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政务   2024-11-25 18:29   河北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对国家安全的新定位,深刻反映出国家安全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是对此前“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等重要论述的丰富与发展,对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更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安全“通变”


作为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变”是万事万物之基本形态,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周易·系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能恒久,进而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也比以往更为严峻复杂。国家安全正是深嵌和演进于这一历史转换进程中,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通晓安全变化之理。


第一,在世界之变中认知“大安全”。世界之变表征为空间地域范围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超越“一国一域”之界限,反映为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范围内呈现的变化从来都是由国际力量、各类矛盾相互交织、互为作用综合推动发生的。在百年变局下,当今的世界之变集中体现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推动。这些都为全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调大安全理念、构建大安全格局,要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构建集重点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把国家安全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之变促成不同地域空间更加紧密的关联,这需要各国加强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风险。


第二,在时代之变中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之变”通过发展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交替转换得以呈现,其中与国家安全最为相关的是和平与发展是否还是当今时代之主题。事实上,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既面临机遇与空间,亦面临着压力与挑战,我国发展也随之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世界动荡变革期特征变得愈发突出,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应超越“一时一事”的认知局限性,不因现实严酷而放弃梦想,也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第三,在历史之变中创造人类安全文明新形态。“历史之变”是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共同促成的结果,要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和规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历史性变迁,进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工作,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承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意义上,必然演绎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重点议题的人类安全文明新形态。


国家安全“立基”


“立基”即建立基础、奠定基石,这对党和国家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只有基础稳固,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从而迈向更高的目标,取得更高的成就。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正因如此,治国理政要以国家安全为基石,国家发展亦要以安全为保障,在这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基层基础,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底气。


第一,在治国理政大场景中理解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开创性事业,也成为党治国理政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国家安全无疑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的根本保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从中可见国家安全之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学习在新时代不同语境下对国家安全定位的表述,同样有助于理解国家安全同治国理政间的关系,例如,之所以“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因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显然皆为治国理政的大事要事;“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则直接把国家安全同治国理政所追求的“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目标紧紧联系起来。


第二,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理解国家安全。在国家发展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必须正确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从中不难看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发展和安全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细化、实化。事实上,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拓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等关于发展和安全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在说明要从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理解把握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在夯实基层基础中理解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国家安全专章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列起来后,这两者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成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的角度,对这些部署作出进一步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国家安全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抓基层、打基础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和基石,一方面,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另一方面,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


国家安全“致远”


在百年变局中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更加具有前瞻性、主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其作出进一步部署安排,同样用专章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等要求。这些都是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充分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观大势、谋长远、布全局,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唯有如此,才能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一,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此时必须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因此只有把维护和塑造有效统筹协调起来,方能更好掌握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从词义上说,塑造与致远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墨子·亲士》云“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引申为致力于远大理想、事业抱负、追求卓越等,显然要实现致远之目标,就得牢牢掌握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蕴含,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家安全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加速迭代,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战略竞争之核心,国际权力结构和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在此大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无疑成为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靠化缘是化不来的,唯有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充分反映出科技信息条件下科技发展、科技安全的重要性。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方面,要以高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以未来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复杂的国际战略博弈中赢得主动。


第三,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当今世界,各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发展利益超出国土之外不断拓展延伸,人类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海外利益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因此,要更好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建强海外利益保护法治安全链,有效应对海外利益风险挑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通过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这一重要论断内涵丰富、分量厚重、意蕴深远,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制作 : 编辑  刘美辰 / 责编 刘美辰 / 监制 武朋林

来源:中国理论网

我与10万+ ,只差你的一次转发▼

重温习主席讲过的中秘故事|秘鲁一家人的中国情缘


全国高新区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换届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青年友好——深圳市团校到石家庄调研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

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开展“为了明天”——“大手拉小手 你我共防毒”计划




石家庄共青团
@石家庄共青团,“邻家大哥”和青年人一起玩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