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
新华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课堂是知识传授、智慧碰撞的地方,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在新华园,每一门课程的背后,都有学校和老师的心血与付出。从概论到精读、从大众到小众、从传统到科技,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总有一门课让你流连忘返,直呼“有种神奇的魔力”。
鱼灯制作、棕编、非遗蜡染
彩泥艺术、陶艺、刺绣
……
在新华园,有门宝藏课
不仅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还能学到很多中国传统手工艺术
学生更是在官微君后台留言
“超级有趣,一定要报道一下”
“不想下课!”
“强推!”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城市建设学院校级模范教师,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百物匠心”非遗技艺微课大赛校级二等奖获得者汪艳老师正在《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课堂上,讲解蜡染的基本知识。
(汪艳老师正在种植菘蓝和蓼蓝)
每年有将近两百人选修这门课,学生来自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美术基础,但是通过学习加上他们自身对美的理解,制作的作品常常会给我带来惊喜。”汪艳说。
上蜡完成后,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放入水里浸泡。浸泡10-30分钟后,汪艳带领他们进行染色,染色过程中学生们亲眼见证了白布在染料的浸润下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纷纷感叹蜡染工艺的神奇。最后,经过去蜡处理,一件件精美的蜡染作品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
近距离接触、学习、交流,让她学习到了很多非遗类的手工工艺,同时更加强烈和深刻的了解到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类发展现状,“作为高校教师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于是在国艺基金项目结束后,回到学校我就开始整理材料,同时也请教了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国家一流课程主持人宋蓓蓓教授。最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历半年的打磨,2023年春季开设了我的第一门通识选修课《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汪艳说。
在课程开课之前,学校为这类课程建设了专门的实验室,并购置了丰富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汪艳说:“学校特别支持这类课程,常常问我还需要什么器材、物料,这种被支持的感觉让我很感动!”
《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课程中,除了非遗蜡染还有鱼灯制作、棕编、彩泥艺术、陶艺、刺绣等多个板块的手工艺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中2-3项手工艺跟随老师动手实践操作。
课程开设的第一个学期,丰富的课程内容就吸引了大批学生选择这门选修课,不少同学上过这门课后更是被汪艳老师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认真踏实的专业态度吸引。后来,选课时越来越火爆,更有一些没有抢到课的同学慕名而来。汪艳说:“其实,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这么多同学喜欢这门课真的很开心,我做到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了解传统文化。”
今年大一的王婉茹同学说:“以前就听学姐说这门课很火爆,选课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我一直守在电脑边才有幸选到这门选修课!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蜡染的制作过程,一开始我以为蜡染就是把蜡染到布上,没想到蜡染有这么多道工序。从白布到艺术品的转变过程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蜡染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除此之外,汪艳还组织学生利用课堂内容参加学科竞赛获得A类国家级一等奖;2023年申请大学生大创非遗类项目2项、24年申请非遗类2项。《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非遗蜡染》课程还受邀公益讲座被央视CCTV-13采访报道。
“有不少学生上了我们这门课以后,爱上了做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自己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产品,去参加各种比赛、各种集市,都起到很好的推广效果。我真的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中来!”汪艳感慨到。
终审 | 朱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