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哦,小黄,要不是你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我可能命都没有了哦。”11月21日,家住巴南区莲花街道西园社区的居民张婆婆回想起前几天一个人在家生病,网格员黄艳清将其送往医院的经历,仍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张婆婆老伴去世多年,子女也常年不在身边。今年5月,张婆婆一个人在家,突发旧疾,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找到网格员黄艳清。网格员黄艳清火速赶往老人家里,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由于发现早,送医及时,张婆婆成功挽回生命。
西园社区网格员帮助张婆婆就医。巴南区委网信办供图
像这样的事,随时在网格里发生,自从当了网格员,黄艳清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模式,“半夜不关机,随叫随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网格员和小区居民都建有微信群,确保群众问题能第一时间有效解决。”西园社区书记糜秀明说,通过“双网格”,能第一时间了解网格里群众的实际需求,线上多动嘴,线下多动腿,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好务。
糜书记说,过去,网格员从发现线索、了解情况、接到投诉,再到线下实地摸排、调解各方、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线上线下协同后,群众“小事”都能被快速响应。
像黄艳清这样的网格员,在巴南区的网格微信群里面共有2993名。近年来,巴南依托线下实体网格,对应建立线上网格,建群率达100%。除“三员一长”(网评员、网格员、物业管理员、村居民小组长)外,市、区两级1.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2000余名新就业群体融入网格群,155名电力网格经理,56名重点行业兼职网格员主动进圈入群发现问题,打造覆盖全域、一贯到底的双网格“神经网络”。自“双网格”互联机制实施以来,巴南区线上网格圈群已累计收集居民意见7800余条,涵盖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板块,(排查矛盾纠纷1200余件,化解1000余件,化解率达90%,涉及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市政维护、隐患排查等多类高频事项,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下大力气解开矛盾的“事结”和群众的“心结”,把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其实,在推进基层治理建设中,巴南坚持农村、城市两手抓,一个也不落下。鉴于农村地广人稀,多为“一老一小”,且有分散型集中居住的特点,巴南区探索建立以“巴适小院”为代表的院落微网格,将全区198个行政村,以1840个社为单位划分线下网格,同步建立线上网格,确保每户1人进群,设立院落长微信群,常态化线上线下收集问题,定期开展院落议事,一般问题随时解决,较大问题上报处置。
前不久,在巴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简称“区治理中心”)的“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应用后台上,突然弹出一则设备状态预警信息——圣灯山镇永隆村5社独居老人李天国家中联网型感烟探测器发出持续蜂鸣声,疑似发生火情。
应用系统立即向圣灯山镇基层智治中心、独居老人和其监护人同时发送告警信息,并自动向老人及其监护人拨打语音电话,告知应急处置方法。15分钟后,网格员到达现场,邻居已将火势扑灭。“晚饭后去村口串门溜达一圈,没想到灶内余火掉落,引燃了灶前的柴草。”李天国感慨道,感谢镇上安装的报警器和邻居的及时处置,避免了一场火灾。
来源:重庆日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