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
我省自实施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行动计划以来的成果
展示先进典型经验
交流解决问题难点
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
共同展望面向未来的教育图景
11月28日—29日
第二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成果展示会
在郑州召开
本次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普通高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教育报刊社教育时报承办,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郑州市第101中学协办。
各地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和基础教育科科长,两批特色高中校长(书记),两批被帮扶县中校长(书记),前三批省级学科所在学校校长、省一级学科负责人,学生发展指导导师工作室主持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基地负责人等300余人线下参加会议。各普通高中学校班子成员,学校教务、学生、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省级学科成员线上参会。
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指出,第二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成果展示会既是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政策精神的重要工作举措,又是对我省一年来高中多样化发展相关工作的全方位总结,更是为全省普通高中学校交流提升提供重要平台,是我省普通高中工作的一件年度大事、盛事。
刘林亚强调,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一要跳出单一模式,做好统筹规划。要依托学科建设,开展多样化有特色办学实践探索,逐步办出特色;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为学校发展做好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要打造特色课程,夯实发展基础。要以省级学科建设为抓手,构建整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要把国家必修课程的特色实施作为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进行优化组合,打好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开设好选修课程,让每一个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潜能开发的选择机会。同时,认真处理好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优势学科为引领,带动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处理好特色高中与共建高校的关系,积极发挥高校学生发展实践基地作用,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深度研修、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处理好优质高中与被帮扶学校的关系,深入分析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环节,开展行之有效的帮扶,相互学习借鉴,总结发掘被帮扶学校好的做法,完善自身。
三要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育人质量。要利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知名企业等在理论研究、办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发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特色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利用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化等现代手段拓宽资源空间。把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成果经验介绍
安阳市第一中学做成果经验介绍
安阳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徐珍玲分享了学校关于科技特色高中的建设经验。她表示,安阳市第一中学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面向全体固本强基、拓展课程发展个性激发潜能、提升课程立足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三方面形成了“分层分类教学课程与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双向互进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优质学科效能,落实全员导师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拓展科技学习场域、优化师生时间管理,为多样化特色发展助力赋能。学校还定期举办科学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展专场科学文化活动,每学期举办科学晚会,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科创实践活动等,拓展多样化特色发展渠道。
洛阳市实验高级中学做成果经验介绍
洛阳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师利峰分享了学校关于人文特色高中的建设经验。他介绍,洛阳市实验高级中学用成熟的育人体系、稳定鲜明的办学风格和明确的办学目标,筑牢了特色发展根基;围绕学科建设优势,强力推进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加强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凸显其他学科在区域内的辐射引领作用;结合校情开发“上善、求真、求美”幸福课程体系,形成人文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开展“新秀教师起航培育、青年骨干教师攀升培育、名师引领辐射带动、思政课教师铸魂培育”四大工程,培养优秀的育人团队;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培根铸魂工程。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做成果经验介绍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杰芳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基地切入,分享了学校如何与高中协作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她指出,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积极与各中小学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面向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现已成功举办四届;开展“百名专家进中学”系列活动,让专家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去科普知识;开展“科普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帮扶乡村学校,传播科技文化;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学生发展成果展示
会上,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广文、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学生、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花样年华心理剧社团、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PRCC科技社分别进行了学生发展成果展示。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广文做学生发展成果展示
