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大东北,那里一到冬天,就像一场盛大的冰雪派对。
“东北银儿”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把一块块又冷又硬的冰,变成了各种各样好看的艺术品。
这些冰雕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动物,有的像宏伟的建筑,还有的像神话故事里的场景,它们透明闪亮,好像有生命一样,静静地讲着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故事和感人传说。
而在中国的另一边,山西的“老醯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和传承美。他们不依赖冰雪,而是凭借一双巧手和对面团的深刻理解,做出了另一种让人惊叹的艺术——山西花馍。
图源: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个面团+一双手=整个宇宙
山西,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面食文化。花馍,作为山西面食文化的瑰宝,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每到年底,新年和春节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山西各地便洋溢起一股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蒸制各式各样的花馍,迎接新年的到来。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花馍的制作过程,更是一场匠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选料、揉面、发酵,到塑形、醒馍、蒸制,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心雕琢。山西人用传统酵母发面,保持了浓郁的麦香味,再通过揉、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多道工序,使面团在巧手下绽放生命。而那些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花馍界“卷王”:
闻喜花馍、霍州年馍、高平面塑
如果说世界面食看中国,那么中国面食则必看山西。在山西,尤其是晋南地区,人们在做花馍这件事情上,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创造力。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每逢重大节日,当地都有蒸花馍的习惯。
如今,运城花馍已不再是一份记忆,一门手艺,它更是一种文化,一份乡情,向世人描述着三晋大地的古老食品文化。
霍州年馍
霍州年馍,是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享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之称,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州也因此获得“中国年馍之乡”的称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霍州位于山西南部的太岳山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馒头也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而过年做的便是年馍,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只要年馍一蒸年味也就来了。霍州年馍又称无碱蒸馍,风味独特、花样繁多、造型逼真,因其选料考究与工艺独特,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多月不变质!
高平面塑
在高平,人们每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大节日时,就会根据民俗礼仪运用面塑表达期盼、传递祝福等。
高平面塑的内容极其丰富,鲜艳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原生态艺术的强烈冲击。既有实用与审美的功能,又可食用。有时候,制作面塑需要二、三十斤面。一个大型的面塑上有戏剧人物,中有大型动物图案,周围要插上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花。
图源:高平宣传
对于山西人来说,“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一块花馍承载着人们生活的仪式感。
图源:晋源发布
不同节日、24节气,花馍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礼俗,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婚嫁场合,花馍以龙、凤造型为主,象征着龙凤相配、成双成对、天赐良缘。有些龙凤花馍还巧妙地融入了石榴、莲花等元素,寓意着“多子多孙”、“并蒂连心”,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都凝聚在了这小小的面团之上。
清明节时,常用柳叶馍、桃花馍进行供奉,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希望先祖能看到春暖花开的景象,感受到后人的孝心。
在给老人祝寿时,寿桃馒头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它不仅形似仙桃,寓意着长寿和吉祥,更承载着晚辈对长辈的深深祝福和敬意。
而到了春节这个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花馍的种类就更加丰富了。金元宝、红福袋、锦鲤等造型各异的花馍,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正如东北人在冰上雕刻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一样,山西人也在面上雕刻着属于他们的浪漫与传奇。
这些精美的花馍,不仅仅是一种物质食粮,更是一种精神食粮。它们借助独特的造型,传递着山西人的祝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