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也是一张古方,它的前身是归脾汤,最早出自南宋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归脾丸的作用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益气补血。以补血为主,而且它主要是奔着心脾去的,所以是补心脾之血。
那么,归脾丸都能调理哪些病症呢?接着往下看。
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咳血、便血。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出血的颜色,如果是淡红色,说明是虚证。哪里虚呢?脾虚,脾主统血,有脾胃坐镇,血液不会随便乱跑,脾虚了以后,血液跑出了正常轨道,这种出血,要吃归脾丸。归脾归脾,言外之意,可以把所有的离经之血都归补到脾胃中去。如果是深红色呢?说明是实证,说明有热,可以用一点栀子煮水喝。
有朋友说了,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区分虚实,怎么办呢?那么,我告诉大家,还可以从时间上来判断,长期出血的大多是虚证,久病必虚嘛!
皮肤下面总是莫名其妙出现淤青,西医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中医看来也是脾不统血的结果。
心脏莫名其妙跳动不安,好像要从胸口蹦出来一样。像有些朋友突然听到别人很大声的讲话或者家里有什么响动,心脏就受不了了,就要怦怦乱跳。心脏是靠血养着的,心慌心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血不够了,进一步来讲,心血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脾胃来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所以要补心脾之血。
如果舌质淡白,舌苔特别薄,甚至有点儿透明的感觉,那就代表血虚,要用归脾丸。如果舌质红,舌苔薄或者没有舌苔,这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阴虚,可以用天王补心丸。
西医认为健忘是脑子的问题,中医认为健忘不是脑子不灵光了,而是气血不够了,气血上不到大脑了。脑袋里头缺气缺血,就像人在特别饿的时候干活没有力气,那它还能记得住东西吗?
头发也一样,也需要气血来濡养,发为血之余嘛。这个“余”字用的很巧妙啊,言外之意,我们的气血要先供着身体的重要器官,这样一层一层削弱,剩下的才分给头发,所以一旦气血不足,那满头的乌发就岌岌可危了。
麻木也是因为这个部位缺气缺血,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长时间坐着,坐久了以后气血不流通,麻木感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只要站起身来稍微活动一下,比方说甩甩腿啊,可以快速地把气血引到下肢去。所以像四肢麻木,凡是劳累过后加重的,归脾丸是比较对症的。
不是偶尔,而是经常。这是血虚生风。当体内有风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皮肉一跳一跳的。既然风是从血虚来的,那是不是只要把血补足,风也就止住了?补哪里的血呢?还是要补心脾之血。中医有一个五轮之说,上眼睑也就是人的这个眼皮叫肉轮,是在脾的管辖范围之内。
耗气伤血,那个手一直抖啊抖的,不听使唤,用什么方?归脾丸。
一个接着一个,一般也要从血虚来入手。
神经衰弱这种说法中医是没有的,自古以来都没有。但既然被定性为衰弱,说明一定是虚证,要补。再结合神经衰弱的症状来看:常有疲劳或乏力感,容易失眠,记忆力减退,心跳偶尔加快,情绪易波动。说明它跟心脾,跟气血的关系很密切,用归脾丸也是比较对症的。
是劳累加重还是生气后加重?劳累加重的,归脾丸。生气加重的,逍遥丸。
归脾丸和逍遥丸加在一起还能干嘛?能调经。月经来之前以通为主,吃逍遥丸,月经结束后以补为主,吃归脾丸,通补结合,经血会排的很顺畅,回归起来又很快。
月经滴滴答答的不肯走,脾虚,不能收摄气血。
《黄帝内经》里面提到,女子七七天癸竭。天癸就是经血,竭是尽的意思,就是没有了。女性在49岁左右的这个阶段,月经变少甚至终了,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友好的变化,用归脾丸来补养一下气血也是比较合理的。
虽说是气血同补,但总得来讲,归脾丸更适合血虚之人。不管你是面色苍白或者萎黄,还是头晕耳鸣,心慌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白,归根结底都是血虚。归脾丸它补血的同时,还能补气血生化之源,补脾胃,一下子就补到根儿上去了。
当然,如果你不想吃丸药,也可以喝归脾汤:人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酸枣仁9克、远志4.5克、木香6克、龙眼肉9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