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世宗柴荣毁大悲铜像铸钱一事,在后来的历代史料、笔记小说和民间也有着不同说法:
《龙兴寺大悲阁记》:“五代之乱,契丹犯境,烧寺熔毁其半,镇人以香泥补完之。周显德中、国用空虚,掌计者无远图,收罗天下铜佛铸钱以资调度,于是菩萨之像又以泥易其半。”
《龙兴寺重修大悲阁序》:“金铜大士像,始在城外大悲寺。石晋之乱,为契丹所焚,遗像仅存。后周世宗毁以铸钱。”
《唐镇州大悲寺自觉传》:“至周显德初,敕铸九府圆法,天下铜像一例除毁。时州人相率出钱赎此像,不允。登即炉橐熔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时炭炽飞烟熔之,从顶至胸,旋收铜汁。斯须计料,匠氏暴卒,自此罢工。”
宋代王巩《随手杂录》:“柴世宗销天下铜像以为钱,真定像高大不可施工,有司请免。既而北伐,命以炮击之,中佛乳竟不能毁。未几,世宗疽发乳间而殂。”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篡》:“周世宗毁铜佛像曰:佛以头目髓脑有利于众生尚无所惜,宁复以铜像为爱乎?镇州大悲铜像,甚有灵应,击毁之,以斧钺自胸馋破。其后世宗北伐,疽发洞胸,冥报信不爽也。”
《佛祖统记》:“镇州大悲菩萨极有灵应,诏下,人莫敢近。世宗闻之,自往其寺,持斧破面胸,观者为之栗栗。”
《佛祖历代通载》:显德元年二月诏废天下无敕额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存者二千七百所。废铜像为钱。时镇州铜大悲像感应异常。州之士民愿以钱货。制不许。及毁其背群力皆堕腕而死。遂停其半。
以上有关宋太祖和镇州道士及大悲阁金铜菩萨像的故事,都在一个侧面说明,在宋代初期和之前,当时的镇州城已经是一座很著名的宗教之城了,并得到了封建帝王的高度关注。镇州城不但有着宗法自然的道教高士,更有着精密高超的金属冶炼铸造工艺。同时,也体现出镇州城僧俗两界自古就有着发自内心,高度自觉保护宗教建筑的善念意识。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在驻跸真定巡幸城西大悲寺发愿重铸大悲菩萨像的两年后,开宝四年(971年)七月即命“诸节度军州差取到下军三千人工役”在城内的龙兴寺宽广处修铸大悲阁,经过四年的施工于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竣工。千手千眼大悲菩萨观音像高七丈三尺(实测为21.3米),估算用铜12万余斤,相当的巍峨庄重,也因为如此,这座龙兴寺院又被称作大佛寺。如今看来,在宋代相对原始的工艺技术下,整个大佛像的铸造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它不但要高超的赤铜冶炼铸造工艺,而且就其整个铸造程序和树立起如此高大、如此重量的大佛也是要求相当精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
据史料记载,铸造佛像之始,先拆去了寺内的九间讲堂,挖地基深至“黄泉” (深挖至能看到地下的黄色泉水)。而后,一层礓砾,一层土石,一重灰,一重土铺垫夯实。在距地面2米处留一周长十三米的方坑,坑内栽七根熟铁柱,每根铁柱是用七条铁锏合就的,再用生铁水将方坑内注满,做成名副其实是“铁打”的基础。基础打好以后,上边立一大木为胎,先塑出千手观音泥像,制出内模、外范,往内模、外范的夹层内注入铜水,即可完成铸造。由于铜像大高太了,聪明的工匠们就将这七丈三尺的大佛像分为七段接继铸造的:第一段铸莲座,第二段至膝盖,第三段至脐轮,第四段至胸臆,第五段至腋下,第六段至肩,第七段至头顶。佛像的四十二臂均以铜铸成筒状,雕木为手。同时,为这尊高大的大悲菩萨像建造了大悲阁以保护佛像。据载,盖大悲阁共伐木九万四千余根,这些木材垛起来能够垛成和大悲阁一样高大的实心木垛,由此可见整个工程之浩大,用料之精良。
