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抹角,曲折其意

文摘   文化   2024-09-27 06:59   美国  



婉曲

女生找对象,一般都希望男方财力雄厚,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坦白地要求男方“有钱”,就显得太露骨、太势利了。
于是改称希望对方“成熟稳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有上进心沧桑感……”云云,这样一来,就含蓄多了。
既彰显了个人品味,也隐含着对“钱”的要求。
不明说本意,而是运用委婉、曲折、含蓄的话语,来暗示或者烘托本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人们在说话或者作文时,涉及到不便、不敢、不悦、难堪、反感、羞涩、羞耻等内容,通常会采用婉曲的手法,让接受者能够比较平缓自然地接受。
在内涵上,婉曲和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出我国古老深刻的文化意蕴。
人们在交际场合,有时候需要直抒胸臆,有时候则需要婉曲表达,一阴一阳之谓道。
婉曲虽然牺牲了沟通效率,但是在特定场合,是必须的——哪怕西方人也是如此。
因此,直性子的人,如果不分场合地“拿你的直性,挑战我的耐性”,终归是要吃亏的。
同时,别人在使用婉曲时,你如果还是按照其表面的意思进行理解,难免会产生误判。
直性子,说得好听点,是情商过低的表现,其本质仍然属于智商不高的范畴。
婉曲虽然被列为一种修辞“手法”,但它更像一种修辞“效果”。如何达到“婉曲”的效果呢?如果只知道其概念,可能仍然不得要领。
接下来,就通过一些案例,来介绍一些实操性更强、真正意义上的婉曲手法


拼音法

这种方式,在当今社交媒体中最为常见,就是对某些MG词用拼音或者拼音缩写代替。

这里的“nmb”是个双关语,同是“你忙吧”和另一句粗口的拼音缩写。女生用这种含蓄的方式发泄对男伴的不满。



替换法

用“马赛克”,替换具体的龌龊关系。

当年贾平凹的《废都》横空出世,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方格,也是用来替换不便直接描绘的内容,开创了主动删减的先河。



谐音法

以上文字是一名大学生发给父亲的,用“没钳”替代“没钱”。
老爸一看便知,二话没说转来200大洋。


诗意法

“现在想见你,要坐时光机”,隐含的意思是:现在已经失去了“你”。

几年不见,你的眼角和额头上又增添了好多岁月流逝的痕迹

不直接说“皱纹”,而用“岁月流逝的痕迹”来委婉达意,抒情式的笔调避免了“皱纹”一词可能带来的感伤。


学术化法

为了避免伤及穷人的自尊,把“穷人”改称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学术范儿十足,让人不明觉厉,这是专整新词的砖家的杰作。

把“长胖”说成是“对生活过敏而导致的水肿”,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胖”的真相。
再比如,把“打喷嚏”说成是“鼻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猛烈带声的喷气现象”,既避开了鄙俗不雅,又显得高大上。


指桑骂槐法


西晋时代,实行门阀制度,世家大族子弟,不管有无才能,都能占据要位;而寒门子弟,再有才能,也会受到压抑。

造成的后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按照现在的话,就是“阶层固化”了。

当时的文坛大腕左思,就是写《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的那位,对这种社会不公现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司马氏的晋朝政权是抢曹氏家族的,因此怕人议论,对社会舆论非常过敏。

左思要在如此肃杀的政治氛围下,公开抨击“阶层固化”,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

怎么办?

左思一右想,那就来个指桑骂槐吧——

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这是左思的著名诗篇《咏史》(节选),意译成白话文如下: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浓密的小灌木生长在山头上。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挡百尺之松的阳光。

表面上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借此影射人间的不平,表意很含蓄。


双关法


“白头”可以理解为是白雪染的,或者是岁月染的——意即要跟对方过一辈子。

这是一语双关的套路,两层意思,一表一深,一显一隐,用显的意思隐藏着本意,颇具婉曲效果。

有学者将双关和婉曲严格区分开来,我的意见是:两者是有交叉的。



比喻法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
“山陵崩”比喻赵太后的死亡,显然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烘托法

烘托法源于国画技法的“烘云托月”,即对月亮周围的云朵进行点染、描绘,衬托出月亮外廓,使其鲜明突出。如下图:
婉曲也可以借鉴这种技法:只需描绘“云朵”,接受者自然就能听出“月亮”的意思了。如下例:
接受者通过“闹钟千万别响”,自然可以“读”出:“我”是在梦中考上清华的。


