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决定

政务   2024-11-28 10:58   四川  

中共眉山市委

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决定 


(2024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五届委员会

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改革是眉山加快发展、赢得未来的制胜关键。中共眉山市委五届十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里程碑式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擘画,发出了改革再出发再深化的总动员,鲜明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锚定四川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把准大势、扬川所长,不断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必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厚植优势、赢得主动。全市上下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担当者、践行者、实干者,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定扛牢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眉山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眉山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追赶发展是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建区设市以来,地委和历届市委坚持苦干兴眉、创新突破,成功把一个传统农业市建设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城市。尤其近年来,紧扣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出系列改革举措,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当前,眉山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经济增长处于乘势而进、量质齐升的窗口期,民生事业处于优化供给、强基补短的关键期,安全环保处于负重前行、全面提升的攻坚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增强发展动能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保安全。


(三)准确把握眉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紧扣制造强市、开放兴市、品质立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党中央、省委改革部署落地落实,一手抓符合眉山实际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先行先试,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新征程上推进改革,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更加注重对标看齐、狠抓落实。始终紧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大事要事,聚焦省委作出的改革发展部署,自觉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更加注重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攻坚推进具有牵引性、支撑性的重大改革,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更加注重示范引领、创造经验。积极谋划争取打基础、利长远的改革试点,推出一批具有眉山辨识度、普遍适用性的实践创新成果。更加注重担当尽责、主动作为。大力倡导激情担当作为,鼓励党员干部勇于探索、开拓进取,让“敢闯、敢干、敢首创”在眉山蔚然成风。


(四)系统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安排。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着力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民生改善、营商环境、安全稳定等方面攻坚突破,形成一批体现眉山特色、展现眉山作为、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改革品牌,推动眉山经济总量尽快突破2000亿元大关,站上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台阶、谱写新的篇章。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聚焦破解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眉山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精会神抓项目,不断提升眉山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的位势。


(一)坚定不移抓高质量项目、增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从政府和市场两端发力,下大力气抓一批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的高质量项目,千方百计增加有效益、有利润、利长远的重大投资。抢抓“双城”“同城”国省战略及一系列增量政策机遇,聚焦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城市更新、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前瞻谋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十五五”规划和新一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建立市委常委会会议集中研学和国省政策常态化梳理制度,开展专题解读、专家辅导、交流研讨。健全项目滚动储备、咨询评估、专家论证和跟踪问效机制,加强项目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和成熟度。全面落实抓高质量项目、增有效投资的激励政策,优化竞技拉练方式,加速国省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紧盯国省产业布局、现有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等重点方向,动态完善招商图谱,构建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东部地区重点产业转移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正负面清单,完善项目准入、落地和退出机制,严把项目质量关。发挥国有企业产业招引作用,探索建立招投一体化机制,完善以投带引、以投促投、投贷联动模式。推进产业基金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投资容错和业绩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项目招引流转和利益分享机制,深化跨区域联合招商体制改革。创新开展“百商引企、百企同链”招商行动。


(二)健全推进制造强市工作机制。围绕做强工业主引擎,保持发展“1+3”主导产业战略定力,聚力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突出集群发展、链式发展,建立“牵头市领导+责任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工作机制,分层分类推进建圈强链,打造上下游衔接、左右岸配套的产业生态圈,培育壮大锂电、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完善未来产业筛选和推进机制,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卫星应用、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产业,用好并积极争取空域资源。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总量+增速”“占比+贡献”等指标,优化工业评价激励机制。围绕建强工业大道和天府大道两大工业走廊,支持眉山天府新区、眉山高新区打造全市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支持东坡区打造“1+3”产业协同配套基地、彭山区打造全省锂电池及材料产业生产基地、仁寿县打造都市圈先进制造基地、洪雅县打造低空经济引领区、丹棱县和甘眉工业园区打造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青神县打造全国专精特新装备制造基地。


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抢抓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机遇,探索“一区多园”模式,推进眉山高新区、甘眉工业园区、彭山经开区“三区一体”建设,争创国家高新区。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承载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探索水电气、安全环保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园区集成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园区下沉,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依法依规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制度,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园区开发运营机制。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完善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清理处置机制,实施盘活存量闲置用地专项行动,实行“增存挂钩”,积极引导“工业上楼”。统筹发展与环保,在全市统筹调剂使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着力解决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环境问题。探索推进丹棱县天然气开采就近转化利用,积极推进用户侧储能和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牵引带动。坚持围绕产业、依托企业,把创新的着力重点放在成果转化上,加快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出台“中试—熟化—产业化”全链条支持政策,动态发布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需求“两张清单”,探索建立“企业出卷+校院所答卷+市场评价”机制。高水平运营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组建眉山实验室,采取“专家团队+专业化运营”模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及高校院所参与的“1+N”中试体系。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建立科技保险体系。


