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墓地,这4个“地方”尽量别带孩子去,父母莫大意
教育
2024-10-09 20:56
湖南
当布妞还是个小婴儿时,家里老人就会告诉布谷妈一堆育儿“习俗”。比如小婴儿不能参加别人的葬礼;到了晚上就不能带孩子出门;非要赶夜路,就得一路呼唤孩子的名字,不然孩子容易“丢魂”。但后来了解了一些知识才发现,有时候,看似“迷信”的想法,其实,真有一定道理。尤其是最近看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后,布谷妈才发现,有些地方,真不能随意带孩子去。心理学家杰西尔德,曾对136名小孩持续记录了21天,通过实验、父母观察、对孩子进行访谈等方式,详细研究了“孩子在哪些情境中会害怕”。也就是说,这4个地方,尽量别带孩子去。不然,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引发恐惧、退缩、紧张、害怕等行为。在6个月-3岁期间,最容易引发孩子恐惧不安的,是陌生。布妞刚上幼儿园时,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每天早上不愿意起床,还没出门就两眼泪汪汪,去到幼儿园门口,她更是嚎啕大哭,抱着布谷妈不肯撒手。在家里也是格外胆小,害怕厕所冲水的声音,听到开油烟机都要捂着耳朵跑到卧室。别人说话稍微大一点声,她都像受到了极大的惊吓钻进布谷妈怀里。那时候布谷妈非常困惑,为什么布妞的适应能力这么差?为什么她突然变得这么胆小?而这个问题,布谷妈直到最近才明白,让她产生极度不安全感的,是——陌生。布妞出生后,在北方呆了3年,然后突然被我们带到了南方生活,并且没有适应多久就直接去了幼儿园。她从熟悉的环境,一下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人、吃着陌生的饮食、听陌生的口音,以及感受陌生的气候和居住环境。这些,都让布妞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强烈的不安全感。再加上与父母分离的入园焦虑,导致她一下子变得粘人、胆小、紧张兮兮。一位幼儿园园长跟布谷妈说,孩子还小的时候,其实是不建议带出去远距离旅游的。若经常离开家去到陌生的远方,孩子不会像我们大人一样很快适应,反而可能会焦虑、不安、焦躁。所以说,6岁前,我们可以带孩子在周围探索,但最好不要东奔西走。如果,实在需要远距离搬迁,像布谷妈这样,那就最好让孩子适应几个月的时间,再让他适应新的陌生环境(如学校)。想象一下,你安静地坐在公园长椅上,正一脸惬意地看着湖面风景。突然,有个人毫无预兆地在你耳旁大叫一声,你是不是会被吓得魂都丢了一半?或者你正坐在公交车上刷手机,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巨响,你第一直觉是不是“有危险”?突然的噪音,不仅会让孩子感到恐慌,也会让我们大人感到害怕。老人说不让小孩子去墓地,因为很多孩子回来后就被“吓到”了。他可能不是被“看不见”的东西吓到,而是被“听到”的声音给吓到了。因为在以前,包括现在的农村,葬礼或者墓地,很多都会燃鞭炮,有些炮声真的是突如其来且又响亮。还有时不时的锣鼓声、大人的哀嚎声、咆哮声。还有KTI和一些吵闹的商场,都不建议带孩子去。因为那些突然的或持续的噪音,真的会吵得人心神不宁。杰西尔德的实验,记录了一个会让我们不管在什么年龄段,都感到恐惧的场景,那就是——黑暗。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鬼片,几乎都拍在黑咕隆咚的夜晚。若是在大白天,那效果,会大打折扣。城市里灯火通明还好,若在黑暗寂静的农村,确实会让孩子感到害怕。黑暗、偏僻又陌生的地方,我们就少带孩子去了。还有近几年流行的“密室探险”,我们大人试试还可以,小孩还是别带去玩了。在杰西尔德的实验中,还有一个让大部分孩子都害怕的情境,就是高处。将小婴儿放在一张大桌子上,桌子上铺着透明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是贴了贴纸的结实桌面。而另一半的贴纸,则是贴在下面的地板上,形成一种“悬崖”。妈妈会在“悬崖”一端呼唤宝宝,看孩子会不会爬过透明玻璃,越过“悬崖”。几乎所有的宝宝,都选择停留在了结实桌面这端,拒绝爬过去找妈妈。若孩子害怕走独木桥、站在高处害怕往下看,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去到景区,孩子害怕类似“视崖”项目,我们不要觉得不玩就是损失而逼他。还有近些年流行的玻璃栈道,就是一个大型的“视崖”体验,若孩子不敢去,我们千万不要勉强。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我们会生来就害怕以上几种情境呢?根据生物进化理论,陌生的地方,意味着脱离族群,而落单,在自然界是致命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突然的噪音,则可能是有捕食者(狼、虎)出没,或者自然危害(山体崩塌)。黑暗,则意味着逃跑困难,且捕食者这时候会出来猎食。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