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易日盛 家装公司 数字化 渡劫 #295篇原创
出品丨树懒编辑部
作者丨鲁红卫
01
家装第一股,遭遇困难
5月15日下午,我参加完爱空间的新品发布会,步行到小营路首开书院的咖啡馆,约了一位做顶级豪宅装修的老板聊天,晚上在旁边一家很有烟火气的烧烤店撸串喝酒,中间还摇了一位关注产业的投资人,边吃边聊。
有段时间没见了,都是熟人,三个人也很放松,聊聊各自的近况,想到哪说哪。期间,记不清谁抛出了一个问题,这几天咋看到东易日盛很多负面新闻,出啥问题了?
最近经常收到各路朋友来了解东易日盛的最新情况,有的是东易日盛的前员工,有的是自己家里正在用东易日盛装修,看到网络上各种新闻,瑟瑟发抖,能不能按时交付,心里没底。
网络既是放大镜,又是显微镜。现在短视频平台过于发达,行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不管真假,各种博眼球的解读扑面而来,短时间炮制出来的短视频,迅速传遍全网。
在此之前,其实我也关注到这个事,我也知道只要稍微整点内容发出来,一定会有非常可观的流量,原因很简单,负面内容跑得更快。但是想了想,打算先缓一缓。
不可否认,东易日盛最近几年的经营情况不理想,营收层面从巅峰时期的43亿元回归到不足30亿元,并且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7.5亿元,2023年亏损2.1亿元。今年Q1,亏损1.2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行业大事件,我询问了一些东易内部的朋友了解情况。对方也没藏着掖着,很坦诚地说“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目前正全力融资”、“部分城市分公司存在经营情况调整”、“我们这边依然在正常巡检工地,一切正常”,等等。
从内外部的反馈来看,东易日盛确实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包括郑州在内的多个直营门店关闭,但不是全部,仍然有很多门店运营正常。5月16日,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获悉,东易日盛目前有64个直营店,34个加盟店,生产经营正常。
饭桌上的朋友认为这是行业性的事件,建议我从理性的角度谈谈看法,之前也有业内朋友让我从行业角度客观分析一下陷入舆论风波的东易日盛。所以这次的内容仅代表个人立场。
首先,市面上爆料的一部分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关店、员工工资未发放等问题。重要的是,当出现困难时,管理层要积极站出来寻找解决方案和承担责任,不能回避。确保消费者的装修交付、员工工资、工人工资、供应商欠款等多方的利益,这是企业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也能体现公司的担当。
如果能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最后哪怕公司关门退场,至少也是体面的。目前正是水深火热的时候,不能要求所有员工能够与公司共进退,这不现实。
02
企业危机透视行业挑战
03
数字化转型变革,经营压力大
导致这样的事件发生,大环境占一小部分因素,且是企业无法左右的,真正要反思的,还是东易内部问题的集中爆发。
大概从2014年上市之后,东易日盛就开始进行数字化布局,让科技赋能家装,引领行业变革,董事长陈辉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和媒体采访中分享数字化变革家装的趋势,运用数字化手段联通家装全业务,并且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DIM+数字化家装深化设计系统,2023年对外发布数字化全案家装(数装业务)星耀SAAS系统,实现了家装业务的全链条数字化运营管理。
传统家装行业效率低,消费者体验不好,是一直以来的行业痛点。降本提效,是每家企业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这个方向似乎并没有错,近几年来,东易日盛每年研发投入都在1.5亿元以上,研发人员有800多人,这个数字在家装行业应该是最多的。
投入资金资源去做数字化变革,最终能否成功,效果是未知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一位在东易内部的员工告诉我们,感觉这几年公司有点过度沉迷数字化,很多时候像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并没有给整个组织带来明显的改变,忽视了对核心人才的重视和吸引,家装还是一个比较传统、依赖于人的业务底色,短期不易改变。
为此,我专门翻阅了东易2014年上市以来的财报,看各项费用的变化情况。对比发现,近十年来,销售、管理、财务、研发四项费用总和的中位数在32%,其中销售费用中位数在18%,管理费用中位数在10%。