之所以把这尊大佛铸塑为千手千眼大佛,典故来自于观音菩萨的传说。据说观音菩萨为体悯众生之苦,大发慈悲,誓要度尽众生,若愿不能偿,自己的头便裂十份,身体分解为千份。茫茫世界,芸芸众生,照应极难,於是他将身躯化四十二段,每化为一尊观音,惟仍穷于应付。此时他的师父阿弥陀佛前来告诫,说观音不应残害身体,应以扩大法力实愿宏愿。阿弥陀佛施法将观音四十二段合为一体,除原有两臂,留四十手臂,每臂手掌现一眼,表示一个身及二十五“有”(“有”代表因果),二十五乘四十即一千,故名千手千眼大悲菩萨。
这尊宋代铜铸大悲菩萨像目前为我国古代铜像之首,在历经了1000多年来多次地震摇撼,至今仍然安然无恙。它与同为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经典代表作的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塔、赵州大石桥(安济桥)并称为“河北四宝”,为世人称颂。
与古代每一个经典之作后面都会附有美丽的传说一样,龙兴寺大佛的铸造,除了“河漂木”、“地涌铜”的传说之外,还有着一个启迪智慧的传说故事:相传在铸造大佛头部时,因太高,在下面冶炼好的铜水没等提上去就凝固了,无法浇铸被迫停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位在旁观看的白胡子老头口里念念有词的说“奇怪奇怪真奇怪,铸个大佛没脑袋”。工匠们见老者气度不凡,就向他请教:“老人家,您有什么好办法吗?”老人捋着胡子笑了笑说:“我都是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能有什么好办法呢?”说完,老人飘然而去。工匠们从老者的这句话里恍然而悟,于是就以屯土的办法在大佛旁堆起高大土堆,一直到大佛脖子处,再把熔炉推上去,就近冶炼赤铜铸造佛头,从而完成了整个大佛的铸造。据说因为土堆太高了,为了便于推熔炉,土堆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坡度,一直堆到了三里之外,今天正定城东有个村子叫三里屯,相传就是由此而来。
宋太祖亲自踏勘镇州城,发愿重铸大悲菩萨像,并完美实现兴佛宏愿,是继隋文帝敕造龙藏寺、建造舍利塔之后镇州城的又一次佛教盛举。这次宋太祖敕令铸造大佛是帝王的国家行为, 宏伟铜像的重新矗立, 宣示着佛教结束了前代的法难而获得重兴(宋代之前,佛教经历了“三武一宗” 即北魏太武帝(拓跋涛)、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运动,宋之后,此类帝王灭佛的情况基本就没再发生了),象征着政治和佛教重新建立了良性的关系,在当时可谓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也为有宋一朝后世皇帝扩建龙兴寺敕建佛殿埋下了伏笔。
唐时日本游学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提到“唯黄河以北,镇、幽、魏、潞等四节度,原来敬重佛法,不拆毁佛寺,不条流僧尼,佛法之事,一切不动之,频有敕使勘罚,云:“天子自来毁拆焚烧,即可然矣,臣等不能做此事也”
这些都证明了在黄河以北地区毁佛运动推行不力,佛教在这些地区存蓄了力量,为之后的复兴作了准备,也就有了唐僧义玄禅师在镇州弘法开创临济宗的故事。
作 者 简 介
张新宅 1970年出生于河北正定 ,大专文化,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正定县作协会员、正定县作协副秘书长,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理事。参与编辑《千年正定城》《正定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正定故事》等书,同时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文联作协刊物上发表。
编 辑:孙俊峰 于金华 黄永静
审 核:邵兵娜 张俊伟 吴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