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请点击上方“天涯行吟”,关注本公众号。
上世纪50年代初,中苏建立了同盟关系,大约有近十年的功夫,两国两党可谓“亲如兄弟”。位于长沙市五一大道844号的中苏友好馆旧址,为这段友谊作了无声的见证。
1951年,长沙动工修建第一条称得上现代化城市主干道的五一路,从湘江东岸大西门到火车站(现芙蓉广场)的宽阔街道两侧陆续建起长沙港务局、湖南剧院、五一路百货大楼、湘绣大楼、省供销社、长沙大饭店等宏伟建筑,其中就有1956年建成的“中苏友好馆”。2002年被长沙市列为近现代保护建筑。
中苏友好馆位于五一路北侧、南阳街至文运街口。楼高四层,坐北朝南,清水红砖墙,红瓦坡屋顶,上拱式门窗于门楼两侧对称分布。门楼上方墙面有浮雕,一只和平鸽叼着麦穗飞翔,脚踩两个圆环,圆环内分别是中国与苏联国旗图案,象征着中苏友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苏友好馆是长沙市中苏友好协会的办公地点,一楼和二楼展厅经常举办展览,三楼是阅览室,四楼有舞厅与电影放映室。
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路过长沙,在省委领导的陪同下来这里参加过联谊活动。
1960年开始,这幢大楼先后交由省外事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使用和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苏友好馆成为湖南高司总部(高等学校红卫兵总司令部)。1967年6月6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6.6惨案,派性冲突,死伤者众多。1990年后,成为长沙市口腔医院主楼。
我对这座老洋房的前世今生非常熟悉且饱含深情。因为,我曾在这栋楼里做过几年科技情报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座洋楼成为湖南省科技情报所办公场所。我八十年代在省科技情报所工作期间,就在这栋洋楼里呆了三年多。
当时,我的办公室在三楼东头。每天早晨,我从八一东路的住处骑自行车来这里上班。经过八一路,五一路,约骑行30分钟左右。每天傍晚,又反方向骑回家里。周而复始,来回奔波,一跑就是三年多。
我们的大楼,地处最繁华的五一路,在这里上班,逛街购物非常方便。中午休息时间,我常和同事到相隔几百米远的湘江大桥去散步,观湘江北去,看人流车往。有时,也到附近商店购物,还常到黄泥街图书市场看书买书。
八十年代中期,市口腔医院看中了这块地方,多方活动做通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工作,把这栋洋楼划归己有。
省政府给省科技情报所在八一东路划拨了一块地皮,并下达了建楼资金,1989年初,大楼建成。6月,省科技情报所开始搬迁。1990年后,中苏友好馆这栋楼就成了长沙市口腔医院主楼。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搬离那栋大楼后,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三十多年。我也许忘记了许多事情,但对这栋大楼始终难以忘怀。
半个世纪过去,五一大道经过扩建,当年的房屋基本不存在,只剩下这座前苏联折衷主义建筑,坡屋顶,大红瓦,上拱式门窗,正中的门楼面阔三间,向前突出,人字形屋顶与大楼大屋顶垂直。布局中最大的特点在于,门楼两侧门窗的形状、装饰和数量呈对称分布,具有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
每当我经过这栋大楼时,都要深情地望它几眼。有几次去这里看牙科,看完医生后,我还要到楼上楼下走走瞧瞧,看它有哪些变化,甚至还要到我当年办公的房子里看看。
虽然,大楼的内部改造已经面目全非,但我永远记得当年的模样......
(本文作于2015年4月,今修改发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