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卫灵公篇(严己宽人)

文摘   2024-09-18 10:06   山东  





主讲
恒宁(醍醐)

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接下来看下面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有人「好德」胜过「好色」。

想我们自己,好德」还是好色」?重视「德」有没有胜过重视一个人的长相

也可能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不同的阶段会重视不同的东西。小的时候像婴孩时期,那些小孩子本能地会喜欢长得好看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

那么长大了,这个青春期也可能「好色」更多一些慢慢地如果修行了,知道修「德」了,意识到「德」的重要性了,一个人的相貌长得如何,好像变得就不那么重要了,好像他内在的品德会更重要。

也有的时候我们知道,看人也不能只看长相要交往……第一印象可能都是色的层面,是样貌、色相,穿着打扮,或者说开没开好车,有没有名表,有没有穿名牌儿……这些都是「色」的层面。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认识一个人、评价一个人,他的性格、他的品德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会从外在向内在的这个衡量进行转化。

那么,当时孔子跟弟子就强调一下其实「德」更重要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好色更多一些,把「德」放到后面去了……

所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不太好的,但是,是提醒弟子们「德」是胜过「色」的,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德」胜过重视他的「色」。

以前学《论语》的时候,我们也讲过「三省吾身」,每天都要三省吾身,这是曾子的倡导曾子也是孔子的好学生

「三省吾身」就好像是给自己的心灵照镜子,我们平常出门前照镜子,是给肉身照镜子一直反省保持觉观,其实就是给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念头照镜子

说一个人有「德」,他的「德」其实仔细剖析一下,就是由他的一个又一个的念头成的,对吧?一个念头又一个念头……

如果平常总是善念多,这个人一定是个有「德」者如果几乎没什么恶念,那简直是一位大德,所以,「慎其实就是「慎

我们再看下一段下一段是孔子在评价臧文仲这个人

孔子虽然强调甚严,但是弟子经常给他挖坑,总是问他您怎么看这个人,您怎么看那个人……孔子又不能不评价,不能不回应,所以他就勉强说

估计这个场景也是有人问到,问到孔子说「臧文仲这个人怎么样啊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说臧文仲啊,他是一个窃取官位的人,他明明知道柳下贤德(才德兼备),但是,却不举荐他(不推荐柳下惠去做官)。

所以孔子认为如果我们有资源有人脉有权力,我们要倾尽自己的所能去提拔才德兼备的人因为让才德兼备的人处在高位的话,受益的是老百姓所以不要怀着自私心、嫉妒心,只图自己的名和利,一定把自私和嫉妒全打掉,看到谁才德兼备,我们要大胆地重用他,不能重用的话,也要去推荐他,这是孔子的倡导。

 然后再下一段: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简单来讲,其实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意思就是我们批评的时候,批评自己更狠一点儿,敢于拿自己开刀;对待别人的过失,轻微地提一下,让他知道就行。

也就是说修行的重点在修自己,不在于修别人,要多挑自己的毛病,少挑别人的毛病。

也有大德讲过,说我们要经常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要经常拿着显微镜去发掘自己的不足……

这句话讲得也特别棒

以前在一个法师朋友圈看到的我们要经常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拿着显微镜去观察自己的缺点」。

——其实就是孔子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批评自己要更狠一点,别天天就盯着别人,好像自己很完美一样。

然后孔子说如果我们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话,「则远怨矣」,我们人缘就很好了,没有谁会不喜欢我们,或者是嗔怒我们、抱怨我们。

大多数的这种缘(嗔怒啊抱怨啊,别人对我们的一些伤害),往往始作俑者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对他人缺乏仁爱了,我们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我们,我们对别人太苛刻了,于是别人也对我们很苛刻

我们可能小心地或者不小心地伤害了别人,有意或者非有意地伤害了别人——就别人也回报我们伤害。

所以如果平常一直很小心、很谨慎多找自己的毛病,多宽恕别人,指责别人的时候注意这个度(不要过度),那这个时候我们积下的怨就很少,那么逆境也就很少了。

这句话挺好,我们读一下。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跟外人相处是这样,希望我们以后跟家里人相处也是这样。

天天拿一个放大镜就找我们家里的这些亲人(爱人或者孩子),找他们的优点,多赞美鼓励他们,向他们学习拿显微镜整天挑自己的毛病,这样我们的家庭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

再看一段: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一段指的是有一些弟子,孔子他也没办法

孔子虽然是万世师表,是老师当中的典范和榜样,非常善于教导学生。但是对于有些学生,孔子也是没办法的,也是无奈的。

哪些学生呢?有的学生「不曰‘如之何如之何’」,就是遇到什么问题都问老师,自己不知道动脑筋,也不知道想办法,什么什么都推给别人……那这样的学生孔子就教导不出来了。

孔子很希望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希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但有一些学生他就是不愿意思考,就是不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孔子面对这样的学生的时候就感慨说:唉,你天天自己不想想该怎么怎么办,什么都问我,「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我可真的拿你没办法了。

有的时候碰到问题,我们自己先动脑想一想,有一些问题自己其实能想清楚、能想明白,每个人潜能是无限的,不要什么都那么依赖老师嘛。

今天就先学到这里。




点击公众号卡片,获取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二选一

QQ:280668866(心成)


QQ:67501126(一文)
微信:kongxindejietuo(心成)


微信:67501126(一文)
官网:tihuxueyuan.net


官网:chan.tihuxueyuan.net
邮箱:280668866@qq.com(心成)


邮箱:67501126@qq.com(一文)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