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事件对全国人民公开后,昔日高高在上的林副统帅一下子成为了叛国贼,此后林彪的声名如同他的命运一样,一落千丈。各阶层对他自然是愤怒声讨,批倒批臭,这里不必赘言。然而,在此之前,其实就有很多人给他负面评价。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些评价者都是你想象不到的人物:根据林家秘书张益民的描述,他曾见到过一向不怎么发怒的林彪打叶群耳光,而且一边对她拳打脚踢(我想也不痛),一边骂她“臭婆娘”,说要和她离婚。嘴巧的叶群则立刻跪下求饶,求首长不要生气。另一方面,晚年的林彪厌恶与外界交流,需要叶群传递外部消息,处理日常事务,很大程度又必须倚靠叶群。1970年初,林彪曾给叶群写过一句诗: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而且罕见地称叶为“爱妻”。
而1961年11月,叶群在家乡福建写的一篇日记当中,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枕边人林彪的:“一个专门仇恨人,轻视人(友情、子女、父母一无意趣),把人想的最坏最无情。终日计算利害,专好推过于人们,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人。”由于是日记,语法不大通顺,但是基本意思还是看得明白。夫妻二人虽然是同命的政治鸳鸯,但叶群还是在日记里这样真实地吐露对自己丈夫的评价。林彪对亲情、友情、人情之淡薄,很多史料都可以看出,而叶群的描述显得更为真实。程潜是国民党元老,民国政坛的一个不倒翁,当年国民政府授予的12名一级陆军上将之一。1949年程潜作为湖南省主席和平起义,让毛泽东的家乡免于生灵涂炭,因而深受毛的敬重。当时有两个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享受特殊的待遇,一个是程潜,一个是邓宝珊。这两个人一个做湖南省省长,一个做甘肃省省长,一直到死,算是终身省长,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独一份。文革开始以后,程潜对林彪有一个评价,他说林彪诡计多端,没有修养,一副奸相,绝没有好下场。程潜是在家偷偷说的,被他的女儿程瑜听到了。程瑜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学生,居然在外面把这话传了出去。由此他被批斗了好几个月。程潜历史上与林彪渊源不多,不知程潜为何会在那个特殊时期对林彪作出如此评价。不过以程潜两朝为宦的丰富阅历,看人自有其独到之处。毛主席进城前曾评价过程潜,大意是老蒋玩了一辈子码头,没把程颂公(注:程潜字颂云)玩进去,反而是被程颂公给玩了进去。周恩来曾评价:“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比陈诚出色。”胡宗南黄埔一期毕业,是黄埔学生中首位晋升国军上将军衔者,而林彪是黄埔四期。胡宗南(中)和熊向晖(左一)
1942年1月初,在苏联养病三年的林彪,乘苏联飞机到达兰州。林彪没有直接回延安,而是在兰州和西安与国民党高层军政人员广泛接触。在西安,林彪与当时的“西北王”胡宗南有过见面。由于蒋介石事先有命令,要胡宗南礼遇林彪,所以,胡宗南表面上对林彪很客气。但据杨者圣在《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一书中说,私下里,胡宗南对林彪很鄙视,他对机要秘书熊向晖说,林彪没有骨头。到西安称胡宗南是学长,希望学长给他指示。胡宗南说,他是共产党的方面大员嘛,让我给他指示?很看不起他。林彪送给胡宗南一个苏联带回的皮挎包,胡宗南不要,随手扔给了熊向晖,熊表示也不要共产党的东西,于是送给了勤务兵。熊向晖是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中共党员。杨者圣的这本书是熊晚年的口述实录。而直到晚年,熊向晖还清楚记得胡宗南对林彪的鄙视,可见对此事的印象很深。唐纵是国民党著名的特务头子,与戴笠一样,也是黄埔六期。军统三巨头之一,仅次于戴笠与郑介民。唐纵深得蒋氏父子器重,到台湾后,还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是军统三巨头唯一得以善终之人。唐纵
唐纵有个爱好,就是写日记,且保存得甚为隐秘,连老婆都不让看。为此老婆与他吵架数次。然而被唐纵当作宝贝的日记,却在1949年仓皇逃往台湾时遗留在大陆,解放南京时,被一线部队缴获逐级上交。安全部门如获至宝,后有关部门将其日记以《在蒋介石身边八年——待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之名公开出版。林彪从苏联回国后也到重庆见了蒋介石。唐纵之前在黄埔并未与林碰面,但唐在日记里数次写到了在重庆的林彪。1942年10月16日写道:“晚,在漱庐聚餐,谈中共林彪来渝,同学招待他,事先商谈一致态度。”意思是如今黄埔同学已分道扬镳,这帮黄埔同学与林彪见面也只叙当年同窗之情。“林彪黄埔第四期毕业,现任一一五师长,前年负伤赴莫斯科医治,今年始回国。据云林在苏系学习机械化,观其面部一脸阴气,深沉阴险而干练,言谈审慎。周恩来年四十余,望若三十许人,如一白面书生。”与胡宗南一样,唐纵对林彪这位黄埔校友评价也不高,除了分属两大对立的政治阵营,林彪的阴气给唐纵也留下不好的印象。