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药物让肥胖者与公卫界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它被《自然》杂志评为2023年度突破之首,并认为其“不仅改变了肥胖症的治疗,也改变了人们对肥胖症的理解”。无论是患者一端,还是医疗和医药,新的变化已经开启。
新的药物让围绕肥胖的医学强干预成为可能。方霞是司美格鲁肽最早的一批使用者。她不仅肥胖,还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十个月后,她瘦了40斤,BMI从超过32.5恢复到健康人的22.6。
2024年7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下称《指南》)。其中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与药物治疗并行。比如,在初始就让肥胖者用药;超重者则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3个月减重小于5%的时候,尽早启用药物治疗。
三年之中,以GLP-1为靶点的药物你追我赶。今年5月,跨国药企礼来的GLP-1/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双靶点药物替尔泊肽凭借降糖适应证入华,又为火热的药物减肥赛道添了一把柴。中国肥胖大会主席、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忠涛介绍,今年会议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200人,而以往只有300—400人。
全球约有超20亿成人属于超重或肥胖。肥胖年轻化趋势明显,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卫问题。
中国的形势似乎更严峻。据一项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刊载于《柳叶刀》上的研究,2018年,中国已经有一半人口超重或肥胖,较2004年增长了3倍。学界预计,到2030年,超重或肥胖人口占比还会上升至七成。此外,同等肥胖程度下,亚洲人患上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国际上通行以体重指数(BMI)判定肥胖,即体重(公斤)与身高平方(平方米)的比值。在中国,BMI≥24是超重,BMI≥28是肥胖。以此测算,一个身高175厘米的男性,体重超过147斤属于超重,超过172斤就是肥胖;而一个身高160厘米的女性,体重超过143斤就是肥胖。
但人们很难认识到,肥胖是一种疾病,会对健康造成损害。过多的脂肪会压迫全身各个器官,脂肪沉积也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炎症和代谢损伤,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衰及肾衰、脂肪肝等并发症。肥胖者的BMI每上升一个单位,就增加9%的死亡风险,预期寿命会因肥胖而减少5—7年。反言之,肥胖一旦得到控制,这些疾病亦有希望迎刃而解。另一项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2021年刊载于《柳叶刀》上的研究预计,六年后,中国的医疗费用会因肥胖而支出4180亿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全国总医疗费用的五分之一。
今年8月17日,名为“中国肥胖大会”的学术活动,已经是第三次启幕。减重与代谢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心血管内科、代谢生物学、公共卫生等跨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医者、学者齐聚北京市建筑规模庞大的国家会议中心,分享新研究、新方法、新发现,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有效对策。
一位多次参会的嘉宾直观地感受到肥胖治疗范式的凉热:“以往大会现场的展台以器械企业居多,如今药企已经占据主流。”财新看到,参展产品中有最新的两款减肥药物,也有超声刀等减重手术器械、胃内球囊器械,还有营养补充剂等。
Writing by Denise Jia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Twitter|Caixin Global
LinkedIn|Caixin Global
Facebook|Caixin Media
点击“阅读原文”,去主站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