近义法


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冯梦龙,《古今笑・迂腐部》)

老百姓不敢“点灯”(与“登”同音),只好取其近义词“放火”代替。


借代法

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汉书・楚元王传》)
“骸骨”代指身体,“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自请退职的意思。


用典

今亲亡矣,纵使异日授一美衣,对一盛馔,尚当泣感风树,忧思无穷。(范仲淹,《上执政书》)
“风树”一词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典故,是“父母都已经去世,无法侍奉尽孝”的委婉表达。


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指字面意义和说话人的本意相反。

有时候,正面直说过于直白,难免引起相关人士的不悦,那么反语就有委婉或淡化问题严重性的作用。比如:

“缺什么,就炫耀什么”,是对当事人而言;那么对于逢迎你的人,自然是“你缺什么,就给你什么”。

以上小段即是如此,“你”应该有自知之明,要反向理解“有人”的夸奖。

反语是人的情感极端化的表现,在具体语境中一般不会造成理解障碍。再比如:

老先生留下来的传统相声总共有一千多段,经过我们演员这些年不断的努力吧,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失传了……(郭德纲相声)

这是正话反说:正是由于(主流)演员主观上不努力,才导致传统相声的失传,既含蓄又讽刺,效果自然好于正面硬刚。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不才”表面意思是“没有才华”,取其反义为“怀才不遇”;“明主”表面意思是“圣明的君主”,取其反义是“不明”。

这首诗看似写的很婉曲,当时的“明主”唐玄宗也是个文化人,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怪朕不给你官做啊……于是很生气,对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直接打发孟浩然回了襄阳故里。

可见,运用反语要注意场合,否则会适得其“反”。



淡化法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纪》)
动用八十万水军,打的是什么猎物呢?
曹操的本意自然就是要跟孙权“决一死战”,但是如果直接这么说,对孙权的刺激过大,难免激发其上下一心,誓死抵抗的决心。
曹操把一场百万大军的会战,说成是“会猎”,就是刻意淡化其严重性,其目的既要让孙权明白其中的厉害,也想留有周旋的余地,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美化法

西晋末期,五胡乱华,晋元帝被迫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逃。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把这件事儿称作“衣冠南渡”。
一件被人打败、狼狈逃窜的糗事,被刘说得如此清新脱俗,这就是美化的婉曲手法。


枯笔法

枯笔多运用在草书之中,是指运笔途中,墨汁由开始时的润泽,到将要耗尽而出现的枯涩。如下图:
草书因其笔势不可中断,多是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因此就形成了润和枯、浓和淡、有和无的对比差,使作品呈现自然气韵。 
婉曲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不必把话说的过于饱满,而是适当留点空白,让接受者自行脑补,如下例:
尽管缺失“和你”,但整个表达形断意连,婉曲效果满满——不过直男癌未必能领会其义。
发了毒誓之后,“在淘宝上看假肢”之前,有一段“枯笔”,不难推测期间发生了两件事儿:1、又逛淘宝了;2、兑现了毒誓。


推断法

推断法双关两层意思:一是其本来的意思,指接受者通过推断得出表达者的本意;二是指“推”理的链条“断”了某个环节,接受者自行脑补接上。如下例:
“我希望是论斤卖”,这是几个意思呢?读者先是纳闷,接着自然会进行推理:大概是因为“我”在体重上占优(分量大),可以卖个好价钱。
这个推理的结果,就是段子手隐藏的本意。再比如:
根据这个小段,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如果“我们”熟了,“你”就会领教到“我”的坏脾气。


因果缺一法

在特定语境下,因果关系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因此表达者不必把两者都交代清楚,只说其一,接受者便很容易推导出其二。比如:
往事说他开车来的,会得出什么结果呢?根据“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原则,他不会跟“我”干杯!这种情况属于“由因导果”。
老太太“突然把目光投向了我”,这是一个结果。原因是什么呢?她认为老头也属于“断舍离”的范围。这种情况属于“由果导因”。
因果缺一法可以看作是推断法的特例。


折绕

不直说具体多少步,而是故意迂回曲折,说什么“就算被五步蛇咬了我也不会死”,那自然是少于五步了。

不直截了当表达语意,而是故意说得曲折绕弯,这种套路叫做折绕,实际上属于婉曲的一种。

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已被活捉枪毙的消息。

一次,某日报纸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原标题为《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

