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 张欢:外婆的酱
政务
2024-11-14 11:19
河北
最近喜欢读迟子建老师的散文,其中一篇《蚊烟中的往事》详细介绍了制酱的过程。“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一层地裹了它们,放置起来。”传统的东北制酱过程在文中一一展现。我出生的北方平原地区,老一辈人在春天也要做酱。我的外婆就是制酱的一把好手。每到春天,外婆就会把她用了几十年的小酱缸洗刷干净,选好豆子,为她的子女们制作足够吃上大半年的酱。制酱过程颇为烦琐,需要提前将豆子泡好、煮熟、凉透,然后再团成团子进行晾晒,最后放入缸中发酵。每当外婆唤我帮忙时,我总是不耐烦。外婆就会俯下身子说:“美味需要付出耐心和劳动啊,哪有不劳而获的道理?”酱发酵好后,在饭桌上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小时候最喜欢的当数鸡蛋酱了。从菜园里随手摘上一把翠绿的小葱,待菜籽油在锅中热至冒烟,把小葱、搅拌好的蛋液放入锅中迅速翻炒。最后再加两勺黄豆酱,简单喷香的鸡蛋酱就出锅了。将它夹在热腾腾、软乎乎的馒头中间,简直是人间美味。“有酱就可以做成一餐饭,因为它能包容你手边的各式食材。”这是外婆常挂在嘴边的话。诚然,无论春暖花开时的野菜,还是刚从菜园中采摘的新鲜叶菜,抑或冬天里水灵灵的萝卜、大白菜,拌上一碗酱,都能成为一道美食。人们常说,“味道是最长久的记忆”。自从外婆离开后,就再也没吃到过自己家发酵的酱了。小时候那种酱豆发酵出的豆酸气、揭开酱缸扑面而来的酱香味,再也无迹可寻。日子依旧灿烂,菜园依然青翠,只是围在外婆身边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外婆用她的酱和朴素无华的道理哺育了她的儿女及孙辈。如今,她最疼爱的外孙女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基层服务队伍中的一员。每当面对繁杂的工作感到烦躁时,外婆那句“耐心点”常使我平静,那句“要包容”常令我警醒。确实,工作中需要耐心才能有收获,要包容才能更好完成工作。外婆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显赫的事迹,却用自己朴素的人生哲学影响了一个大家庭,塑造了良好的家风。(作者系邯郸市经开区小西堡乡政府工作人员)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孔飞 陈博
编审:杨涛 安娜 魏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