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文州·白马遗风 | 水陆码头、千年茶乡 流淌川风蜀韵的陇上小镇—碧口

政务   2024-11-01 13:09   甘肃  

碧口镇位于陇南市文县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碧口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地处川陕三省交界处,南邻四川青川县,白龙江从这里向东流入四川。
和它的地理位置一样,碧口是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大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自古就有“碧口不像甘”的说法,1949年以前,碧口是整个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被列为甘肃四大名镇之首。
1
从文县县城出发去往碧口镇。
212国道在此段80多公里的车程,多在白水江的峡谷和高山穿行,而它的路线和远古以来先民们入蜀的阴平古道不时重合。
在玉垒坪附近,白水江从西北流向东南,一头汇入白龙江的怀抱。
汇入白水江的白龙江,和之前所见的脉脉温流已然不同,此时全然一幅大江大河的气派,最终它将在远方,形成闪烁着翡翠色彩的一泓大湖——碧口水库。
看见碧口水库,碧口镇也就不远了。
在古时,碧口所在位置,牢牢占据水旱两路要津。
它的南面,是阳平关、剑门关;在它的东边,有汉中诸郡,有定军山这样的古战场;在它的西面,便是武都郡、阴平郡;隐匿在这些三国时就风云激荡的地名间,一座明清繁盛起来的古镇,又会散发怎样的风情?
2
它自顾自地美丽。
漫步在碧口镇,可以看到一些老建筑延续着清末民初川北民居的风格,街道两边新修的商铺也采用实木屋脊、古建屋檐、仿古木门、仿古木窗,处处透露着古朴之韵。
碧口镇,最不容错过的便是老街。老街有前街、中街和后街之分。长街短巷、黛瓦白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透露着繁华的气象。
老街临水的廊桥是镇子最富特色的建筑之一,黛瓦覆廊,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廊桥两端有风雨亭,飞檐翘角,极为美观,漫步在廊桥上,清风徐来,格外舒爽。
而中街的店铺则集聚着当地的特色美食。街上现做现卖各种香气扑鼻的小吃,核桃饼、豆花面、米豆腐让人垂涎,街道两边整齐的木楼上各种店招迎风飘拂,恍惚中似乎于历史深处,传来昔日商埠的喧嚣市声,绵绵回响不绝……
明清以来,碧口由于连接陇川,南邻四川,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已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和甘川物资集散地。
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景象——繁忙的水道,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而纤夫肩上充满重荷的根根纤绳,连接了甘、青与巴蜀之间的千山万水。
在清康乾盛世之时,碧口已日趋繁荣,到民国年间仍然是一片兴旺的景象。
陕、甘、川、青、宁、蒙这些地的山货、皮张、药材、木料、烟土运至碧口,分装木船、木筏运往重庆,再至上海,远渡重洋。船队又将南方的丝绸、布匹、盐、油、杂货、洋货、工艺品溯江运至碧口,构成了通往南北的“水上丝绸之路”。
据地方志记载,碧口镇最繁华时,有来往行商、行栈500多家。饮食、旅店、商铺也都有很大发展,每日多则二千余人出入。队二十余组,船只达三十多艘。
江西、四川、陕西等旅居碧口的富商兴建了各自的“会馆”,一时碧口馆所店铺林立,便成了西北最大的水陆码头,赢得“小上海”“小重庆”的美誉。
3
如同身处四川,在碧口镇,茶馆随处可见,终日氤氲着缕缕沁人心脾的茶香。
在人们印象中,茶叶多产自长江以南地区,但北纬33度纬线横穿碧口镇,使得这里的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这条中国茶叶生长的最北界线造就了甘肃少有的茶乡。
碧口出产的茶叶,最有名的莫过于碧口龙井,它已成为甘肃最有名的自产茶叶品牌,干茶香气清纯,冲泡后汤色碧绿。
在碧口镇的李子坝、碧峰沟一带,雨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
碧口是甘肃境内最早引种茶树的地方,清代道光年间,碧口镇的李子坝就开始种茶,在一些茶园里至今还有一百多年树龄的老茶树。
从李子坝发现百年老茶树起,碧口人便着力在一个茶字上下功夫,经过多年发展,很快便以茶叶种植、森林秀美为更多人所知——甘肃历史文化名镇、十大魅力镇、特色气候小镇、森林小镇、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区……一顶顶“桂冠”让碧口更显得光彩熠熠。
还是采茶时间来碧口最有诗情画意,那个时候,几乎在每一道峡谷深处,山坡上都有成片的茶园。
茶农头戴凉帽,身挎茶篓穿梭在茶垄间,巧手翻飞灵巧动舞,嫩芽轻盈落篓中,呈现出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田园画卷……

来源:新甘肃
监制:岳文斌     校审:王海翔
责编:李世英     编辑:韩富红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陇南文县发布
发布文县消息、传播文县声音、展示文县魅力、推介文县产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