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场上什么都有。有钱、有小作文、还有故事和很多博弈游戏。作为一个对市场上的故事极感兴趣的人,每次看到游戏开始或者正在上演,都忍不住想小声评论一下:
共识游戏(Common Knowledge Game)里没有基本面,但是有比基本面更重要的东西。
英伟达市值在一年内暴涨203%,不仅超过了苹果和微软,也超越了整个英国、和法国,比肩一个中等国家的GDP。如果英伟达卖掉所有家当(3.34万亿美元≈2.62万亿英镑),差一点点就能填上英国2.72万亿英镑的债务窟窿了。称其“富可敌国”应该没人反对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家们越来越穷。
最近这轮狂飙,“一拆十”功不可没。原本高不可攀的千元股价,瞬间亲民,引得无数散户趋之若鹜。虽然与苹果3800亿美元年收入相比,英伟达270亿美元的成绩单,多少让人对如此高的估值有点泡沫感,不过who cares?
英伟达在AI大潮中表现的这么出色,非说它是“泡沫”,也实在说不出口。不仅不是泡沫,还有可能刚刚开始。虽然但是,市场是个马戏团,基本面在某些时刻反而是整场演出中最不重要的节目。市场上更多的不是芯片专家,而是“投机巴胺”的瘾君子。英伟达技术的战场在实验室中,可是别忘了,股票的战场,却是在一个“共识”马戏团里。
比如,谁还记得4年前的一个同款——特斯拉?及其当年21%的跳水表演?
四年前的特斯拉几乎是英伟达的同款——经典限量高定款,绝无仅有,股价一路开挂般走秀,下热搜?不可能的。
2020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拆了股,一股变成五股,一张特斯拉饼饼被切成五小块。还没等媒体普及什么是“拆股”(stock split),朋友圈里、推特上已经是大型618打折现场。于是抢购就真的上演了。
但没人仔细想想:把一张饼切成五小块,饼的卡路里和能量会增加五倍吗?每一小块对您吃饱的效用会更大吗?原来吃五张饼才饱,现在吃“切成五小块的一张饼”,就饱了吗?
当一只股票的价格过高,用拆股来降低股票票面价格,股东权益就更大了吗?公司就更有价值?更宝贝了吗?
并不会。分割后股东权益不变,市值也不变,改变的只是股价以及流通股的数量而已。它的价值没有变的更多,水和泡沫含量也没有变少。不仅如此,反而有可能因为“打折”疯抢,水含量更高了。
可我们总会忘记:“暴富”的故事跟大部分人没有关系,股票今天涨不是明天涨的原因,现在进来的人也许不是因为摸到了好牌,而是怕落单——这就是共识游戏(common knowledge game)。到了这个阶段,基本面也许并不重要了。
打牌时会有体会:决定胜负的不一定在于摸到什么牌,有的玩家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手里是什么牌,却全程都在研究桌上的其他玩家——自己出不出牌,出哪张,全由其他玩家出什么牌决定。
在市场上也是一样,时刻不忘互相打量一下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和大鲨鱼们,肯定更健康。
02
不管是掼蛋、德州、麻将还是英伟达,我们在游戏中的某个阶段都有必要问一句:为什么明明大家玩的都是一副牌,结果却可以大相径庭呢?
因为故事的开头也许是“基本面”和“价值”,但随股价不断上涨,故事也不断出新番。突然在某个时点,你会发现牌桌上出现一个新的大钱罐子,里面的钱和“基本面”毫无关系,它只奖励给玩”共识游戏“的玩家。(aka ”共识大钱罐”)
比如四年前,把“英伟达同款”特斯拉游戏推入此阶段的,是孙正义老师。
大鲸鱼在牌桌边张望许久,也在观察这个共识游戏。等火候差不多时,决定下场,用期权扩大自己在这个估值飙升、散户反复无常市场中的敞口。
回想当年,罗宾汉散户侠们也是科技股场外短期期权的主力军。散户侠们的打法简单粗暴——裸买(没有底层标的对冲)到期日极近的高Gamma看涨期权。成吨的散户侠们集体逼着dealer们买进底层股票对冲,股价越涨,就得继续买,越买就越涨,越对冲就越涨。
而软银这种志在成为百年巨头的公司,会和散户侠们做同样的事情吗?当然不会。要做的更大——几十亿才符合身份。就算是gamma squeeze,也必须是打了激素的空头挤压。
软银这头大象入场,再加上散户们对单一科技股期权的狂热追捧,市场变得异常复杂。当年科技个股期权的集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远超主要指数挂钩的期权。那一年,七大科技股(包括特斯拉)的名义看涨期权约2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其他所有股票看涨期权的总和。这些科技股期权的交易量暴增了10倍,其他市场才增加了3倍——这意味着当时的市场,对“明星科技股”的杠杆押注已经疯狂。
Gamma Squeeze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市场开始下跌,反转同样惊悚。反转时期权卖家会踩踏做空,买入看跌期权。不过这个道理在那个时刻who cares?
媒体也不负众望,紧抓热点,给此操作追加了一个“双倍乐观”故事:“软银押注科技巨头股价在未来十年还会上涨”。
市场玩家也不负众望,解读为:特斯拉果然是天命真子,在社交媒体播散开。再然后,成千上万瓜众进入游戏——and just like that,牌桌上的其他玩家、玩共识游戏的人,开始利用机会,把手伸向牌桌中间的”共识大钱罐”。
03
一旦你意识到市场上有“共识游戏”——便会发现例子遍地都是。
那共识游戏是怎么结束的呢?
四年前的特斯拉,拆股的故事讲完了,且暂时没有新的故事吸睛,让粉丝几乎无感地“小小失望”了一下——就在某天,一觉醒来跌去了整个通用汽车的市值。那时还没开盘呢。
那今天的英伟达会重播一遍吗?
所有人都在押注英伟达,和“掘金铲”一起掘金,坚定英伟达的未来会更好。为了表达这种期望,加杠杆是必然操作——这是在市场上表达“爱”意和“期望”最直接的方式。
那也许,我是说也许,就像爱情小说里的情节:一点点的“不如意”,会不会是引发“负反馈”一个轻推(nudge)?
当然,不得不说,英伟达的投资者们已经赢了好几场漂亮的胜仗。股价一年涨了两倍多,把标普500甩出了十条街。虽然这其中定有基本面的功劳,但不能完全无视——整个过程中信号灯一样明显的做多、投机、和FOMO情绪。
这就不得不提到期权交易和对冲了。最近几个月,大量的看涨期权交易迫使做市商们不停地买其股票对冲,反倒把股价越推越高(四年前特斯拉同款)。6月21日那天(对也就是明天),将有近500万份看涨期权合约到期——Gamma Squeeze戛然而止不是没有可能。届时,做市商们会开始解除对冲,股价怕是要遭殃。
当然,“基本面”如阿尔卡拉斯温网一样强大的一记反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从“共识”再回到“基本面”,用剩余收益模型(residual earnings model)掐指一算,英伟达价格怕是有点虚高了(隐含目标价每股76.4美元)。
但话又说回来,只要营收增长和利润率一直保持强劲,再加上大家对AI相关技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不去继续追捧的理由也不充分——FOMO动能甚至能推动它突破预期的修正压力。
那到底会不会发生呢?
完全不知道。也许人家真能变成一个永远挣钱的公司、一架“共识游戏永动机”呢?
延伸阅读: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英伟达的碎念:英伟达和比特币:哪个“泡沫”更伟大?
共勉:历史的垃圾时间,只能是个人的静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