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葡萄妈
来源:妈妈抱团(ID:mmbaotuan)
真正持久有效的教育,都源于父母的爱和智慧。
真正持久有效的教育,都源于父母的爱和智慧。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公益广告。 一个小男孩一直往前走,围绕在身边的都是欢声笑语和温暖的亮光。 可是当他转过身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本应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却溢满了委屈、害怕和无助。 脏兮兮的衣服包裹着瘦小的身躯。 耳边都充斥着威胁的命令和责骂,他不安地停下脚步,拽着衣服下摆。 他说,很多人都喜欢童年,因为那里总是充满欢笑。 可是在他看来,童年,代表着不幸。 因为那里他遭受的是无尽的责骂和挨打,身上承受的是疼痛。 所以,“那里不一定就是无忧的伊甸园,那里也会有害怕和无助。” 他只想快点长大。 也许长大了,一切都会变好。 确实,孩子长大后,遭受的家庭暴力会减少,身上的伤会痊愈。 但是心里面那层阴影,却难以驱散。 就如苏珊·福沃德说的: “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
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打孩子,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
01
“做什么都没有自信,做什么都有点犹豫不决,只想根据别人的命令行事; 习惯了自己浑身都是错,感觉自己像劳改犯一样,等着被别人修理; 挫败感贯穿一生。”
有父母觉得,打孩子、骂孩子是一种教育方法,可很多时候,这都是父母的一种情绪宣泄。
“以后我可能就不能来学校了,希望你能永远记得我。”
虽然第二天女孩来上学了,但是小腿后面,布满了鞭打出来的斑驳伤痕。
“不管以什么名义打孩子,最后为此买单的永远只有孩子自己。”
父母的拳脚相向,日积月累下来,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让孩子不断受到伤害。
02
父母的暴力,也会遗传给孩子
“那些肢体受到摧残,受到忽视的儿童,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非常暴力的攻击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班杜拉(Albert Bandura)与他的合作者做了一个“波波娃娃实验”。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人。 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暴力的家庭就会有暴力的孩子。
03
孩子的优秀,不是打出来的
“南山,你好好想想,这个事你做得对不对?”
钟南山说,父亲这番话,比揍他一顿的刺激还要大。
“你如果打孩子,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授孩子更高级的认知技巧、自制力、因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的管教,而是错误的管教方法。
04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他有怎样的‘观念’,接受过怎样的教育。”
决定孩子将来变成什么人的要素,都在渗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END
回复“名师”,在线【观看名师育儿讲座全集】
点 阅读全文 获取《中小学必背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