的摆布。


历史上,类似贾府这样由盛转衰的例子并不罕见。许多世家大族在鼎盛时期未能洞察潜在危机,未能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在时代的变迁中走向衰落。秦可卿的托梦本应是改变命运的契机,可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施。而王熙凤的失察,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误,更是人性弱点在特定环境下的体现。



Part3


富不过三代,有时候是因为太激进,有时候是因为太安逸,但更多的时候,是当家人不肯居安思危,早做安排。


凡鸟偏从末世来,聪敏如凤姐,依然逃不过这个模式。


END


文字丨墨砚斋

图片丨网络



红楼梦研究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的当代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