十年来,东易日盛的毛利率的中位数在36%左右。虽然这个毛利水平并不算低,但是过高的费用占比,以及作为上市公司合规经营的税金(这是上市与非上市的差异),无疑是增加了成本,蚕食了利润空间。
尤其是近两年来(2022-2023),市场不景气,毛利率维持在30%-35%,但是销售和管理两项费用总和持续走高,占总营收比重过大,分别占比58.80%和41.65%,重重压力之下,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
这不是一家企业的问题,反映了行业层面的问题。前几年,资本对家装行业短暂关注过一波之后就没再继续,其核心原因是这个行业利润实在太低了,甚至是负的。即便企业毛利率每年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在持续走高,最后直接导致企业每年的利润很可能是负数。在一切经营动作都不出现失误的前提下,能打平或者有两三个点的净利润已经算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公司了。
04
行业洗牌,家装行业路在何方
从数据结果上看,数字化暂时还没有给东易日盛在降本增效上真正带来质的转变,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指标,员工数量。众所周知,家装行业重度依赖人的特征一直没有改变,从东易日盛的数据大概能感受到“依赖程度”。2014年-2023年的数据显示,东易日盛的员工数量在4000~7000人之间。
2018年和2021年,东易日盛的营收突破了42亿元,这也是业绩的最高点。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员数量的明显增加,这两年员工数量突破了7000人。(分别是7081和7228人),巅峰时期的设计师数量达到2556人。
2021年是业绩的顶峰,也是员工数量的顶峰。往后这两年都在较少,平均每年缩减1000人。2023年末,依然还有5204人的团队。目前依然还是一个比较大又比较重的组织。
放在整个装饰行业,这个规模也是非常大的。我又去看了公装行业TOP 2的上市企业,金螳螂和亚厦装饰。金螳螂在2020年的巅峰时期做到了312亿的营收,团队规模是1.5万人。2023年回归到202亿元,人员缩减到近1.1万,几乎是等比例减少。
亚厦装饰的巅峰时期是2014年,营收在129亿元,团队规模在5600人,2023年又回到了129亿元的规模,人员缩减到了5000人。
再对比来看,东易日盛的员工数量超过了亚厦装饰,但营收只有亚厦的23%。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东易日盛要做到100亿规模,需要1.7万人,做到300亿的规模,则需要5.2万人。(业务属性存在差异,此处类比只是参考)
两个虽然都是装饰行业,但是在人效上存在很大差异。对公装企业来说,家装的生意并不性感。前几年,互联网家装火热的时候,几家头部公装上市公司,都布局了家装业务,短暂尝试之后,绝大部分都已经放弃了,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家装公司的运营是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上市公司是以净利润为核心的。从这个角度,上市公司不能做家装。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家装行业正处在激烈的洗牌期,僧多粥少的市场状态下,对每家公司都是挑战,必然会有一波公司出局。但家装的需求一直都在,也有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加入行业,例如,理想汽车原总裁沈亚楠跨界进入家装行业,并宣布完成融资6.53亿元。
所以家装行业总是会面临内外部的冲击,对于仍然还在场上的选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心态调整,尽可能迅速让公司回归到可盈利的规模,放弃高速增长的幻想,撇开虚假繁荣的浮沫,收起野心,回归理性,真正回归有质量的增长。
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而不是有多大的胆量做多大的事。
企业的本质是要盈利,只有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企业才会更加安全和稳健。否则,不把公司带入到健康安全的发展轨道上,大概率也没机会再纠结未来会怎样了。
对东易来说,当务之急应尽快开展瘦身计划,优化亏损的门店和城市公司,降低经营成本,为原来的盲目扩张买单,回归到可盈利的体量。如果能回到上市时的20亿规模能够盈利,回到原点并不是一个差的选择。
当然,最终还是要看老板能不能从内心接受这种变化,因为太多老板只能接受规模往上走,不能接受往下走。
希望东易日盛这次能渡过难关。
END
*温馨提示:喜欢树懒内容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树懒生活Fine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哦~
关注树懒生活Fine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