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酒杯中有她的时代与自由

美食   2024-11-12 18:15   四川  



执笔 | 凯   南

编辑 | 古利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名字令人难以忽视。作为一位东北出生的女作家,她的生命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激烈而又痛苦地涌动着。


萧红短暂而波折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孤独、贫穷与漂泊,但她始终不曾妥协。这如一杯烈酒般的生命历程,既映射了她对女性独立的呼喊,也刻画了一个在苦难中燃烧的灵魂。


01

初次尝酒的刺激


萧红在1929年冬天的除夕夜上第一次尝酒。王小妮在萧红传记中提到,萧红当时只有18岁,她与家人碰杯时惊讶地感到:“没有想到,它那么火热刺激,一下子燃烧了整个食管。”


在那个东北的寒冬,酒的火热让萧红感受到一种难得的温暖,那是她仅有的一次欢乐除夕。从那一刻起,酒精成为她生命中常伴的慰藉,既带来短暂的欢愉,也成为她承受苦难的伙伴。



萧红对酒精的依赖并非单纯的享乐,而是对于寒冷现实的一种反抗和自我安慰。东北的寒冷环境造就了她骨子里的坚韧,也使她在每个黑暗的夜晚,都渴望一丝温暖的火焰。


在萧红动荡的生命中,酒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亦是一种力量的来源。她后来曾说,酒能让她“暂时忘却痛苦”,在醉意中获得片刻的安宁。


02

苦涩的爱情,炽热的酒


萧红与萧军的爱情也像是一杯烈酒,带着生活的苦涩与炽热的激情。他们在贫困中相爱,日子紧巴到几乎无法维持生计。


有一次,萧红外出帮朋友给电影院画广告,晚上10点才回家,赚到20块钱。萧军因找不着她而心生不满,两人为此吵到半夜,最终却在酒的浸染中冰释前嫌。他们买了酒,坐在一起喝着,喝到最后都哭了。



萧红曾写道:“醉酒的心像有火烧,像有开水在滚,就是哭,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


这段感情带给萧红的不仅是温暖,更有一种共同对抗世界的力量。然而,这份烈酒般的爱情也充满了不安与动荡。两人为了20块钱的微薄收入吵闹、又和好,甚至在醉酒中落泪。生活的重担与情感的浓烈交织在一起,使他们的爱情既充满张力,也令人感伤。


对萧红来说,爱情是一场需要付出一切的冒险,她渴望爱情中的平等、尊重和真挚,但这却成为她不断追寻、不断受伤的根源。


03

漂泊岁月里的抗争


萧红一生都在抗争,抗争父权、抗争包办婚姻、抗争贫穷的生活与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的作品和生活态度中,处处彰显出不愿屈从于社会规条的决心。她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逃婚,不惜流落街头也要为自由而奋斗。她选择写作,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萧红的选择带有一种罕见的勇气。她曾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她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哪怕这意味着将自己置于社会的边缘。


正如伍尔夫所说的:“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必定得有点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萧红的一生,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与追寻。她在漂泊中寻找自我,试图在动荡的环境中保有自己的声音和空间。


04

孤独中的醉与醒


萧红的朋友们曾描述她在聚会中能尽兴畅饮、抽烟、聊天,甚至唱歌。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忧郁与孤独,但在这样的场合中,她似乎找到了短暂的慰藉。丁玲对她的印象是“少于世故”,仿佛带有一种纯真的幻想。


萧红的个性充满矛盾,她既忧郁敏感,又渴望与人交流。她的生命如同酒精一般,既温暖人心,又带着难以承受的苦涩。她曾对朋友们说,自己一生走的是“败路”,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在萧红的世界中,女性的独立是一场难以为继的抗争。然而正是这份艰难,使她写出了不朽的作品《呼兰河传》。她用生命的体验写下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与苦难,将自己的孤独与苦涩倾注在文字中。


萧红的生命是一杯烈酒,充满了抗争的火焰。她的漂泊与孤独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对女性独立与自由的压制和剥夺。然而,她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在生命中喊出“我不要”,拒绝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追求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和写作。


萧红离开我们已八十多年,但她的故事,她的文字,依然如同烈酒般醇厚,让后人饮之深思。


排版:程   节     美编:付佳雪
编校:龚秦川     签审:刘   彬

好 文 推 荐

长江酒道
第一个直达消费的酒类产业媒体: 探寻酒业最新动态背后真相、精选酒文化典故最新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