构建政产学研用贯通融合机制。实施高水平科研单位“敲门”行动,引进高校院所在眉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支持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承接转移重点实验室,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强化主导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实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行动,围绕优势产业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推动“规上高企化”“高企规模化”。鼓励企业通过自建、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等方式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车眉山、金象赛瑞等企业申报省重点实验室。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眉州英才”计划,深化“万硕千博兴眉山”工程、“1+3”产业人才燎原计划。探索“政招企用”等产业人才引进模式。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出台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在眉高校毕业生留眉工作支持政策,支持在眉高校优化专业设置,组建主导产业产教联合体,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岷东新区打造产教融合基地。支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技术大学。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好用好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竹等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四)深化拓展成眉同城。坚定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一体推进产业同链、科创同频、服务同享。强化与成都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联动协同,完善合作招商、飞地园区共建等联动机制。构建“成都研发+眉山中试”“成都主链+眉山配套”合作链条,协同打造四川天然气化工、成德眉遂锂电材料、成乐眉宜光伏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成眉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产业新赛道。深化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协同共建机制,建设成都科创生态岛眉山分岛。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完善统计分算、税收分成机制,共同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抓实天府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养老、医疗等政策衔接。


(五)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坚持挖潜力、塑特色、补短板、增活力,建立服务业统筹发展机制,挖掘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规模效益提升。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小企业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研发设计、仓储物流、营销推广等产业链条,引导服务业企业以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业环节拓展。争取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着力建设全市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引育高水平、规模性物流主体。主动承接成都金融服务功能外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瞄准建设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探索主城商圈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机制,实施“蜀里安逸·约惠东坡”消费品牌焕新工程,提升“东坡醉月地”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打造更多特色消费新场景。依托洪雅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大力发展医养(康养)产业。挖掘东坡美食文化内涵,建设川菜产业新高地。抓住户外消费热点,打造公园式特色商业街区。编制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建设国际轮滑滑板中心。依托国际攀岩中心、水上运动基地等,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


(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主责主业管理,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推动国有融资担保、水务、文旅等资源重组,整合组建眉山投控集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健全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严控“三项费用”支出,盘活存量资产,以更大力度“瘦身健体”。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提升协同监管、在线监管、穿透式监管水平。推动国企提升主体信用评级。按规定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


(七)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重点工作、基层三保、还本付息等支出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动地方债务融资接续和置换。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健全联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优化“政银企”融资对接和风险共担机制。


三、聚焦破解民生发展不同步的问题,以城乡融合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动眉山幸福指数达到新高度


民生是推动一切发展的目的。必须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倾注更多资源力量,办成更多好事实事,构建与千载诗书城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眉山人民的幸福成色更足。


(一)整体提升市域城镇发展能级。围绕做强高能级城市、塑造高品质生活,厚实城镇建设的“里子”,打造人口和产业高效集聚的“强磁场”。推进中心城区强城筑核,强化城市新中心资源导入和产业培育,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统筹县城建设和园区发展,全面开展县城“体检”,持续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县城功能配套。积极争取扩权赋能改革试点,支持东坡、仁寿建设全国百强县(区),支持仁寿建设市域副中心。健全中心镇培育发展和运行管理机制,支持打造县域副中心。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优化高品质房源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牢首提地责任,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探索林地上山、园地上坡、耕地下山有效实现路径,构建以集中连片、平坝缓坡恢复为主的耕地补充机制。推进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点单式”建设模式,推行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推进“天府粮仓”水源命脉工程建设,创新开展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推动“东坡大米”有机、绿色、品牌化发展。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创新精品村、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五美乡村”。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园区,壮大泡菜、春橘、竹、茶叶、藤椒等特色产业,擦亮眉山农业“金字招牌”。


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土地去细碎化、权益保障等机制。鼓励村集体和农民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农房等资产资源。打造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力度,完善农业资产评估体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各方利益合理分配。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评级,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方式提升经营效益。支持青神县开展全省“1+20”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


