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开启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扭转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在地球上留下了壮丽的红色飘带。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融媒传媒集团陆续推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专题采访报道《长征路上向“新”行》,记者循着红色足迹,倾听历史回响,探寻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实践,汇聚起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今天,记者带你到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金沙江边追寻“金沙水拍云崖暖”背后的军民鱼水情。
在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行程中,跨越24条大河,其中巧渡金沙江,实现了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的壮举。
记者一行从昆明北上,目的地是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皎平渡口,当年红军从这里巧渡金沙江。
临近金沙江,两岸山峰突起,绝壁千仞,山顶云雾稍微削弱其锋芒,幽深的峡谷里,民房的袅袅炊烟,彩云辉映着湛蓝的晴空,将峡谷点缀得更加生机盎然。金沙江从海拔6000多米的源头,跌落到这里的800多米,切割着横断山脉,形成了雄壮辽阔的金沙江大峡谷。
到达皎平渡口,金沙江水面宽阔,微波荡漾,金沙水拍云崖的咆哮已不见。如今,随着乌东德水电站下闸蓄水,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口,已淹没在库区水下,而那段惊心动魄的渡江传奇依然鲜活。
时间拨回到89年前,金沙江奔腾而下,其凶险令当地人都望而生畏,有“金沙自古不夜渡”的传统,而这一传统随着红军的到来被打破。
1935年,中央红军通过四渡赤水出奇兵再入云南,进入云南后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渡过金沙江,“过江则存,过江则胜”。
4月29日,中革军委在昆明市寻甸县鲁口哨发布《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拉开了巧渡金沙江的序幕。
次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北进,向金沙江渡口奔袭,皎平渡口成为中央红军主力渡江的最大希望。
在皎平渡镇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展出的一块展板上,三路纵队的目标一目了然:龙街、洪门和皎平三处渡口。“这三个渡口中,皎平渡口被寄予最大希望,中革军委因此特别派出了干部团先遣队考察。”皎平渡镇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魏亚倩向游客讲述到。
然而,当干部团先遣队日夜奔袭到达江边时,蒋介石电令国民党中央、滇军、川军“不顾任何牺牲,追堵兜截,限歼匪于金沙江以南地区”。同时,派兵扼守金沙江各渡口,将船只送到江的北岸。
在纪念馆内的一面照片墙上,写有37人的名字,他们就是当年在皎平渡口帮助红军渡江的船工,渡江还得从这37名船工说起。
红军战士找到当地船工张朝满和张朝连兄弟,在他们的帮助下打捞起一条小木船,并用布条将船上的漏缝塞住。为了帮助红军尽快渡江,当地共有37位船工相继加入,打破“不夜渡”的传统,在7天7夜里轮流摆渡,帮助中央红军3万多人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如今“金沙水拍云崖暖”七个大字在皎平渡口半山腰熠熠生辉,向世人继续诉说着那段传奇。
━ ━ ━ ━ ━
来源:遵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