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超大环屏上一棵“科技树”向四周延伸出无数枝桠,象征着人类科学的一路成长;成都音乐制作人阿鲲一首《太空电梯》(《流浪地球》插曲),将现场拉进宇宙时空;《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现场向科学家致敬:“正是每一位科学家的意志、坚持和勇气,才让我们一次次见证世界的转折”……
11月3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腾讯科学WE大会上,除了中外顶尖科学家带来的最新科研突破,音乐、电影等多元形式对未来畅想、科学探索的诠释,让公众更能近距离感知科技、触摸科技。成都拥有深厚的科幻文化积淀,诞生了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也是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城市,被誉为“科幻之城”。WE大会举办地就在成都科幻馆。WE大会通过充满吸引力的话题设计、TED式演讲风格、炫酷的视听体验,让学术分享如同一场场科幻大片,牢牢吸引住现场以及收看直播的观众目光。薛其坤院士。
薛其坤院士分享的兼具“磁性”“拓扑性”“绝缘性”的罕见材料,为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奠定了基础,也被杨振宁称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诺奖级成果’”;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经典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顾问基普·索恩讲述黑洞、虫洞、引力波以及时空穿越。还有在锦屏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探索暗物质的刘江来、发现人脑中网格细胞的梅-布里特·莫泽、用芯片复刻器官组织细胞的唐纳德·英格伯……他们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在各自领域前沿的科学探索。这些艰深的科学成果通过巧妙编排和视听包装后,让普通人也能“喜欢看”“看得懂”。
科学不是高高在上,而在你我身边。WE大会也并未局限于展会场馆,而是主动走出去,以各种方式来到市民中间。大会期间,WE大会的标志“科技树”闪耀春熙路百盛裸眼3D大屏、天府双塔等成都地标建筑,市民纷纷驻足围观打卡。“顶尖科学家来成都了”的消息也登上当地网络热搜。面向爱好科学的大学生,WE大会邀请了数百名四川高校学生赴现场观看,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在校园内同步组织观影会,让更多学生通过WE大会了解各领域的前沿研究。
WE大会次日,科学家们深入到成都当地,畅聊科学与科幻艺术的碰撞、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如何助力大熊猫保护等话题。在多个城区展开跨文化、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让科学家更了解成都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也让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收获“偶遇诺奖得主”“向院士提问”的惊喜。从2013年至今,WE大会邀请了近百位科学家,在科学爱好者中树立了品牌,拥有一批长久相伴的粉丝。
而“科学”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密码。成都的科研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机构,5个学科全球排名前20,致力于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腾讯WE大会与成都的拥抱,不仅有助于推动成都科学氛围建设,更是成都从“科幻之城”到“科学之城”“科创之城”的一次成功的城市品牌运营活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科学界,通过直播和网络热搜,看到了爱科学的成都市民、朝气蓬勃的四川青年、开放友好的科创环境,这都将有助于成都科创口碑提升,增强成都对科技人才、创新企业的吸引力。我们期待,有更多城市和机构在科普领域蹚新路、出新招,通过科学传播与市民、高校、产业深度联动,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融合,形成“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编辑:王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