萧军到延安时,因为有“鲁迅的学生”头衔,所以得到毛泽东的重视,亲自到窑洞去看望他。两人多次见面交谈。萧军为人狷狂,自觉是鹤立鸡群,睥睨众小,在延安是“刺头”。同时他又是行伍出身,粗中有细,在延安每次与他人交往都会在日记中留下印记。在这些交往结识的延安人物中,能够被他瞧得起的,还真不多;被他称赞的,少之又少。1937年萧军、萧红在上海第一次是3月29号,星期天,这天他参加舞会时,在现场看到林彪。当时林彪是跟着毛主席一起进入舞会现场的。萧军在日记里写道:“林是个狭小的、理性很强的人,但缺乏一种深沉的镇定人的力,他会不寿的。”第二次是6月25日,萧军在朱德召集的纪念“七七”抗战的座谈会上又一次见到林彪。这天萧军的日记是这么描述林彪的:“林彪是一个近乎阴暗的,胸襟狭小,矜持的人,这不是一个大将材料,而且不像长寿的样子。”萧军后来因为癌症,放弃了文学生涯去当了中医。不知道他早年是否就对中医很有研究,他以中医的角度来观察林彪的气色,断定林彪这个人可能不会长寿。舒赛,湖北江陵人,出身书香人家。其父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学堂,参加过武昌起义。1938年加入中共。抗日战争期间,舒赛执行侦察任务被敌寇逮捕,押解路上曾拉住鬼子跳河自尽。面对敌人审问,她坦承自己名字叫”抗日“。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再次自杀,远近闻名,连日本鬼子都对她产生了敬重之心,后被地下组织营救出狱。
特殊时期,当她看到社会种种乱象,渐渐地,她将怀疑的焦点对准了林彪,感到他是“睡在毛主席身边的一只虎”,针对林彪说“就要对毛主席无限崇拜”,她指出:“……林彪沿用一套阴险的谄媚伎俩,拼命制造个人迷信,制造政治术语、专用词汇,妄图浑水摸鱼,各个击破地打倒暗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必须冷静地认清林彪嘴脸,勇敢地,坚决地站出来揭发,清算林彪的罪行。不要迷信其军功、地位,不要被什么‘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之类显然有毛病的、别有用心的宣传蒙蔽。历来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大有人在,如今为何独独突出林彪一人?”针对林彪喜欢提出一些很标新立异的政治口号,并发明一些新鲜词汇,比如“高高的,足足的,深深的”,“最最最”…… 舒赛说:“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倒退,哗众取宠。”1966年12月,舒赛在王府井张贴了全国第一张反林彪的大字报。即使在林彪如日中天的时候,底层民众对林彪的评价也不乏负面。很多网友都有回忆。有网友记得那时即使在老家农村,林彪的画像也是到处悬挂。有几个老太太在外边晒太阳,看着林彪的画像,老太太们说林彪没有福相,就像古代的奸臣,肯定做不长。即便是在林彪老家红安的林家大院,也有老太太说出类似的话语。这些底层民众并不了解政治,也不一定了解林彪,但某一时期林彪的面相和气质确实让人观感不佳。而后来林彪的结局,也恰恰印证了这些底层民众的看法。朱德眼里的林彪是什么样子
许多介绍林彪的著述,包括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对林彪性格的描述几乎是众口一词:不苟言笑,城府颇深。还有人说林彪的性格弱点是心胸狭窄,气量小,对人和事耿耿于怀,工于心计,报复心强。朱德之孙朱和平在其著作中,谈到爷爷朱德对林彪的一些看法:生性孤僻,工于心计;爱读书,能沉下心来想问题,把问题想得很深,并能表达出一套见解,有自己的语言;善于窥测政治方向,又善于伪装;整人不择手段。萧克上将认为,林彪“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上偏于沉默寡言,城府很深”。曾任空军宣传部处长的官伟勋,在其著作中也指出:“林彪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确有用心很深,思考很周密的一面。”孤僻,深沉,记恨,报复心强,成为许多人描述的林彪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林彪最后的22年间,这些特点确实表现得比较充分。当然,以林彪的个性,他的谈吐,绝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遣词用语极其讲究,一定是深思熟虑、切中要害的,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语言特点。难怪朱德说林彪有自己的语言。林彪的一些“经典语言”,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不管当年政治气候与时代背景如何,以林彪的身份、资历和权威,他的种种表态都是极具分量的,甚至相当程度上左右了对方的政治命运和人生轨迹。林彪性格另一面的展现,与其战争年代塑造的杰出军事家的形象一起,为其历史定位作了注脚。(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6年02期,作者:张晖,原题为《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