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寺
黄寺
佟天一 摄
黄寺情缘
2000多年前,孔子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时光总是出人意料地匆匆而过,转眼间,在黄寺工作到了第十个年头,我从而立之年的意气风发渐渐成长至不惑之年的从容淡定,黄寺院中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成为我成长的见证,而我也在不知不觉间,对这里产生了深深的感情。20世纪80年代末初来北京时,我的小学就坐落在一座建于明代的寺院,谁曾料到,二十多年后我的工作地点又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皇家寺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对此地的情与缘顺理成章地共同构成了深深的黄寺情缘。
新华社 资料图
黄寺的美四季分明
春和景明之时,黄寺院中最先绽放的便是大雄宝殿前的两株玉兰树,其中一株为粉紫色,另一株为纯白色,两树高壮繁茂,如华盖般守护在大雄宝殿前,待玉兰全部绽放之时,满院花香四溢,提醒着人们春季已悄然而至。
金秋时节的黄寺则是色彩斑斓的美,文殊殿前的十棵柿子树结出累累硕果,这十棵柿子树于1987年由十世班禅大师亲种,寓意“柿柿”如意、十全十美,所结柿子不仅果实硕大,果肉甜美,且颗颗饱满,加之秋叶尽黄,别有一番秋日景象。
佟天一 摄
隆冬时节的黄寺是银装素裹的美,北京冬日里的第一场雪来临之际,黄寺内的殿宇和塔上皆覆盖厚厚的积雪,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遥远古代的边陲要塞。
夏日的黄寺有炽烈之美,烈日当空,满院蝉鸣,经过黄昏的夏雨洗礼,呈现一片饱和厚重的色调,空气中更是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的馨香。
黄寺的美在于物种多样,生机勃勃
整座院内共有近300棵树木 ,其中古树46棵。这些植物的存在不仅点缀了寺内的环境,苍劲的古树更平添了些许古朴与庄重,也因为大量植物的存在,令诸多鸟类及小动物在北京这样一座大都市有了一片珍贵的栖息地。
张鑫 摄
每天的清晨时候,闭目在院内聆听,会听到各种鸟类的鸣叫声,或清脆,或嘹亮,或婉转,或悠扬,且平日里在大都市难得一见的各种羽毛亮丽的鸟类也可以看到。
记得在某年冬日,一只刺猬每天中午会固定待在院内塔前晒太阳,若有人经过,刺猬也不会躲闪,仿佛具备了某种灵性。除各种鸟类、刺猬外,黄寺院内还不时出现几只松鼠与野猫,而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一只出生在黄寺院中的野猫。这只小野猫身上有着类似虎皮的黄黑斑纹,因其乖巧黏人,便成了寺内被投喂最多的小动物, 甚至于有工作人员为这只小猫取名“黄小虎”。这只小猫长大后,被一位寺内工作人员收养,最终找到爱猫的人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了。这些植物与动物令黄寺内充满了勃勃生机,令人陶醉其中。
黄寺的美是历史厚重之美
历史上的黄寺实际上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东黄寺(普净禅林)、西黄寺(汇宗梵宇)、清净化城塔院、资福院。
其中东黄寺为清顺治八年(1651 年)活佛恼木汗奉敕于普净禅林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西黄寺建成于清顺治九年(1652 年),是顺治皇帝为迎接五世达赖进京朝觐而建;资福院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为一世哲布尊丹巴及蒙古诸王为颂扬康熙皇帝恩德而建;清净化城塔院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在北京圆寂的六世班禅而建。
张鑫 摄
黄寺作为藏传佛教重要活佛位于北京的驻锡地,在藏传佛教界具有深刻影响,藏传佛教诸多高僧都曾在黄寺留下大量爱国爱教的光辉事迹,作为联系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重要纽带,黄寺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史实,更见证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此后的黄寺作为国内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于 1989年9月1日正式开办。2018年5月18 日,西黄寺以博物馆形式对公众开放,从此,这座清代皇家寺院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让广大的游客得以了解黄寺的历史文化。
来源:北京印记
黄寺的美是人杰地灵的美
黄寺的院内除了有各种独特的景观,厚重的历史,古色古香的建筑外,最为重要的是形形色色可爱的人,他们中既有游客,也有工作人员和僧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黄寺充满了生命力。
扎西师傅是黄寺中的一位宗教界工作人员,他为人性格恬淡,心怀慈悲,寡言少语却情感充沛,尽管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但他仍保持着每天清晨吃酥油糌粑(zān ba)的习惯,他也会经常与我分享他亲手捏制的糌粑团,吃下一口,似乎瞬间就在眼前呈现大片的青稞地。扎西师傅每天都有诵经的习惯,他的诵经声似乎已经成为黄寺的一部分,在他的打理下,所有殿堂都窗明几净,而他也会将一些供果切碎扔在院内草丛中,让院内的各种小动物分享瓜果清香。
赵先生是一位大学退休教授,某年他来黄寺参观,我们巧遇,经过一番沟通才知道他的孩童时光就是在黄寺度过,这里承载了他的许多童年回忆。据赵先生讲述,当年的黄寺有一位来自青海名叫金巴的老僧人,每年临近春节时,金巴师傅总会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这一口糖果的香甜让他至今都难以忘怀。苏师傅是黄寺的一位园林师,尽管年逾古稀,但他仍然精力充沛,干起活儿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在他的打理下,黄寺的植物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他对黄寺院中的所有花草树木都如数家珍,每每遇到植物病虫害,他都如一位资深医生般,通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病虫来源。记得某年冬日,他在我办公室门前种下了数颗种子,我并未在意,但来年春天那里便绽放出了好几朵艳丽的花朵,从此我便对他的园艺水平心服口服了。
来源:北京晚报
十年的黄寺时光转瞬即逝,黄寺也成为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篇章,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甚至每一个房间都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感恩遇见,感念缘分,我也将继续在这里奋斗,待到下一个十年,我步入知天命之年时,希望仍然能书写独属于我的黄寺篇章。
作者简介
黎嘉才仁,现任西黄寺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带头人,央视网藏文频道顾问。
来源:《北京》杂志 2024年第11期
编辑:毛雨君
推荐阅读:
● 城市记忆|啥?涮羊肉不是忽必烈发明的?!乾隆居然是个“火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