陈广文以2023年、2024年两年的生物学科夏令营为例,介绍了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科夏令营的实施与感悟。他表示,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上,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能力为目的,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思维训练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方法上,以互动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为主;在知识来源上,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教育;在师生关系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学生潘岱岳介绍了《变“废 ”为“宝”——生物有机肥:让土壤更健康,让作物更高产》项目。他们的研究项目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萌芽赛道,获评河南省一等奖第一名,并推荐参加全国决赛。项目成功的背后,是鼎力支持的学校、有教无类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项目中的许多灵光一现都来源于教材中的实例。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个个实验让项目成员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真正做到了“从课本中来”又“到课本中去”。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花样年华心理剧社团带来心理剧表演《看见微笑》,通过“初现”“沦陷”“救赎”“和解”四个篇章,讲述了学生微微复杂的心理世界,用“小恶魔”的形象具象化微微心中悲观、消极的心理活动,并最终通过老师的劝导、同学的鼓励、家长的理解,将内心的苦闷摆脱,变回乐观、开朗的高中生。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PRCC科技社带来机器人表演。机器人的舞蹈、机器小车的特色功能、无人机的空翻展示……展示了科技社团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水平,以及科技赋予学生的无限潜能。
“学科协同发展”微论坛
学生发展成果展示结束后,会议开启“学科协同发展”微论坛。微论坛由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河南省普通高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建东主持。历史省一级学科负责人、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师刘坚围绕历史省级学科建设联盟自创建以来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物理省一级学科负责人、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副校长晁广云围绕物理省级学科联盟未来的工作设想、运行机制,物理省一级学科负责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功毅围绕学校利用省级学科进行示范帮扶的思路和着力点,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学指导组成员杨子老师围绕外语学科发展的方向与思路,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弋松伟围绕如何破解外语学科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进行深入探讨,为与会代表呈现高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普通高中发展报告发布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河南省普通高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建东发布《普通高中发展报告(2024)》
微论坛结束后,蔡建东发布《普通高中发展报告(2024)》,阐述我省2024年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推进情况,总结提炼我省2024年普通高中发展的具体情况;列举我省在规范办学行为、学生发展、学科与特色高中建设、县中提质、保障新高考平稳落地、综合高中试点等方面的重要政策举措;分析我省高中文理科教学、学科教学、省级特色高中和省级学科情况,以及各地市文理科学生发展情况;提出我省普通高中学科建设需要关注的八大问题,强调学科建设目的不在于学科建设本身,而在于通过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积极构建特色学科育人体系,引发学校系统整体性变革。
随后,与会领导为第二批河南省特色高中授牌。
主题报告
28日下午,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张锋老师做了题为《2025年新高考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办法解读》的主题报告。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李浩老师做了题为《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卷结构研究报告》的主题报告。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史品南做了题为《新高考应对策略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学校针对“三新”改革,深刻研究“三新”政策,把握新高考总体方向。锚定“三新”要求,转变应对策略,让教师更新观念,回应价值转型;指导选科组合,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关注课堂价值,提高教学品质;抓好学科竞赛,强基创新人才;凸显学生主人,激发内驱力;尝试招生改革,贯通培养优才;定制“一生一案”,落实教学责任。直面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构建新质教育生态,以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五大核心观念,破解县中模式困局,助力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第35中学原校长朱建民做了题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他介绍,北京市第35中学在课程建设中聚焦学生三大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地发展。学校课程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学校在科技与创新、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特色课程,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此外,学校还提出“五制”改革,以选课走班制为核心,学部(学院)制(教师聘任与考核、课程实施与评价、学生管理与指导)、导师制(学生指导全面教育)、学长制(自主管理同伴教育)、学分制(评价体系、成长路径)层层递进,让学生自主而有个性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创生能力和整体育人能力,促动学校从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型。
实地观摩
29日上午,与会人员前往郑州市第101中学,实地观摩学校语文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多样成果。
走进报告厅,郑州市第101中学校长谭纪萍做学校学科发展报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学校语文学科的建设情况。她表示,学校聚焦教学,构建“学行课堂”,引入新课,自主先学;互助探究,以行促学;讲练结合,学行合一;小结巩固,以学促行;适时检测,以行验学,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多元立体,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以学科资源整合和教学模块融合为主,以“学行课堂”和“大单元教学”为辅的课程体系,探索学科融合新路径。把校本教研作为促进学科建设、打造学科特色的重要抓手,形成“二次三级”校本教研模式,提高学科水平。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名优教师学术共同体”,打造“青蓝工程”“梯级名师”平台,完善了教师发展机制。各学科积极创设特色学科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报告结束后,学校学生向与会人员带来朗诵《呈文》,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学校近百年风华,感受一代又一代的扶轮学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随后,与会人员走进学校校史馆,了解郑州市第101中学的百年岁月,一张张照片、一份份书信、一枚小小的校徽,一段悠扬的校歌,让与会人员感受学校红色校史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渊源及当时学校师生在那段峥嵘岁月中进行爱国救亡运动所迸发的爱国热情。
与会人员走进图书馆及语文学科中心,感受学校浓厚的人文氛围,观摩学校语文学科建设的先进成果;走进文化连廊,观摩学科特色活动展板、学生美术作品及文史主题展览等;走进扶轮广场,感受校园文化中校史与铁路元素的融合;走进子曰广场,观摩校园文化及学科融合活动。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黄发强、贾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