(三)大力传承弘扬东坡文化。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锚定“一心三地”目标,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三苏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建设,建好“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眉山城市单元。巩固提升三苏祠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成果,构建三苏遗址遗迹保护、研究、教育、展陈、传播利用体系。深入推进“考古中国”眉山行动,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管理制度,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健全文艺精品力作扶持奖励机制,打造“东坡文化月”等活动品牌。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新型主流媒体锻造工程,加快建设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东坡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三苏祠、瓦屋山、江口沉银等打造高等级文旅品牌,建设文旅消费新地标。健全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四)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与千载诗书城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动眉山教育攀高、争先、创一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改革,深化校联体建设,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开展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攻坚,健全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为“双一流”大学输送更多优秀学子。办好清华附中天府学校。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三名培育工程”,探索建立眉山中学、仁寿一中等示范高中引领下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普职协调发展,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完善“县管校聘”等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五)全面推进健康眉山建设。深入实施健康眉山行动,打造都市圈南部医学中心和现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先行市。高水平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取国家妇产医学中心项目。做强市、县(区)龙头医院,打造一批国、省重点临床专科群。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按规定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级。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更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引导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监管联动,提质扩面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六)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有力做好就业、社保、“一老一小”等民生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全面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关爱帮扶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强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等行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公共服务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健全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政策机制。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四、聚焦破解营商环境不够优的问题,以涉企服务领域改革推动眉山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


环境是开创一切事业的基础。必须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厚植比较优势,打造近悦远来、开放包容的一流发展环境。


(一)打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治理,清理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的政策文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建设。探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金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行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开展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治理,完善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制度。健全违反公平执法行为典型案例通报、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等机制,探索包容审慎和柔性执法的有效形式。完善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备案管理制度,深化“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二)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做到依法依规、高效办结。建立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机制,细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审快兑”工作流程。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精准保障企业用工、用地、用能等需求。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化“金融顾问”“三访三问三送”等对接服务。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制定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民营企业递增和民营企业家培育行动,定期表扬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


(三)打造畅通便捷的开放环境。用好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四川自贸区眉山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平台,探索落地一批首创性、集成式的制度创新。高质量运营眉山公用型保税仓,加快眉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紧扣建设成都都市圈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提速成眉市域铁路S5线、梓州大道和益州大道南延线等建设,加快构建“7高8轨16快”现代交通路网。完善眉山国际铁路港建设运营机制,发挥铁公水空四港联运优势,统筹东坡、青龙、汪洋组团发展,打造西南天府国际物流枢纽。探索建立快递区域分拨中心。按照市场化方向,创新泡博会、竹博会等办会模式,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展会平台。


五、聚焦破解安全底线不稳固的问题,以生态安全法治领域改革推动眉山治理能力取得新提升


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绿色是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须把安全作为护航发展的底线任务,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推动生态环保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稳定态势更为巩固。


(一)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眉山。始终把生态环保工作当成政治问题来对待、当成中心工作来摆位、当成攻坚任务来推进,尽最大努力让眉山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编制实施美丽眉山建设规划,巩固央督、省督整改成效,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大气污染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出台《眉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强化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管控,提升高值区深度治理水平。实施减排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深化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和“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流域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治理。实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构建完善的岷江、青衣江、黑龙滩、球溪河等河湖岸线管理和保护体系。推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推动“以竹代塑”,支持洪雅县开展森林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二)建设公平正义、秩序井然的法治眉山。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高质量立法,深化拓展成德眉资协同立法,积极探索“小快灵”立法。健全党委、人大、政府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统筹立改废。推动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优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办案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涉案财物集中统一管理。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推动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深化小区依法治理。


(三)建设安居乐业、安定清静的平安眉山。建立平安眉山联动协调机制,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落实党委(党组)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挥好社会稳定风险预警中心作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强化禁毒综合防治,加强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发生极端案件,提升“三苏故里·善治眉州”品牌质效。健全市县乡三级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和指挥机制。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围绕两大工业走廊,打造牵引性、标准性、示范性安全走廊。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深化森林防灭火常态化治理。构建以化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应急救援体系。


(四)建设党建引领、治理高效的和谐眉山。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微网实格”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眉山实践,推进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优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机制和服务功能。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建好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眉山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六、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凝心聚力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体制机制。


(二)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纠治“四风”,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加强诬告行为治理。深挖三苏廉洁文化精髓,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巡察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汇聚团结奋斗蓬勃力量。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完善反映民情、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畅通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渠道,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深化“同心共建现代化眉山”专项行动。坚持新型政党制度,深化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工作机制,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推动眉山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营造激情担当作为干事氛围。树立激情奋斗、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鲜明导向,推动全市干部队伍干事劲头、实践本领、工作质效实现更大提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大力选拔任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稳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综合运用记功奖励、年度考核、职务职级、调任转任、关心关爱等激励措施,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强化约谈问责,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完善培育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基本培训体系,强化干部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干部专业化素养。


(五)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完善抓改革促发展推进机制,对党中央、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构建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工作格局。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和巡察的重要内容。固化市委常委会会议定期听取市政府党组和县(区)党委经济运行汇报制度,完善调度机制,健全日常监测预警制度,坚持常态研究、领导包保、专班推进等做法。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探索开展更多微改革微创新。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全力营造开拓创新、实干兴眉的浓厚氛围。



点亮“赞”和“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眉山发布
眉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政务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