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正午阳光出品、改编自大米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小巷人家》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剧中温暖而有韵味的小巷生活,再度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与前述作品不同,此次《小巷人家》更加凸显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叙百姓之悲喜、察时代之变化,该剧不仅征服了中老年观众,还充分调动起年轻观众的参与感和表达欲。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他们为黄玲在庄家的每一次反抗而动情,讨论着如何跟着宋莹学习不吃亏,剧中人物的家庭关系也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原著为该剧提供了扎实的故事内核、结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等,更加侧重社会变迁和人物成长。首次“触电”的编剧大米,在其小说基础上,大大丰富了生活细节、扩充了人物情感。
大米告诉记者,几年前她曾阅读到一些浦东开发开放的回忆文章。在构思故事时,这些文章从记忆中冒了出来,成为其灵感来源。几经修改,故事有了雏形,时间线从1992年(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向前推,空间轴从上海向周边延伸,并将时间线、空间轴最后交汇在1977年苏州的一条小巷中,定格在三个城市工人家庭身上。原著故事线贯穿两代人,从第一代国营厂工人父母一直讲述到第二代成家立业。作品通过普通家庭两代人的生活变化透视时代变革,着重描写了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思想变化。“我之前没有任何编剧经验,项目策划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试试改编?一是因为我对小说有遗憾,想借影视改编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故事和人物,二是策划老师给我看了一张《乔家的儿女》拍摄前剧组搭出的南京老城区照片,我想看到小说中的小巷成为具体的影像,最后选择了尝试去改编。”
改编自己的文学作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大米说,改编过程中自己有三“怵”。一“怵”过场戏,小说中转场只需要寥寥几行字,剧本往往需要一场或几场戏才能自然而顺滑地衔接到下一个情节;二“怵”大段台词,她担心剧本中大段文本文字在屏幕上“说”出来的效果,尤其担心一些偏正式或带有时代特征的台词不自然;三“怵”感情程度的拿捏,尤其是在铺设黄玲和宋莹之间的友情时,非常怕写过了而变得“油腻”。
从小说到剧本,大米还重点思考了如何塑造“纺织工人”这一问题。改编过程中,大米通过学习有关纺织业改革、纺织工人工资调整、纺织车间工序等相关知识,翻看纺织机器维修工作手册、纺织工人回忆录等,逐渐丰满起黄玲、宋莹、吴建国三位纺织工人的人物形象,三人的家庭生活也越来越清晰。“比如纺织工人三班倒,所以宋莹会对黄玲说:庄老师不在家,玲姐你上夜班时,林武峰买菜帮你带一份;彼时纺织工人工资高、棉纺厂福利好,所以张阿妹让亲生女儿小敏报纺织技校,黄玲劝小敏说:进了厂,轧朋友、结婚、生孩子都有底了;因为纺织工种劳动强度大,所以小敏放弃进三厂,而选择进理发店;20世纪80年代,棉纺厂兴起文化、技术双补教育,所以庄超英鼓励黄玲、宋莹读高中……”从电视剧第一个镜头——棉纺厂工人下中班到电视剧结尾,大米力图让黄玲、宋莹、吴建国的思维、语言、行为等都尽可能贴近和还原20世纪80年代纺织工人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用她的话说,“三位纺织工人的状态出来了,他们的家庭生活自然也就出来了。”
小巷百姓日常生活缓慢流淌,勾连出1977年到1994年间中国人所经历的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工厂改制等大事件。大米告诉记者,在时代氛围的营造方面,她看重生活细节的展现,例如书摊看小画书、打苍蝇、阅读诗歌、学交谊舞、给杂志社投稿等等,这些细节不仅是“60后”至“80后”的集体记忆,更打上了20世纪80年代的鲜明烙印。她也尝试用真实历史事件交代时代背景,剧中很多生活场景,都有电视或电台播报当时的新闻充当背景音。除此之外,在大米看来,人物的成长线才是社会发展、一个时代的“筋骨”,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大米以黄玲、宋莹写国营厂改革,以庄超英写教育改革,以李一鸣写个体经济,以林武峰写家电行业发展,以林栋哲写外企,以李佳写90年代初上海居民大动迁……人物一步步向前走,时代事件随之展现。观众还可以看到,剧中黄玲抢购卫生纸、宋莹买金饰、庄超英挑扁担去改试卷、林武峰利用春节假期去温州等贴近年代背景的生活琐事,大米认为,将人物置于柴米油盐中去行动,年代就会升腾起烟火气。
第一次做编剧,大米还是有许多遗憾的地方,比如自己在构思小巷时更多把心思放在了情节编织上,在地域特征方面没有考虑周全。而这些遗憾,也给了她在文学与影视联动方面继续出发的理由。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文艺报1949”公众号推送的消息。
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
▶点击手机右上角“. . .”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的推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4年11月13日4版
微信编辑:张昊月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