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奖:书写孝的篇章|蔡依淳【2024菲华孝亲纪实散文大赛】
文化
2024-11-29 11:19
菲律宾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孝是代代相传的美德,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深植于我们血脉中的情感纽带。“孝”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孝”就像一篇永不衰竭的经典著作,代代相传,而我们会在这本名为“孝”的著作中留下足迹。有很多孝的故事,是我曾经见到过的,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看见父亲陪伴爷爷度过晚年。 听父亲说,父亲的童年并不幸福,爷爷对他并没有太多的关爱和呵护。爷爷性格严肃,脾气暴躁,对父亲常常采取打骂式教育,缺乏耐心与理解。每当父亲犯错时,爷爷的棍棒总是毫不留情地落在他的身上,常常让他感到既委屈又无助。更让父亲伤心的是,爷爷面对别人的孩子时,总是展现出更多的耐心和关怀。无论是邻居家的孩子,还是亲戚的小辈,爷爷对他们的态度总是温和的,甚至时常会露出一抹笑容。而父亲眼中,爷爷的笑容是如此稀缺,几乎从未在自己身上看到过。这种区别对待让父亲感到失望和迷茫,内心深处产生了与爷爷的隔阂。尽管他渴望得到爷爷的认可和关爱,却总是觉得自己与这份期待背道而驰。父亲经常告诉我们,他小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得不到父亲的认可,他渴望得到父亲的一点点温情。然而,这样的温情在他成长过程中始终如同镜花水月般虚幻,时而若即若离。 即便如此,父亲也从未因此抱怨或怨恨爷爷。他明白爷爷成长于那个靠“能吃苦的孩子能成事,父母要对孩子严厉才能使孩子成长”的时代,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和社会的严酷,性格上的冷漠和严厉,或许是时代赋予他的唯一可以让孩子成长的方式。父亲从不将这些负面情绪带给我们,而是选择在沉默中理解和宽容爷爷。他总说:“老人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不容易。”父亲始终坚持,他身为儿子,哪怕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依然要履行孝道,善待自己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名在菲律宾商人,他说他为了让家庭变得富裕,在二十岁时就来到了这片土地,后来便在这里扎根,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异国他乡,父亲从白手起家到事业有成,这一路走来充满艰辛。然而,无论生活如何繁忙,他从未忘记自己身为儿子的责任。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回到中国,去和爷爷团聚。那时的爷爷已然进入了老年,身体每况愈下,脾气也愈加暴躁。每次我们回去,爷爷总是会指责父亲,抱怨他一年就回来一次:“每次都是等到过年才等到你回来,你也不知道我想多看看我的孙子孙女们。”面对这样的责问,父亲往往只是微笑著应付,嘴上说著“知道了,知道了”,实际上心中却难免感到无奈。他知道,爷爷的抱怨是出于孤独和年老时的无助,但每一次这样的对话也让父亲心生愧疚。他很想多陪陪爷爷,可是事业的繁忙让他无法长时间停留。尽管如此,父亲从未因这些责难而生气,他依然坚持每年都回去看望爷爷,带我们回到那个承载着他童年记忆的家。我记得有一次回到老家,看到父亲在爷爷的房间里默默整理他的衣物,为他准备了热水,轻轻为他捶背。爷爷虽然话不多,但从他眼中的神情里,我似乎看到了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仿佛多年积压的情感在这一刻流露了出来。这一刻我知道或许爷爷并没有父亲想象中的那样“冷漠和严厉”。 随着年岁渐长,爷爷的身体逐渐衰弱,行动也越来越不便。步履蹒跚的他,不再是那个严厉的父亲,而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人。父亲明白,尽管过去的情感隔阂仍未完全弥合,孝顺是他无法推卸的责任。作为儿子,父亲不仅要忙于自己的事业,还要肩负起照顾爷爷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毅然选择回到爷爷身边,陪伴他度过晚年。随着爷爷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父亲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他可能永远无法弥补童年时的情感空白。爷爷逐渐失去了行动能力,常常需要人照顾。所以父亲在后来的几年都陪在爷爷身边。他明白,尽管爷爷当年未曾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关怀,作为儿子,他有责任在老年时照顾爷爷,这不仅是身为儿子责任感,也是为了孝顺爷爷的养育之恩。 爷爷去世的那年,父亲一直陪在他身边,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在看到爷爷躺在冰冷的白床里时,他并没有想要撕心裂肺的痛哭一场。或许爷爷的离开父亲只觉得愧疚,愧疚没有好好照顾他,没有多陪陪他。那一天,父亲的神情凝重,他没有说太多,只是沉默地整理著爷爷的遗物,我看著父亲将那些曾经属于爷爷的东西一一放好。这时候母亲将我叫了出去,对我说:“我们需要给父亲和爷爷单独相处的时间”,我疑惑的看着母亲。过了一会母亲又悄悄将我带到了爷爷的房门外,此时我听见了父亲低声的哭泣声。我小心翼翼的打开了,房门地一小缝隙,通过缝隙看到了,父亲手里拿著一封信,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父亲虽然没有从爷爷那里得到太多的爱,但他却依然爱著爷爷,他用他的爱实现了对父亲的回报。而爷爷却以写信的方式与父亲做了最后的告别。 这个故事至今仍然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它让我明白,孝道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准则,而是一种无形的纽带,连接着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即便这份情感曾经断裂、曾经薄弱,但它依然存在,依然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父亲的故事也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孝”不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关怀与陪伴。无论我们曾经受到怎样的对待,作为子女,我们都应当以孝为先,以感恩之心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这本名为“孝”的著作中,父亲用他的行动为我们书写了这重要的一章。而我,也将在这个家庭中,书写下一章,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孝道。我相信,“孝”不仅是过去的传统,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永恆的责任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