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十二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气愈盛,不少致病微生物随着一波波冷空气“粉墨登场”。吴江区疾控中心提示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的胃肠道传染性疾病。
此外,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提醒广大高血压病史者,要做好日常监测和健康管理,保持血压平稳,防止波动至关重要,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健康提示一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关注指数★★★★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可能会面临着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同时流行的风险。虽然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同,但是它们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流感早期症状是突然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精神萎靡,小婴儿可能出现吃奶少、不爱动等。在流感流行季节,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乏力等症状,同时伴有呼吸道症状,需要警惕流感的可能。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也可见于学龄前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其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若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高度警惕,尽快带孩子就医。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2岁及以下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小于3个月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果出现呼吸快、喘息声等,需要及时就医。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有多种分型,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极少数会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可能持续高热1周以上。如果孩子接受正规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费力、反复高热、明显咳嗽喘息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一般来说,上述病毒感染后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正规护理、对症用药、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够度过感染阶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特殊情况下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较重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在此,特别提醒家长,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大部分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抗菌药对病毒感染无效,出现病毒感染时,切忌随意乱用抗生素。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通风,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不要随地乱扔。去人员密集且封闭场合时建议佩戴口罩。
2.加强锻炼,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
3.重点人群接种好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优先推荐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等重点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4.做好健康监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病情确诊具有传染性应进行适当隔离,避免接触他人;并立即向告知学校老师。切勿带病入校,痊愈后复课请按照学校相关要求进行。
健康提示二
胃肠道传染性疾病
关注指数★★★★
冬季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诺如病毒全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感染后病程通常较短,为自限性疾病,多为轻症,一般2至3天即可自愈。患者可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严重时需就医。
感染诺如病毒,成年人主要表现为腹泻,而儿童则以呕吐为主,又称为“冬季呕吐病”。该病毒该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是引起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以及家庭内传播的主要病原体,需要重点关注。
1.诺如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诺如病毒传染性很强,容易通过粪-口、气溶胶途径传播。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引发聚集性疫情。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清理环境需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
3.如果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马上报告学校老师,不要带病上学,建议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
健康提示三
心脑血管疾病
关注指数★★★★
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骤降,逐渐进入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致死致残,让人猝不及防。
对于高血压、年龄较大、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来说,冬季气温变化可能导致血压剧烈波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进而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意外疾病的风险。
天气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与夏季比较,血压要高5毫米汞柱左右,而高血压患者的这种季节性波动更为明显,导致冬季血压控制欠佳,会诱发心肌梗死等意外的发生。
冬季也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如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1.做好健康监测。规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了解自身疾病控制状况。如果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治疗方案。
2.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心血管疾病复发,控制好血压。请勿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增减药量,这样都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
3.做好自我健康保健。建议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上午10点后或傍晚进行锻炼,应遵循“适度、不累、坚持”的原则;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禁烟限酒,合理膳食。
4.保持肠道畅通。便秘是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重要诱因。平时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豆类、坚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每天饮水2升以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或过度屏气;适量有氧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严重便秘者应遵医嘱采取药物干预。
5.掌握急救技能。建议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员参加一次急救培训,掌握拨打120、心肺复苏以及常见急症的救护技能,为家庭健康增加一道可靠防护。
◆本文来源:吴江疾控
◆责任编审:杨长辉 付栋栋 朱纯洁
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