一位编辑实在无奈,便在编排时有意在“被”字的前面加了个“又”字,出报时,变成:

《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

一个“又”字,既没有违背上峰的旨意,也让读者能够“读出”真实的信息。

1947年5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查禁《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

同时,四川省府务会议决定购买《伟大的蒋主席》一书,分配给机关公务员。

《文汇报》把这两条消息合编在一起,标题是这样的:

《<袁世凯>要查禁;<蒋主席>必须读》

两句话互相映衬,耐人寻味。从字面上看,却又查不出什么倾向。



潜词
把本来的意思潜藏起来(即潜台词),直说跟“潜台词”密切相关的“显词”,接受者可以通过“显词”,推导出“潜台词”。这种表达方式,就叫做潜词,也可以归为婉曲的一种。
潜词尤其值得直男癌学习——既要学会听懂别人的潜词,又要学会话里有话,不要在任何时候都坦白交代。
下面特地给出更多潜词案例,供直性子的人仔细品味:
潜词的“手法”属性不强,更偏向“效果”型。


暗示法
女生说好冷,男生有义务提供解决方案,接下来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如果遇上直男癌,这事儿就难说了。
潜词的“手法”属性也不太强,更偏向“效果”型。


含蓄法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是杜甫沉郁风格的代表作,短短四句,蕴含了安史之乱以来四十年的人世沧桑。
但在具体语句中,只见老友重逢、“好风景”、“落花时节”,找不到半点悲愁和痛惜。诗人的真情实感不在字面上,而在言外。
意不浅露,语不穷尽,让人通过想象领会言外之意,这种表达方式叫做含蓄,本质上也属于婉曲的范畴。
含蓄的真实思想情感要靠语境和情景去补充领悟,再比如: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不直接鞭挞社会的黑暗,而是借用向子期《思旧赋》“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处境,影射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青年作家跟晋朝统治者屠杀抗世文士一个样,以此抒发自己“要写下去……没有写处”的郁愤心情。
含蓄也没有具体的结构形式,对接受者的推理和想象力要求更高。因此其“手法”属性更弱,更偏向“效果”型。


小结

以上罗列的婉曲手法,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替代类,即将本意换成另外一种说法,计有:替换法、拼音法、谐音法、近义法、比喻法、借代法、用典法、指桑骂槐法;
  2. 补缺类,即故意缺失表达本意的关键词语,让接受者自行脑补,计有:枯笔法、推断法、烘托法、因果缺一法;
  3. 滤镜类,即对本意进行加工处理,计有:诗意法、学术化法、反语法、淡化法、美化法;
  4. 效果类,计有:折绕法、潜词法、含蓄法、暗示法,这四者本质上都体现为婉曲的不同表达效果。
以上婉曲手法中,不少本身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计有:比喻、借代、谐音、双关、用典、反语。
在现行修辞学中,绕、潜词、含蓄,都被单独列为一种辞格,已有学者提议将它们归并到婉曲中。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分享  点赞  在看

—全文结束—


往期精彩

中文幽默大语言模型面世,AI的笑点或高过人类

孩子写不好作文,真相居然是……

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剑西风,刺破一帘幽梦

无人喝彩

假装赞同,顺势回怼

为什么英语每年要新增上万单词,而汉字却能以不变应万变?

角度清奇,似通不通

喧形夺义,匪夷所思

辞不够,拼来凑

现出本相,不敢相认

感觉一通,天马行空

他打造的“保护伞”,全球没人敢动

女孩吃醋,吃出一个“博大精深”

一个资深流氓的自我修养

斗转星移,花落燕归

互联网外传(五):枭雄初发轫

孔乙己在2023

如此难言之隐,他们居然能够启齿?

那个不断抛弃时代的风骚娘们

中国电影吻戏发展史

贾浅浅疑似佯狂

颠鸾倒凤,恣意妄为

建党第三人,因何消失在史海中

横看是梗侧机锋,笑点高低各不同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本文欢迎个人阅读和分享,若要转化成其它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发布在公共平台,请联系作者授权。




扫码就走的
文化乐旅

奇趣横生,闻所未闻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

幽默原理
谈“笑”间,“浅”入中文的博大精“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